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黄亚清 《财贸研究》1990,1(4):10-15
<正> 黑格尔认为,作为科学体系开端的范畴,必须具备以下规定性:开端必须是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开端必须是体系赖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并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阐述其体系;开端必须是逻辑、历史、认识三者的统一。马克思对此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并把黑格尔这一思想“倒转过来”运用于《资本论》,使《资本论》这一庞大的科学体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郑伟 《中国市场》2011,(35):110-113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继承了他的辩证法,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但马克思并没有一部系统的论述辩证法的著作,而是在他的著作中以方法论的形式运用着辩证法,《资本论》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代表作。辩证法是贯穿于《资本论》整个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它通过《资本论》核心概念的辩证转化这一明线表现了出来。所谓《资本论》核心概念的辩证转化是指:以剩余价值概念为核心的,以概念所体现的客观矛盾之间的本质联系为基础的,表现为一个概念之间不断流变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动态发展过程,在《资本论》中具体表现为:前导性概念层、本质概念层、中介概念层、具体概念层之间的层层递进的主体概念之间的横向辩证转化,以及价值、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平均利润这四个概念层次之间的核心概念所形成的纵向辩证转化。这一纵横交错的概念转化体系,使马克思的辩证法在《资本论》中体现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矛盾为根本目的;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矛盾的揭示在总体上体现为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矛盾的揭示以概念的不断"流动"为表现形式,体现为一个按照"正—反—合"的模式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的概念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冯睿琪  关洁 《商》2013,(17):241-241
劳动者是价值的创造者,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和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是相互联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完整理论体系。本文通过解析资本积累过程,讨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该过程对劳动者权益的损害。本文最后回归《资本论》,提出资本积累的双重性,并提出应充分利用资本积累的积极性来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是“颠倒”黑格尔“用头立地”的唯心辩证法为“用脚立地”的唯物辩证法。阿尔都塞则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结构性“根本改造”的结果。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的总体观、因果观不同。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重读马克思《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以下简称《评李斯特》)一书,结合李斯特在工业内部实现人的解放与马克思试图废除工业而实现人的解放,立足辩证法思路,围绕类本质与现实的异化人本主义逻辑与从现实过程出发的逻辑之间的矛盾作用,将之用于人类解放,阐释了蕴含矛盾运动的两条逻辑的人类解放理论内涵,进一步结合《评李斯特》及相关内容,再次从两条逻辑的思路出发,初步针对性地阐释人类解放的路径:局部性人类解放到整体性人类解放以及借助于现实过程中的现实力量如工业(加强人类解放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旧唯物主义将人的实践活动与历史发展的现实脱离,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可见,马克思遇到了物质利益的难题,这个时候他对黑格尔哲学开始质疑,决定从实际出发捍卫民众的权利,从而回归现实的维度.马克思将"人"融入社会历史发展的领域,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阐释."人的本质"是以社会实践为...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批判了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主义和教条主义,重建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开创了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8.
利用马克思信用理论解析我国银行信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信用理论的阐述,分析目前我国银行体系内存在的问题,再借鉴马克思的银行信用理论来提出完善我国银行信用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商》2015,(17):133-134
<正>一、引言从内容上看,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中阐述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构成的以及由商品的价值形式所引申出来的货币形式。以商品为起点,逐步进入到货币、资本等概念,完整的论述了整个资本主义过程。由此可见,商品作为《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中提到的"商品"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商品,学术界对此的认识存在许多分歧,主要是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开篇商品为简单商品,在《资本论》的开篇中货币并没有转化为  相似文献   

10.
马翠明 《商》2014,(18):55-56
阿尔都塞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保卫马克思》(论文集)中的文章都发表并集结成册于1961-1965年间(《关于唯物辩证法(论起源的不平等)》这篇论文写于1963年)。本文就胡塞尔针对学界流行的"颠倒论"——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之关系,进行总结和反思,得出阿尔都塞的论证过程并未做到对马克思辩证法的"保卫"。  相似文献   

11.
分工、交易与协同劳动创造价值乃是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一般形式,基于劳动价值论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被作为马克思企业理论的主体内容。《资本论》第1、2、3卷分别从历史维度、逻辑形态和具体形式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企业是劳动合约的实体形式,劳动者通过协同在企业中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统领着马克思经济体系的各个范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企业理论依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挖掘。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所需条件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士兵 《商业时代》2011,(29):23-24
我们不应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绝对化,应当历史地、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当代一些特殊的劳动者支配自己劳动力的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不出卖劳动力,也并不意味着他一定选择不出卖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自1867年《资本论》第1卷问世后,迄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已被历史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14.
张恋绮 《现代商业》2014,(2):183-184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结合现时代的现实,在深刻阅读《资本论》基础上,对《资本论》与现时代的关系进行把握,从学术实践上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及探寻。在当代中国,贯彻"资本理论的现代性",首要的是将这些逻辑的关节点的理论内容转化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理念,从而倡导尊重劳动、创造价值、发展积累与促进资本合法运动的理念。本文从阅读《资本论》中经济利益关系谈起,对《资本论》与现时代的关系进行了认识。  相似文献   

15.
《商》2016,(3)
历史唯物主义赋予"劳动实践"作为自己的研究本体,人类历史实现了事实性与规范性的统一,而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从而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在方法论上实现了事实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只有真正厘清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阐释方式,在此基础上消解历史长久的"马克思与正义"之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吸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基础上,结合19世纪欧洲工人阶级的现实状况,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了劳动异化的观点,并在《资本论》中对他的"异化"思想进行改良与发展。而《资本论》第一卷中所提到的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则同样是马克思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异常社会关系的批判。"劳动的异化"和"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二者虽产生时间不同,马克思对于两者的论述的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但二者都对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底色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精准的概括。本文将聚焦商品拜物教与劳动异化的双向关联,第一部分从商品拜物教对劳动特质的影响与商品价值的实现对劳动异化呼唤的视角论述商品拜物教对异化劳动的刺激,指出商品拜物教作为一种经济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中对劳动特质全面异化的影响,商品价值实现规律同样也在商品拜物教下加剧着劳动异化程度。第二部分将商品拜物教作为研究的因变量,在具体历史时空下,着重论述了商品拜物教在劳动异化程度加剧下向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彭善娜 《现代商业》2012,(29):107-10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具有必然性。本文首先分析了马克思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理论,并分析了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用工荒现象,最后针对我国出现的用工荒现象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伦理视域中,共同体的发展受特定价值目标的指引。马克思是依照社会历史辩证法的演进形态来说明共同体及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逻辑受共同体发展逻辑的规范,没有共同体的发展逻辑就没有人的发展逻辑,马克思共同体的发展逻辑始终贯穿着人类解放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他的光辉著作《资本论》中,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看作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辩证地考查了生产和流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精辟地阐明了在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下,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独立出来的客观必然性和商业资本这种“特殊资本的特殊职能”。(《资本论》第3卷,第298页)如果撇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本质和  相似文献   

20.
李刚 《致富时代》2011,(2):207-207
马克思的国家观直接来源于黑格尔。《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国家思想呈现新旧观点相互冲突的情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借助于历史学的大量材料,全面清算了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思想,从而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