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影子银行快速发展,资产规模已接近传统银行体系。影子银行的风险被认为是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各国和国际金融机构近年纷纷出台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措施,试图改变过去监管缺失的状态。和国外影子银行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不同,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融资渠道。因此,我国要借鉴国外影子发展和监管的经验,正确看待影子银行的作用,引导其规范发展并将其作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对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研究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背景、内在本质和崩塌原因,辨析我国信托公司与影子银行体系在经营理念、运作方式、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并最终提出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对中国金融结构发展和信托行业成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全世界意识到了影子银行的危害,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不同于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资金通过影子银行体系流入到了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或项目中。影子银行的风险将可能严重威胁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抑制是形成影子银行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坚持和继续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对于信贷的作用,将会使影子银行问题逐渐得到缓解,最终实现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超 《时代金融》2014,(7Z):112-113
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全世界意识到了影子银行的危害,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不同于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资金通过影子银行体系流入到了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或项目中。影子银行的风险将可能严重威胁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抑制是形成影子银行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坚持和继续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对于信贷的作用,将会使影子银行问题逐渐得到缓解,最终实现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阳 《时代金融》2013,(32):177+184
由于近年来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发展,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系统产生的冲击,通过对比金融发达国家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和思路,获得了一些针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张田 《西安金融》2011,(9):42-44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作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危机后西方主要国家有关的金融监管改革举措,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晏晋凯 《时代金融》2014,(27):20+23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影子银行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诱发危机的重要原因,遂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极大关注。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角度出发,通过构建VAR模型,利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的方法来研究我国影子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影子银行体系的壮大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应该加强对其监管。最后,根据实证结果给出关于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了2002—2014年宏观经济的月度与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的宏观效应,并进一步剖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利率水平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效力明显下降,而影子银行体系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效力日益增强;二是利率传导机制受到抑制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利率变动对贷款创造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三是除金融抑制的大环境之外,中国过于频繁变动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子银行体系产生与发展最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蚂蚁金服、趣分期等互联网金融活动的流行,影子银行体系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较晚,其高杠杆、隐蔽性的特点对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因此健全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尤为重要。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和特点,对比研究中美影子银行体系在发展特点、潜在风险等方面的异同点,借鉴美国并结合我国影子银行的实际特点,针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方面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陆畅 《云南金融》2012,(1X):94-94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迅速。本文在介绍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15,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20,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监管框架之间的不一致性所引发的金融创新以及机构投资者对安全性资产的超额需求共同推动了影子银行体系在美国迅速发展。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政府支持的影子银行体系、"内部"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外部"影子银行体系组成,但其各自的信贷中介程序和复杂程度不尽相同。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发展对美国以及全球金融体系都产生了重要而复杂的影响。尽管《多德—弗兰克法》为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旨在有效规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之路依然漫长。  相似文献   

14.
司登奎  李颖佳  李小林 《金融研究》2022,506(8):171-188
本文结合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征事实,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探究银行竞争如何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以2003—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银行竞争能够显著降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进一步以放松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为标志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的计量结果为识别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效应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机制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弱化“信贷扭曲”和“监管套利”两个维度的作用机制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作用在融资约束较高和投资机会较少的样本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并非你想象中的那么“坏”.存在即合理.影子银行之所以得到生存和发展,是因为它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注意了影子银行的存在,就应全面地去探讨它,以达到齐家共管之效.笔者认为,影子银行之所以到处能“开花”,是因为银行受的管制太严.要有良性的金融市场,就要有良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6.
Motivated by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near collapse of the insurance giant 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AIG), we empirically study the link between the insurance sector, the size of the shadow system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across countries. Using the Z-score as a measure of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the ratio of insurance assets to GDP for 26 countries during the period 1998–2011, this paper shows that: (i) the insurance sector is nega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that (ii) using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as a channel, the insurance sector is detrimental to financial stability for countries with a high level of shadow banking assets.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测算其规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2—2014年的月度数据和结构VAR模型(SVAR)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些年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规模均以较为平稳的速度增长;影子银行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但总体来看其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规模过度扩张将会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弱化其信用中介功能,对金融稳定产生负向冲击效应。最后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影子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我国的金融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影子银行蕴藏的风险。目前,我国在影子银行的监管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分析阐述了国内影子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