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模式,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及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有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九寨沟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得分最高,生态旅游资源要素为9分;而产品附加值最高的景区为熊猫基地。同时对四川省生态旅游资源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旅游模式不合理、监管效能缺失等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根据评价结果和现存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创新旅游模式等开发对策,以期对四川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旅游经济及景区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四川省旅游经济历史与现状,论述了四川旅游景区4个成功开发模式:海螺沟开发模式、碧峰峡开发模式、中华熊猫园开发模式和兴文石海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漓江景区是我国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的旅游景区,但经历长期的开发,传统发展模式的问题开始凸显,主要表现在单一的观光游览方式受到景区容量和旅游需求多元化的制约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漓江景区旅游产品的现状,指出旅游地在原有发展模式遭遇承载力瓶颈的情况下,通过对旅游产品的优化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提出关于创新发展的构想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村社区在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着紧密关系,二者在旅游开发中应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合理分工的有机整体.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管理与政策滞后等原因,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许多景区存在一些与其外围农村社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旅游景区与周边农村社区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一是整合策略,包括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与农村社区产业的整合和人力资源整合;二是创新策略,包括价值观念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三是发挥政府在协调中的主导职能.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内少数民族原住民是旅游大社区中的一个群体,其旅游参与内容及深度对旅游发展有重要影响。国内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在开发中采取了原住民整体搬迁模式。以新疆喀纳斯生态旅游景区为例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种搬迁模式下的原住民旅游参与方式与内容,对景区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如游客管理疏导不力,游程不畅,削弱了景区市场营销的优势,抑制了景区环境管理的力量,降低了景区旅游供需调节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业市场需求的不断转变,体验经济理论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文章以西安浐灞生态区农业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从体验经济视角出发,分析了浐灞生态区农业旅游产品发展现状;揭示了其存在的农业产业规模小,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总量不足,农业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市场开发能力不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简陋、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开发缺乏前期规划、没有与体验经济很好地融合等问题;最后,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向导、注重营销,循序渐进、逐步开发,创新技术、注重管理,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探索了浐灞生态区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如重大有益事件带动模式、特定功能带动模式、交通带动模式、产业带动模式、优惠政策带动模式、居住带动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在辨析休闲与森林旅游相互关系基础上,分析了在"国民休闲计划"下发展森林旅游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旅游产品规划与设计、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等问题,并归纳了城市综合公园型、社区住宅型、景区景点型、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型、自驾观光型等6种森林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邵婷  童纪新 《水利经济》2014,32(3):71-74
介绍了浙江省内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背景和旅游资源分布,运用SWOT分析法对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从管理机制、景区规划、经营模式、档案建设等方面对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居民消费水平的稳步提升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阐述了结合消费者体验价值来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与意义;揭示了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乡村旅游特色资源流失,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政策支撑力不够及乡村旅游产品经营能力不足等问题;给出优化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理念定位,健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政策支撑体系,增强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资源开发优势及创新乡村旅游景区可持续经营能力等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风景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快速扩张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但在其经营发展中却表现出专业化经营水平低、市场适应性差、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这实质上是景区治理模式的不合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营市场化程度不高.所以,解决风景旅游景区管理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理顺体制、活化机制、创新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风景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和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则及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提出了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的7点对策,即建立和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机制、坚持乡土特色、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重视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加强宣传营销力度、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加强农村新污染面源的控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游客感知的乡村休闲旅游实证研究——以鄢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乡村休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文章从乡村休闲旅游产生的原因、推动力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乡村环境及民族文化是乡村休闲旅游大规模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城乡统筹的高度重视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为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文章对游客感知理论进行了分析,旨在从游客的视角出发,指导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运用感知价值的理论对游客的需求进行多维度的具体化分析。以此为基础,文章对鄢陵县休闲旅游进行了分析,从樱桃观光采摘游、花都赏花踏青游、花乡农家游和品陈化店茶游4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对于乡村休闲旅游而言,游客感知价值、游客满意度是保持较高回头率的关键因素。