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更 《市场周刊》2008,(9):56-57
1925年(民国14年)秋天,中国发生了一场值得记入法制史册的行政诉讼。教育部佥事(相当于科长)鲁迅(周树人)向平政院(专门受理行政案件的法院)提交诉状,起诉当时的以章士钊为总长的教育部,要求法院撤销教育部对自己的免职令。这场行政诉讼以鲁迅的全胜而告终,平政院撤销了教育部对他的罢官决定,鲁迅先生官复原职。  相似文献   

2.
陈明远在《文汇报》上撰文介绍了他根据鲁迅日记计算的鲁迅一生的收入。文章说,鲁迅的收入来自下列四方面:(1)公务员收入。民国一成立,鲁迅就应蔡元培之召,担任教育部公务员,时间长达14年多;这是鲁迅在北京时期的正式职业。他的名义收入如下:1912年5~7月,每月津贴60银洋;8~9月,每月半俸125银洋;10月后定薪俸220银洋;1913年2月后薪俸240银洋,12月后仅有九成即216银洋;1914年8月薪俸增为280银洋;1916年3月后增为300银洋。1924年1月(民国十三年一月)重缮之《社会教育司职员表》载有周树人应得四等三级“年功加俸”360银洋。但是20年代以后教…  相似文献   

3.
朱丹 《浙商》2013,(10):83-83
【现场】 “他是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佼佼者,他是应用智能化道路上的开荒者,从洗衣机到纺织厂,再到道路交通和数字医疗,章笠中在国民智能化的进程中奔走疾呼,披荆斩棘。他像魔术师,把纷繁复杂的生活变得井然有序;他像演说家,将简约智能医疗的理念植入人心。在种种质疑声中,章链中始终坚信,科技的神奇之处,就是让所谓的奇迹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4.
现在很多成功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过去都是农家孩子,徐步云也不例外。他出身农民家庭,家中有5个兄弟姐妹,小时候家里穷,连同父母,一家七口挤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过了许多年。正是这清贫的生活,造就了他肯吃苦不服输的精神。“草根出身形成了草根文化,我们从小到大一点一滴发展到现在,在企业里始终强调:艰苦创业,勤俭朴素。在做事上我们也特别强调多务实少务虚,像以前种庄稼一样光动嘴不干活是没有收成的。”徐步云毫不避讳自己是农民出身,至今他仍然铭记着家庭对他涉世之初的教诲。  相似文献   

5.
刘馨丹 《商》2014,(47):112-112
《理水》是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中的一篇小说,它一改以往鲁迅沉闷的基调,出现了积极者“禹”的形象。本文试图阐明鲁迅先生与墨家文化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鲁迅对墨家文化的继承;二是说明鲁迅先生不只是完全照搬墨家文化,他在墨家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鲁迅文化视野中的藤野先生,是鲁迅对于藤野先生的文化人格的再发现和文化品格的再赋予,是鲁迅“真的人”的理想化的存在形式,体载了鲁迅所认同的“诚和爱”现代文化精神,这就使藤野先生成为鲁迅理想化人格和现代精神的对象化,从而具有超越现实存在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鲁迅从事文学的出发点 :精神救国鲁迅的青少年时期 ,古老的中国已处于危机存亡之秋。鲁迅的爱国主义显然是从反帝开其端的。他首先是抱着“实业救国”的梦想 ,去南京学海军学开矿以求富国强兵 ,但这种天真梦想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而破灭了。戊戌变法终遭镇压 ,又使他对清王朝失去了本来就很少的那一点信心。他的留日习医原本是想通过增强国民体质以改变“东亚病夫”的形象来振兴中华。但当他看到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时 ,中国许多身强体壮的“看客”麻木到“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 ,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 ,凉薄到“拿他人的苦 ,做赏玩、做慰安”“自己的本领只是幸免”时 ,鲁迅被震动了 ,以至他愤懑而发出这样的慨叹 :“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者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他尖锐指出 :“是故将生存两间 ,角逐列国是务 ,其首在立人 ,人立而后凡事举 ;若其道术 ,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在他看来 ,只有“国人之自觉至 ,个性张 ,沙聚之邦。”才能“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 ,屹然独见于天下。”由此可见 ,鲁迅正是抱着“精神启蒙救国”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文清 《中国拍卖》2010,(7):40-41
鲁迅收藏目的有二:一是作为一种休闲,一种消遣,一种文物欣赏;二是买些自己感兴趣的古器古籍回来,作为研究和探讨之用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尽人皆知的伟大文学家,也是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鲁迅还是一位一生热爱收藏的收藏家。鲁迅先后收藏古籍、碑帖、汉画像、古陶瓷、古钱币、版画等。鲁迅曾不遗余力地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取得了重大学术成就。由于鲁迅在文坛上的崇高声誉,掩盖了他作为收藏家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有一面旗帜始终在高高飘扬。他引领时代的潮流,激荡时代的旋律,凝聚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彭靖 《商界》2005,(12):I0002-I0003
一身黑色休闲西装,一个始终诚恳的笑容,一手行云流水的华文行楷,一段死里逃生再出重拳的传奇经历……这就是安徽省岳西县大力酿造公司董事长丁邦义。他温文儒雅,仗义低调,待人以赤子之心。不少认识他的人都说:“这小子,忒不像生意人。”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初次跟李河民研究员谈话的人,都会被他思维的敏锐清晰所震撼,一点都不像已年近90高龄。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刻苦勤奋,与时俱进,始终掌握着国内外最近动向,提出创造性见解,结合我国国情,以独特的思路在生物制品科研上勇攀高峰,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2.
鹤骨仙风的大师,妖娆的旗袍女子,还有那些中西合璧的建筑。说起民国,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民国是一个百花争鸣,色彩斑斓的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对北京40而言,尽管它是一辆标准的越野车,外形设计缺乏现代所讲究的流线美学,但对旧时代的遣忆以及对极致感受的追逐,与那个逝去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精神不谋而台其实,在如今张牙舞爪的北京城里,依然有着存在不少“民国遗风”,这种穿越时空的感受,成为此次微旅行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3.
崔夏晶 《商》2014,(48):111-111
曹植人生观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始终是儒家思想,他遵循儒家道德典范,并身体力行地坚持着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精神,还发扬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精神,反映了其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而其道家思想仅仅是作为一种附庸存在,仅仅是为了“释愁”。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世时,遭受过不少人的谩骂。面对洋洋洒洒的'讨鲁檄文',他总是以匕首般的短文,三言两语,击中要害,使对手无还手、招架之力,并对其心悦诚服。闻一多先生是'新月派'诗人,曾经骂过鲁迅,也遭受过鲁迅的回敬。1944年,昆明文艺界举行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八周年的晚会,闻一多不仅不避嫌疑前去参加,还发表了坦诚的演说。他先向鲁迅遗像深鞠一躬,然后动情地说道:'鲁迅对.他先前骂我们清高,他是对的。  相似文献   

