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美控股权之争是中国公司治理史上一次理性与感性的伟大碰撞。基于对国美电器个案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以控制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效果的影响为主要内容,通过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天然 《中国市场》2007,(18):22-23
股权分置是我国公司治理体制完善以及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改革股价定价机制、调整公司股权结构、完善管理层的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措施,为公司治理体制的完善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胡浩 《商界》2010,(11):58-61
国美股权之争从利益角度而言,本来与大众无关;但是由于极强的代表性,又与所有人有关。商业秩序、公司治理、道德评判、职业生态、法制进化……100个人的眼中,就有100种国美意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几乎所有民营企业的进化路障,都在这一次事件中得到集中展现。若干年后,国美股权之争的事件进展与细节,可能会被人逐渐忘却。而我们相信,关于中国企业的又一次思考浪潮,能够从这一刻开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股权激励在我国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一段时间以来,股权激励制度一直被作为一种降低经理层代理成本、对公司治理进行完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一系列公司丑闻的出现,例如安然事件,慢慢显现出了该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以及不足。该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进行分析,以期在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方面做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相琳 《致富时代》2010,(3):192-192
自前大陆首富黄光裕被捕入狱,国美越来越多地走进公众的视野,2010年国美董事长黄光裕与总裁陈晓对公司的控制权之争更是甚嚣尘上,成为财经领域热门话题。所谓窥斑见豹,这一事件引起我们对当代公司治理问题的广泛思考,该文将结合公司治理相关理论,对这一事件揭示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余晴 《市场论坛》2014,(5):37-38
国美控制权之争是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的经典案例,它充分揭露了我国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对这一事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主要从创始股东控制权改变及职业经理人与创始股东关系变化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过程中的公司治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完善我国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闻清 《新财富》2007,(11):110-112
股权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这一机制也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为保证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互相促进,从外部治理角度出发,需要抓好三种类型市场建设:运作良好的资本市场、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就公司内部治理而言,应该从法规制订与公司制度建设上进一步约束具有认股权的管理层的决策行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04-2009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因子分析为基础,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及董事会治理三个不同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并提出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这一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出现在英文文献中。二十多年来,它不仅在理论研究中越来越重要,而且还成为了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该文从国关案例入手,在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国美中暴露的中国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和中国法制环境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在股权多元化条件下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上进行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家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比重仍不容忽视。我国公司治理尚不成熟,国美控制权之争将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充分凸显出来。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对国美电器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与职业经理人、家族企业创始人及家族企业转型时公司治理结构相关的启示,以期为完善我国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服务。  相似文献   

11.
陆一帅 《浙商》2011,(1):70-71
黄光裕 公司: /职务:国美电器董事局原主席 年龄:41岁 事件:三罪并罚入狱及国美股权之争 入选理由:曾经的中国首富黄光裕,因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被判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在和陈晓的股权之争中,黄光裕再次受到重大打击。  相似文献   

12.
委托代理下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太明  梁威 《商业时代》2007,(9):59-60,44
本文回顾了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用其揭示国有企业治理机制中的四个主要问题:股权过度集中,内部人控制,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约束以及公司控制权市场缺位。最后,在分析独立董事、激励制度和股权多元化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花爱梅 《中国市场》2008,(31):56-57
股权分置对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诸多弊端,成为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桎梏。股权分置改革,为解决中国股市遗留问题,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径。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形成了公司治理的共同利益基础,使得公司治理结构更加规范化,提高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建立和实施长效激励机制。要完善股权分置改革,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还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环境,培育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加强制度创新,同时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掀起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浪潮,这对公司治理的完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追溯了股权分置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剖析了股权分置对上市公司治理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股权分置后有关完善公司治理方面的措施,以希望当前上市公司抓住股权分置改革这个契机,努力拓宽公司治理的路径,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从国美控制权之争分析国美公司治理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辉 《中国市场》2010,(40):36-36
本文从国美控制权之争事件出发,应用公司治理理论对控制权争夺的深层原因做了分析,揭示了控制权争夺源于公司治理缺陷,只有改进公司治理缺陷才能避免股东与管理层罕见的控制权争夺。  相似文献   

16.
大量上市公司隧道行为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就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缺失。本文分析了隧道行为的表现及发生原因,提出了实现股权全流通、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培育积极的机构投资者、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改革独立审计委托模式、加强诚信建设等公司治理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使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理顺了证券市场定价机制,形成新的公司价值评估体系,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后股权分置时代,随着管理层激励机制的建立,机构投资者逐步参与公司治理以及证券市场上日趋活跃的收购、兼并与重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必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三联竞争力》2009,(6):12-12
2009年5月,国美传出征婚的消息:欲以20%股权征求新投资者,一时间应者云集,求偶者无不出身豪门。看来,黄光裕事件虽给国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国美作为中国家电连锁老大的魅力不减当初。  相似文献   

19.
宝能系和万科的股权之争引爆了商界对上市公司治理的讨论。万科股权争夺事件是当下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快速市场化和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万科股权争夺战的始末进行梳理,探究万科事件的实质,并得出该事件对上市公司治理的普遍性启示,包括有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健全董事会治理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信息披露以保障全体股东权益,完善法制的构建等。希望这些策略和建议的提出能够为上市公司的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对于投资者的利益保护的问题来说,公司治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而股权治理又是公司治理的一个关键点。本文以刚刚结束的"宝万控制权之争"为例,发现该公司股权过于分散,大股东控制权相对不足,因此容易导致控制权争夺事件而致使中小投资者利益损失。本文认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应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引入伙伴企业间的交叉持股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万科的控制权之争是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的经典案例,此案例的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治理水平的提高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