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促进智慧农业良性健康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首先要通过树立国家农业科技规范,颁布国家农业高技术指导目录,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其次要实现科技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健全基于全产业链的农业科技转化应用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标准和促进农业科技转化应用的中介组织,保证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促进作用;从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侧资源整合问题,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供给侧成本分析及供给侧改革的资金困局剖析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难点,给出整合农业科技创新关联产业的资源,疏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渠道和强化金融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支持等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科技兴粮"工程的一把"利刃"。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在"科技兴粮"的道路上,通过加强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并在成果转化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全谷物杂粮挂面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成果。由于常年的消费习惯和意识,我国不少消费者仍喜欢精细的口感,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科技改革历经恢复期、市场化改革探索期、改革深化期和创新体系建立期四个阶段,改革的成效斐然,科技创新体系初具规模,农业科技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数量和结构逐渐合理,农业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农推体系多点覆盖。改革累积了成功经验,顶层设计需遵循农业科技本身的特点,改革的动力来自于"政府主导、需求倒逼"双重驱动,在"渐进式"改革中实现了"先破再立"。农业科技体制仍存在政府和市场的主导作用扭曲,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失衡,科技创新绩效水平薄弱,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导向偏颇等弊端。下一步需建立"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农业创新体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构建,优化平衡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平台化农技推广和成果转化体制,重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应用,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中国农业大学调研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时强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农业技术也成为商品,它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之间内在亲和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技术进步的速度。目前,农业技术的供给方——农业技术研究、推广部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层层不适,农业技术的需求方——农户应用技术受到重重束缚,导致了我国现阶段农业技术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均不足,供需严重脱节,这是目前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缓慢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是"科技兴粮"的"最后一公里",是改变粮食产业现状的关键.在成果转化领域,粮食行业存在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部分领域科企供需不对称、专业人才短缺与断层等问题.随着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部署的不断深化,建立一体化和常态化的综合对接服务平台、加强行业人才培养、丰富转化服务手段,进一步提高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由于农业产业和农业技术的特点,人们往往从供给的角度认识农业技术推广,通过自上而下的渠道推广农业技术,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并不理想。正如国外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应该是科技需求拉动型而非科技供给推动型。  相似文献   

9.
正7月初,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在海口签订"海南现代渔业科技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推动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通过技术支撑、成果转化等方式有效提升海南省渔业科技水平,促进海南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协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将推动海南渔业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农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财政对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的投入在客观上增加了农业技术的供给量和供给渠道。在整个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有效的农业技术需求才是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而各种类型的财政支农支出可以提升农户的技术需求意愿,增强农户的技术需求能力,从而促进农业技术有效需求量的增长。而计量分析结果也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总体上与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指数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农科建设是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顺应了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规律,致力于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水平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新人才。"新农科"建设宣言的提出对高等院校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和要求。目前江西高校存在涉农专业人才数量紧缺且离农化趋势严重,涉农专业精品课程少、设置不够合理,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与行业需求脱轨,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本文从新农科建设的角度出发,针对江西高校在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统筹农业多功能效用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和健康可持续的重要途径,方法 文章在对农业多功能理论、国外都市现代农业功能特征及大城市近郊农业发展需求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以苏州高新区通安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案例,探究大城市近郊都市多功能现代农业的实施路径。结果 系统构建大城市近郊都市现代农业功能体系。并通过对通安示范园的需求分析提出其农业多功能发展路径,包括高标生态田园建设,营造优质城乡环境;高质农业生产供给,稳固产业优势特色;高效农业科创示范,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高值休闲农业体验,绽放绿色发展魅力,为示范园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城郊农业空间的高效利用提供有力支撑。结论 从农业多功能的角度出发,以新的机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都市现代农业的功能构成,更益于城郊区农业空间的有序组织和集约利用,是保障大城市近郊都市现代农业均衡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在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有利于全面了解农业发展状况,为后期农业政策的制定、调整以及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章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西南地区5个省(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地区农业TFP差异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1)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呈缓慢增长的趋势。通过对不同地区农业TFP结果进行比较,四川省农业TFP有先逐渐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技术进步是影响四川省农业TFP增长的原因;(2)重庆市农业TFP也是呈现波动式缓慢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54%; 贵州省农业TFP近20年来增长速度最快,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进步; 云南和广西农业TFP也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不同时期对农业TFP的影响有所差异。(3)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并且不同地区农业TFP水平具有向各自稳定状态发展的可能性。[结论]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具有较高的同步性,因此,制约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科技进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科研导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促进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贡献率逐年增大,科技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只有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科研、推广和应用等相关工作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论文利用计量模型对农业经济发展中科技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希望为今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更加明确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湖北省6个国家和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地区为研究范围,通过受访农户对当前循环农业生产影响因素、设施条件状况、信息传播渠道等的感知和评价,对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当前循环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较落后,其主要制约因素是循环农业产品价格偏低、种养技术欠缺、市场信息闭塞、乡村基础设施落后、金融信贷支持不足,以及循环农业技术、品种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市场化效益缺乏等几个方面。对此,该文认为,当前应着重从大力培养创新农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政府引导等几个方面去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土地流转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推进背景下,研究种植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方法]文章以江汉平原水稻种植大户为研究对象,采用排序模型重点考察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因素对农资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农业贷款、基础设施、农业保险、加工销售等7种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结果]江汉平原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总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土地流转年限、土地规模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有着积极影响; 土地流转价格、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产生消极影响。[结论]建议政府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方式,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
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也是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文章基于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农业技术有效供给条件下农户采用农业技术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户耕地面积、农户的文化程度、农业技术的培训及农业技术的盈利性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行为具有积极影响;然而,订单农业的签订,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行为具有消极影响。研究分析表明,现阶段要提高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效率,应进一步提升农户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大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提升农业技术的投入产出比,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研究农业产出增长分解及其与服务业产业融合,对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以及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以2007年、2012年和2017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中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核密度分析、结构分解分析与归因矩阵分析,考察农业产出的动态变迁,分解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量化农业与服务业产业融合状况。结果 (1)我国农业整体呈现产出增长与区域布局调整的动态趋势,农业产出增长的主要动力由各省份的内部需求扩张效应转变为国内需求扩张效应;(2)技术水平变化对西部省份农业产出的增长作用显著;(3)出口扩张效应并不显著,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外部流入对我国农业增长的挤出作用扩大;(4)农业与服务业产业融合主要体现在需求侧融合,仍需加强农业与服务业供给侧融合。结论 促进农业供给适应需求变化,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塑造参与农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19.
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由生产主导型传统农业向技术主导型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对农业科技支撑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项目实施周期过短、成果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不利因素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从明确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基础地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强化农业科学研究、加快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增强科技战略储备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以集约化土地种植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这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的选择性行为,也是政府主导和扶持的新型农民的政策缩影。文章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不同种植规模经营主体对于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方法]以新疆棉区的1 043户小规模种植农户和683户家庭农场主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以家庭农场(种植面积267hm2及以上)为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家庭耕地面积是影响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 而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村里是否有农业合作社是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2)而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次数是影响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 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结论](1)农业技术服供给机构应根据农户经营种植的耕地面积,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2)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协同基层部门加大对农业技术服务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种植农户的认知程度。(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技术服务培育不同规模需求的优良农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