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道路运输》2006,(6):40-40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我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的企业。我们在学习《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十五条时,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存在分歧。为此,我们特请教编辑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路运输》2005,(10):13-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道路旅客运输及道路旅客运输站经营活动,维护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旅客运输安全,保护旅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路运输》2007,(3):36-36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 《国际道路运输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禁止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从事我国国内道路旅客和货物运输经营。禁止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在我国境内自行承揽货物或招揽旅客。为此,特请教编辑部,我国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经营者是否能经营起讫地均在我国境内的旅客运输。请编辑部答复。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路运输》2008,(8):40-40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客运班车应当按照许可的线路、班次、站点运行,在规定的途经站点进站上下旅客,无正当理由不得改变行驶线路,不得站外上客或者沿途揽客。此条款中“不得站外上客或者沿途揽客”的规定,我们有两种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路运输》2005,(3):31-31
《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经营,并按规定予以处罚。第三十五条规定,道路运输车辆运输旅客的,不得违反规定载货:运输货物的,不得运输旅客,违反规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 《道路运输条例》对运输车辆的经营资格证件规定为“车辆营运证”,如第三十四条规定:“道路运输车辆应当随车携带车辆营运证,不得转让、出租。”第六十三条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实施道路运输监督检查过程中,对没有车辆营运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明的车辆予以暂扣的,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保管费用。”而交通运输部颁发的《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和一些规范性文件,将运输车辆的经营资格证件规定为“道路运输证”。对这两个明显不同的名词,我不能认定是同一概念,所以我们在制作有关查处违法行为的笔录时,因怕引起行政诉讼,不知在笔录上应记录“车辆营运证”还是“道路运输证”。请求及时给予答复!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运输》2007,(5):30-31
按照部颁标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等级》、《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等级》和《道路运输企业等级评定实施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2007年1月23日~24日,我会组织道路运输企业等级专家评审委员会对2006年全国申报一、二级企业等级的材料进行了评审,评审结果在《中国交通报》、《中国道路运输》杂志进行了行业公示。在公示期间我会接到有关举报意见,按照有关规定,我会组织对举报情况进行了调查复核。现评定北京新月联合汽车有限公司等33家企业为道路旅客运输一级企业,上海海虹友佳出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48家企业为道路旅客运输二级企业,上海佳吉快运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为道路货物运输一级企业,北京合众运输集团等16家企业为道路货物运输二级企业,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  相似文献   

8.
为道路客运车辆投保,法规以及规章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如《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客运经营者、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分别为旅客或者危险货物投保承运人责任险”。《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五十三条规定:“客运经营者应当为旅客投保承运人责任险。”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路运输》2007,(12):39-39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 我们在对客运车辆检查过程中,发现在长途客车上有部分旅客是其他客车在运输途中移交给该车的。根据《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条第三项的规定,应对将旅客擅自移交给他人运输的客运经营者实施处罚,但是,这些车辆都是外地的长途客车,要实施查处很困难。请问,我们能对擅自接受他人移交的旅客的行为实施处罚吗?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路运输》2009,(5):42-42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个体小型面包车数量急剧增长,其中部分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不但扰乱了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这些面包车经取证确实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应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在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管理》2005,(7):32-40
(交通部2005年第10号令)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道路旅客运输及道路旅客运输站经营活动,维护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旅客运输安全,保护旅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从事道路旅客运输(以下简称道路客运)经营以及道路旅客运输站(以下简称客运站)经营的,应当遵守本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道路客运经营,是指用客车运送旅客、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具有商业性质的道路客运活动,包括班车(加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一)班车客运是指营运客车在城乡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路运输》2006,(7):41-41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我是广西宜州市运管局的一名员工,请问《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中,第十二条第二款“从事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跨2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客运经营的,向其共同的上一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的规定,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从甲地到丁地,必须跨过乙、丙两地以上行政区域的客运经营,向其共同的上一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反之,跨一个县级或含2个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域的客运经营可向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 最近,我们在道路运输执法检查时,查获两辆旅游客运包车,其线路两端都不在车籍所在地,这违反了交通运输部《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客运包车除执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下达的紧急包车任务外,其线路一端应当在车籍所在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道路运输》2010,(1):29-29
请问,交通部门依照《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来对我们公交企业实施行政许可、管理和处罚是否合法、恰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路运输》2013,(11):44-44
近期有驾驶员到我所咨询,他们在某地从事道路货物或旅客运输经营活动,当地交通运输委员会根据《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和该省交通厅实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要求他们将从业资格证转入深圳或在当地重新考试,否则就不允许在当地从事道路货物或旅客运输经蓠活动。请问这样的耍求合理吗,在我们当地办的从业资格证全国通用吗?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路运输》2014,(4):20-22
近日,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发布了《交通运输部重点联系道路运输企业2013年度经济运行分析》,客观反映了2013道路运输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道路运输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铁路运输的发展、特别是高铁的发展,与道路旅客运输形成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在与高铁并行的线路上对道路旅客运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货运的收入利润率更是多年徘徊在1.4%左右.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7.
《道路运输条例》(简称《道条》)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简称《客规》)强调安全优质服务,这是一大变化。安全是道路运输行业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它是行业的生命线。没有安全,道路运输业不可能持续发展。《客规》首先从规范客运市场准入开始,抓住安全运输源头管理,对申请从事道路客运经营的,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客车的技术要求、驾驶员的资格等方面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是永恒的追求。《客规》强调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和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优胜劣汰机制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遵章守纪,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作为《道路运输条例》(简称《道条》)的配套规章,《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简称《客规》)遵循了推进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行为;落实安全责任,确保运输安全;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消除地区壁垒,打破地区封锁的基本原则,对于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许可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颁布实施后,道路客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法治环境,解决了很多悬而未决的难题。但是,道路客运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根深蒂固,这些问题不是依照这些法规就可以马上解决的,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去审视差距,破解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20.
Q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有极个别客运车主私自提高票价。修订后的《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客运经营者应当遵守有关运价规定,使用规定的票证,不得乱涨价、恶意压价、乱收费。第八十九条规定:违反本规定,客运经营者(含国际道路客运经营者)、客运站经营者及客运相关服务经营者不按规定使用道路运输业专用票证或者转让、倒卖、伪造道路运输业专用票证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