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洁 《商场现代化》2023,(2):132-134
现阶段,我国商品流通企业为了实现创新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是一条有效渠道。结合商品流通企业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相对有限的实际情况,为了实现低碳生产,有效弥补自身的缺陷与不足,要注重对企业转型优化的资金投入,从而帮助企业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过渡。通过研究低碳经济对我国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带来的影响与应对对策,以期为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提供可靠依据,促进商品流通企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方向。作为中国医药名城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泰州有基础、也有必要在低碳经济上率先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又具一定推广意义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本文在总结泰州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阐释发展低碳经济的难点问题基础上,论证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需要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 《中国市场》2010,(18):109-11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假说"掩护下,欧美国家占据着道德的高点在国际社会中极力推行低碳经济,并且给予中国很大的压力。欧美国家有着自身背后的动力——国内经济转型;国际保持竞争优势。而中国需要认真清醒地面对低碳经济,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低碳路径发展特色的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4.
宋洪杰 《商》2013,(17):217-217
低碳经济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总结和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进而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许多国家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然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却面临着高碳能源的现实矛盾,如何在高碳能源背景下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创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身的资源、人口及环境条件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关键是制度创新,并使之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量,因此,要进一步积极探索利用制度创新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之下,外贸出口依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随着人类自身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扩张,也增加了地球的负担,其直接后果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升高、环境污染严重,以及越来越频繁的各类自然灾害。这些问题无一不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早在2003年英国政府就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本文主要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含义,对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作出了分析,并对在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世界范围内正燃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低碳经济革命。该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白彩盛 《中国市场》2023,(2):103-105
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严重的背景下,国家看到了牺牲环境去发展经济的缺点,期望发展低碳经济,进而实现各行业低碳、绿色的发展。在低碳绿色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获得了发展,其行业竞争也变得更为严重,企业要保障自身效益,便需要将汽车营销做好。文章对低碳绿色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进行分析,期望为企业营销提供一定有效建议,其营销策略具体有创新营销、突破营销理念、加强汽车宣传、追求多元化发展及做好售后服务等。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政协一号提案"以"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为视角对低碳经济加以关注。"低碳"概念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本文通过论述低碳经济的概念等对中国如何发挥低碳经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理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也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该文旨在分析金融因素促进低碳经济增长的机制,解决如何在低碳经济这一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实现经济增长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低碳营销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江苏商论》2011,(7):132-134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压力和产业自身发展诉求等方面的必然性。低碳营销模式要求企业在营销观念、营销内容以及营销方式等各方面做出转变。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背景的全方位解读,总结低碳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析企业如何在低碳经济时代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低碳管理和低碳营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尹杰 《商展经济》2022,(3):106-108
由于公路运输自身的特点,即高排放和高能耗,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发生偏离。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在低碳经济下发展公路运输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展开了一系列的论述,针对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现状问题,重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方向,为提高公路运输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于明  郭凯  江凯  丁攀 《致富时代》2011,(11):20-20
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包括: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大力发展低碳金融;加强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海南发展低碳经济优势得天独厚,在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海南应争取成为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建议:第一,尽快制定我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规划。第二,强化低碳金融理念,加快低碳金融产品创新。第三,大力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企业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的影响使及其巨大的,既包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政策;也包括低碳证券、低碳金融等金融服务,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降低自身的资源、能源成本,还能获得金融、环保等多方面的支持,还有助于企业绿色理财、低碳投资、筹资、运营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韩永强 《消费导刊》2013,(2):49-50,120
世界经济向着多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各国的经济体系中,低碳经济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可以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发展态势。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制度层面并结合我国实情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各个省市的发展目标,物联网作为一门新兴技术手段,正通过传感设施和互联网,助力各省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本文主要从低碳绿色交通,低碳生产等方面具体阐述物联网如何助推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并且对于山东省如何抓住物联网兴起的机遇,推动低碳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敏  龚萱 《商》2012,(20):46-46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以能耗低、排放量低和污染低为明显特征。低碳经济不仅可以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还可以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化增长。但是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将面临国家经济政策转移和市场环境改变两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战略创新系统,抵御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如何从企业战略创新的角度,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问题,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进行企业战略创新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的概念首先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代表着世界各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应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国际社会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更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低碳经济对于我国以非可再生资源消耗为主的传统经济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首先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自身和世界的重要意义,并揭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可以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何找到适合中国自身的低碳经济之路,是当今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浅析了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影响,并从产业结构角度试图分析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