从鄢陵县各版块旅游现状来看,游客从乡村景观、产品服务、基础条件和成本认知等各方面都表现得相当满意,游客回头率高,对外推荐度高,推动了鄢陵县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此外,文章还对鄢陵县乡村休闲旅游提出了建议,鄢陵县还需深入挖掘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的潜力和特色,努力改善乡村旅游地的环境条件以及开发新的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当前海南生态农业旅游品牌开发现状及其模式类型,试图推动海南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法]从国际旅游岛视角以例证法论述海南生态农业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结果]当前海南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真正建立起自主品牌仅占总数的8.9%,比例不高,且地区间差距明显;海南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在特色产业、景观、文化等3个方面对品牌的拉动乏力。[结论]海南开发生态农业旅游品牌、打造国际旅游岛具有诸多天然优势,包括自然环境独特、农作物类型多样且观赏价值高、旅游业发展基础好及对外开放历史长等,应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进一步挖掘自身内在的优质旅游资源、创新生态旅游产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乡村旅游形象是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和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对拓展农业功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城乡统筹、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合肥大圩镇为案例地,基于一手调查数据,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城郊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与行为意向关系概念模型,探索并验证了游客感知形象维度与结构,并深入分析各形象维度及以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对行为意向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关联特征,从而为提升乡村旅游地形象,实现乡村人地关系和谐共生提供借鉴。[结果]城郊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包含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乡村环境与设施感知、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乡村景观与建筑感知4个维度;各维度对旅游体验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17、0.38、0.25,对满意度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4、0.17、0.25、0,对行为意向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0.15、0,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对行为意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7、0.63,旅游体验对满意度影响路径系数为0.49。[结论]各变量影响路径系数并不相同,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和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维度对旅游体验、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高于其他维度,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旅游体验以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应加大重视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和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对乡村旅游形象提升的作用,注重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优化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而有效提升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省永安市槐南乡的旅游资源数量与等级、旅游客源市场的规模与结构及旅游形象的认知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认为槐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应按照1个中心、3个区域的格局,以精品战略、政府主导战略、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和区域合作战略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发观光型旅游产品、体验娱乐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等三大系列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的民俗文化特征,试图找到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衔接及良性互动的实现途径。[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法对四川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机制。[结论](1)四川省乡村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孕育着独特的民俗风格;(2)四川省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二者互动机制有待深入;(3)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在于民俗文化,创新基于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出路。[结果]四川省乡村旅游主要以生态农业与农业体验为主,且该省生态农业、农业体验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该省民俗旅游特点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意视角下山东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已被纳入国家促进"三农"发展的大战略,正在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且发展迅速。山东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近几年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文章以文化创意视角思考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研究目的是为山东省乡村旅游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乡村旅游优化升级开辟一条新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山东各地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特色文化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乡村旅游开发存在重建设而对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低以及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意等问题。[结论]山东乡村旅游应采用创意农业、创意民俗文化、乡村度假、民宿等开发模式,其创意开发的路径主要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旅游产品的形象塑造及宣传、区域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等。  相似文献   

18.
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倒衬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乏力,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一直处于初级状态。针对这种情况,从香文化理念的视角出发,对森林旅游产品进行有效的开发设计。在对香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度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香文化的森林旅游产品的设计理念,最后设计了香景、节日、住宿、香事和纪念等五大类型森林香文化系列旅游产品,为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香文化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草原旅游资源的不良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探讨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保护对策。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草场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旅游景点间彼此孤立,规模集聚效应欠缺,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单一,开发管理水平偏低。从确立保护性开发主题、加强草原旅游区与其它产业的组合、丰富草原旅游产品及加强产品组合力度、建立"政府、市场、企业、公众"四位一体的管理水平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保护性措施。考虑到当地区位条件、风俗习惯及旅游环境等因素,提出规模集聚开发模式、草原生态观光与文化相融合的开发模式、区域联动开发模式等3种模式以供发展模式调整选择,并以期为类似的草原生态旅游景区提供决策性建议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森林旅游的人地关系机理入手,分析了森林旅游的生态伦理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因其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地位,在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且当前森林旅游开发中产品低级、雷同单一等问题突出,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鉴于这种矛盾本质上是人地关系矛盾,而提出旅游开发与森林生态保育相结合、森林生态环境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市场导向与引导市场相结合3条原则,并围绕"人"、"地"需求及其关系协调,设计了解决旅游地布局、森林景观建设、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4个层面涉及的主要问题的绿色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