15.
涂志频 《华商》2010,(3):16-17
一直被国人看作改良政治家的谭嗣同,到底有他自己一套系统的实业蓝图吗? 将晚清历史看作一部小说,它就像《红楼梦》。对谭嗣同来说,更像后来鲁迅笔下的《药》:不单满纸挂着救国良方,它潜行时有着动感的逻辑:有根明线,有条暗线。经济这条暗线,一直左右政治那根明线。自鸦片战争至百日维新,湖南人的经济暗线,从兴起达到鼎盛,  相似文献   

16.
不死乔赢     
谭强 《商界》2005,(7):28-31
不管什么人,只要与乔赢坐在一起,他就会没完没了地讲他的理念,讲他的红高粱,讲他的民族精神,他总是试图让每一个与他接近的人像他那样,把红高粱视作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一生,是受诬陷的一生。无数的谎言、谣诼、诽谤和诬陷,像蝗虫似的在鲁迅头上飞转。鲁迅一不战斗,一不扑打,似乎立即就要被吞噬了。  相似文献   

18.
裴海燕 《商》2012,(24):137-137
《野草》是反映鲁迅先生复杂内心世界的代表作品,是鲁迅先生意识与潜意识的表达和精神世界的寄托与释放。在《野草》中,鲁迅先生的绝望、孤独、阴暗与虚无都通过散文诗的形式向我们传达,分析《野草》所表达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深刻地探知《野草》中黑暗面对表达鲁迅先生精神品质和个人意志的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9.
人们崇拜鲁迅,喜欢他笔下的人物孔已己,因此,走进绍兴,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鲁迅,想起那个身穿长衫,头戴毡帽、手端酒杯模样的孔已己。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绍兴市下岗工人沈宝林才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别出心栽地在千年古填安昌开了一家“成亨小店”,并模仿鲁迅笔下的孔已己模样迎客。结果。他的小店的顾客由此天天爆满,游客纷至沓来……沈宝林也因此而乾坤倒转,迅速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相似文献   

20.
有些老同志谈到过去一些运动时,往往对一些人、一些事耿耿于怀。对方可能有错或处事不当,其实在个人来讲,也反映了修养欠缺,虚怀不够。虚怀,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人生难得有这样一份大度的虚怀,它是文化修养与性格培养凝聚的结晶,是生活的艺术,是一种坚强有力的表现,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充实和肯定。记得梁实秋和鲁迅曾有一次论战,梁实秋时年25岁,鲁迅时年47岁。后来梁实秋因为这场论战,留下终生不愉的创痛。晚年在台北,说起鲁迅,竟然满怀敬意,他说:“老实讲,在左派阵营中还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像他这样的人才。”梁实秋在这里表现了超然豁达的虚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