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究了中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和效率,比较了储蓄支持型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支持型金融体系的差异,并提出了中国金融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效率指标,研究其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直接融资效率与实体经济成正向促进关系,而间接融资效率不及直接融资效率。  相似文献   

2.
曾康霖  罗晶 《征信》2021,39(1):10-17
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都必须着力于实体经济.在着力于实体经济的同时,有增大虚拟金融的必然性.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运作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相互之间作出区分的意义在于防范风险,但同时必须认知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建立什么样的金融体系,首先要考察金融资源的形成和配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中国金融体系.中国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3.
4.
马力群 《时代金融》2015,(3):96-97,101
本文从直接和间接角度设计和选取衡量企业使用银行融资效率的12个指标等对某市34家重点样本企业使用银行融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样本企业盈利能力及偿付银行借款利息的能力有所下降结论,提出了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发展与体制改革路径选择模式及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体制已经历了23年的调查与改革,中国金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国际社会惊讶的巨大成功,对于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中国金融也将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将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日趋严峻。在此经济、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体制还是否能依旧按照改革开放之初的路径选择模式来进行制度变迁,并以此作为应对经济、金融全球化挑战的基本措施呢?为此,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对过去23年来金融制度变革的效率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来研究与探讨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加深背景下中国金融体制变革新的路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6.
金融体系模式:国际比较与中国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大体可分为以市场为主导的英美模式和以银行为主导的德日模式,两者在公司治理、企业融资、风险分担、信息处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各有利弊,难以作出孰优孰劣的判断。笔者通过对我国金融业发展路径、投资者和筹资者的选择、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虽然发展资本市场是重要的,但近期更应侧重选择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放宽对银行业的限制,允许银行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  相似文献   

7.
田树喜  白钦先 《上海金融》2012,(12):3-7,120
中国的金融资源,在配置方式上长期依赖于间接融资,在配置对象上体现为所有制偏好和规模偏好。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金融资源的倾斜配置内生于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和渐进模式,并在国家的金融约束政策下形成路径依赖。因此,转变中国金融资源倾斜配置格局的关键不仅在于推进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缩减金融约束下的机会主义空间和道德风险,将金融约束的"租金"由国有部门转向民营部门,形成有助于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和直接融资发展的内生需求,逐步转变经济增长对金融倾斜的路径依赖,实现中国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
融资模式效率比较与我国融资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金融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鉴于我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从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和以股票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角度,分析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股票市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不明显,且金融发展不是产业结构优化的Granger原因.最后本文认为应从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等方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1.
金融体系是支撑一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改革并完善已有金融体系使之与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印两国金融体系改革历程和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改革后的金融发展情况和结构特征,进一步分析了两国金融体系的功能和效率差异。研究发现,两国金融体系都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性,但各自的国情背景和传统体制路径依赖特征,导致两国形成了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不同的金融体系。本文最后从深化金融市场结构改革、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和推动金融包容性发展三个方面,对我国后续金融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志凌 《征信》2019,(6):6-13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如何走到目前这一步的呢?变革的驱动力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基于对近40年中国金融制度变革动力的深入观察,体会有三:一是经济改革开放需求始终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二是善于从别人的教训(国际金融危机)中把握金融改革的主动性;三是全面了解和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是中国金融改革不容忽视的外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山东省91个县为例,通过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县域金融发展、金融体系效率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银行体系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资金运用无效性、贷款质量、银行密度和银行体系结构是影响县域银行体系技术无效率的主要因素.县域金融发展规模、银行体系效率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同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异.在经济发达县,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需求追寻”型的;而在中等发达县和欠发达县,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为“供给引导”型.基于此,本文提出促进县域金融体系协调平衡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借鉴碳金融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碳金融发展实践,本文探讨我国碳金融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碳金融体系建设的战略路径:从碳金融制度的规范与治理着手,建立全方位的碳金融服务体系,以"碳信贷、碳证券、碳保险"等金融工具为支撑,在碳金融发展过程中把握机遇,适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数字货币是一种特别经济技术,经济数据化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称为DCEP(Digital Currency and Electronic Payment),将其定义为"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本文在对中国数字货币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DCEP的运行机制,并深入比较数字货币与现金、电子支付以及跨银行存款之间的优势,通过苏州试点案例,讨论总结DCEP对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跨境支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金融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心应定位于制度改革,而制度改革的推进有利于金融发展中诸多问题的解决。本文认为,正确地处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审慎稳健地促进金融国际化,正确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是近期推进中国金融发展需要注意的四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金融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心应定位于制度改革,而制度改革的推进有利于金融发展中诸多问题的解决。本文认为,正确地处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审慎稳健地促进金融国际化,正确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是近期推进中国金融发展需要注意的四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体系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表明,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金融中介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复杂问题。本文从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视角出发,对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与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进行了国际比较,并从融资关系、风险管理、信息生产、公司治理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中国现实的环境下中介与市场发挥着不同作用,但金融中介的优势明显。因此,我国应选择以金融中介为主、资本市场为辅的金融体系,并加紧推出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银行家》2014,(2)
正与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整体"改革"的主旋律一样,中国的金融体系从未放慢过改革的步代,反而是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突然加速,成为彼时以来中国改革浪潮的最大特色。按照学者谢平同志的总结,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中国共发生了四轮有代表性的金融改革,当然,还有更多学者会继续探讨这个话题,更多轮次的金融改革也必将接踵到来。但接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改革多年来走的是一条以顺应经济改革需要而不断加强金融业内部管理和自身制度建设的道路,更深层次的改革还尚未涉及或有待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