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农村“三化”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三化”指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的产业化。由于我国目前“三农”问题的严重存在,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三化”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最终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成都市金牛区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中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三个全面接轨”,即“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中心城市全面接轨、农村建设管理与中心城市全面接轨、  相似文献   

3.
调整城乡关系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条件下,就农业解决农业问题,就农村解决农村问题,就农民解决农民问题是不行的,必须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下,实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卢伟峰 《市场论坛》2004,(7):70-71,74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里,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部署提出来的。《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这里.《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必须包括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民实现小康目标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又恰恰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九亿农民奔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其增加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松  熊尚鹏 《商业研究》2006,(9):193-196
在长期的“城乡分割”、“以农补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向城市倾斜、“重城轻乡”的财政分配制度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不足,造成了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的严重差别。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已制约着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为此,必须寻求有效途径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山东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对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山东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根本制约因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快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终极出路。  相似文献   

7.
加快城镇化的政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4,(14):40-4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快城镇化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更为紧迫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传统思路,应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在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改革的过程中应以农村为重点,实现城乡资源其享,消除体制性障碍,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梦浛 《商》2012,(19):142+138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这是由我国为积累工业资本实行的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所导致的。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城乡差距已成为制约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瓶颈"和全面建设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小康社会的障碍。为了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歧视农村的制度体制,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通过城乡布局规划、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手段,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  相似文献   

11.
卢伟峰 《市场论坛》2004,(10):70-72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里,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部署提出来的.《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这里,《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必须包括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民实现小康目标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又恰恰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九亿农民奔小康的核心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着困难和误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它有利于克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遇到的困难;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城市统筹以及农业一体化建设。对于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侯芳 《商》2012,(16):137-137
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前提,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农村的内在要求。财税政策作为保障、协调和引导城乡统筹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应发挥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情况分析,就进一步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出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保障的职能是要解决经济、社会、人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确定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工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优化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的“民心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的重大举措,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力推动了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杨轲 《现代商业》2007,(30):217-217,2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各种权益也越来越有保障。但从总体上看,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生活质量提高不多、合法权益保障不力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解决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剩余劳劝力向城市转移等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杨轲 《现代商业》2007,(36):2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各种权益也越来越有保障.但从总体上看,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生活质量提高不多、合法权益保障不力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解决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等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加速农村社会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切实按照城乡统筹的指导原则,加速缩小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农村社会发展主要是指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非经济领域的发展。从当前的现实工作看,农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何平均 《商场现代化》2006,(33):386-387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呈现“二元结构”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因此,在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试图探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格外关注。十七大报告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重点阐述。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