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探讨运用动漫的形式促进苗族"团圆鼓舞"的传承与发展。概述了动漫的传播特征,认为动漫有利于促进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苗族"团圆鼓舞"的认识;动漫有利于对"团圆鼓舞"内涵的表达;动漫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动漫极大增广了非遗传播的受众面;动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动漫与非遗结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民俗舞蹈发展中问题的探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伪民舞现象严重 目前,为了更好的发展本地的经济,很多城市打起了"旅游兴市"这张文化牌,然而这张文化牌却大多数以当地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传统歌舞活动为蓝本基础,加以现代手法改编,藉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策略来招商引资,从而促使传统民间舞蹈变相的成为了"受害"对象,例如,苗族的芦笙舞、保安族的斗来舞、独龙族的剽牛舞、基诺族的大鼓舞等等,都能够很形象的表现出当地人民的各种生活风俗,这些习俗舞蹈均呈现出浓郁的风俗画面和浓厚的生活情趣,可是现在,我们旅游的时候也随时可以看到艺术团在表演.为了吸引游客,在传统舞蹈的基础,还融入了现代的舞蹈风格,刻意增加奇异风格,随意夸大曲目,营造神秘色彩.这种现象在现阶段是非常常见的.仔细剖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就很容易的发现现阶段的民族舞蹈遭受到各种不同方式的破坏,民族属性也在不断变化,而这些没有文化水准却打着民族舞蹈旗帜的舞蹈,它们的舞蹈表现形式俨然就是一个磨子出来的套路手法,并不能给消费者带去美的享受,反而是带给大家一种欺骗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白靖哲 《魅力中国》2012,(32):119-119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离开了音乐就象鱼儿离开了水,失去了舞者的意义。舞蹈成为音乐之形,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和声织体,到舞蹈中的元素、动律、主题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我们从旋律的乐旬中,能找到舞蹈表演语言化的根据;从音乐的和声效果中,能找到舞蹈表情的动机,从音律、音型中,能找到舞蹈的动律、语气与分寸。王朝闻先生认为:“人们通常在谈论音乐和舞蹈的联系时,往往只是注意到舞蹈离不开音乐(即使是最简单的音乐成分如节拍)的伴奏,这是不够全面的,即使对于伴奏这种外在的现象,我们也应当从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的表面上去理解,即把它看作是二者的表现和抒情的同一性的外部表现”。  相似文献   

4.
杨红兵 《魅力中国》2010,(35):157-157,152
本文以苗族为视角,通过对苗族历史渊源的追索,探求苗族刑事习惯法的变化与发展,进而总结西部少数民族刑事法律思想的变迁。认为对于少数民族的刑事习惯法要取舍得当。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州被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全球十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这里是苗族,侗族的聚居地,居住着全国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同时还有布、水、壮,瑶等26个其他少数民族。民族文化,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服饰,传统节日、民间游艺及民俗活动积淀厚重。  相似文献   

6.
苏洁 《魅力中国》2010,(27):228-229
我国的民间舞源远流长,十分丰富,一般又可分为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两类.民族民间舞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白莹 《魅力中国》2014,(7):93-93
民族舞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结晶之一,弘扬其精华是我国文化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对民族舞蹈常识、舞蹈编导人员素质、优秀舞蹈人才培养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民间舞源远流长,十分丰富,一般又可分为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两类.民族民间舞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武山旋鼓舞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形态,最早起源于原始部落的图腾舞或者叫傩舞.旋鼓舞具有神秘性、 地域性和季节性游资源特点,同时具有艺术欣赏和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整合武山地区旋鼓舞、 打造旅游品牌形象、 解决旋鼓舞旅游开发瓶颈,积极融入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之中,完善当地交通、 住宿等基础设施,实现旋鼓舞旅游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屈曲  李东 《中国经贸》2010,(16):251-252
民族舞蹈与健美操两者具有一定的相融性和共通性,本文对民族舞蹈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价值进行论述,对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为实践操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苗族的历史悠久,苗族的舞蹈源远流长且丰富多彩,其技术技巧也多种多样。纵观国内外,对苗族舞蹈的研究很多,但对苗族舞蹈技巧方面的研究涉嫌甚少,在苗族舞蹈教学中,苗族舞蹈技巧是个难点,怎样把苗族舞蹈技巧运用到课堂上,使其更加规范、科学,易于学生掌握,是本课题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保护失传的民族文化——以黔东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南州被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全球十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这里是苗族、侗族的聚居地,居住着全国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同时还有布、水、壮、瑶等26个其他少数民族.民族文化,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服饰、传统节日、民间游艺及民俗活动积淀厚重.……  相似文献   

13.
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婷婷 《魅力中国》2014,(23):76-76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不仅需要舞蹈演员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还需要协调好舞蹈动作与面部表情及眼神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的展现舞蹈的审美价值。因此,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必须要详细的了解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传达舞蹈的精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舞蹈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舞蹈都是通过一个个舞蹈动作的连接而成的,因此,每个舞蹈动作的标准与否直接关系着整场表演的成功与否。可见,舞蹈动作对表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黄攀 《魅力中国》2014,(25):26-26
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壮大,必须重视民众的文化价值观的动向,而在这种价值观中“国民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突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因为国民自信是一种公认的成熟的国民文化心态,是伴随一个国家文化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无形动力。然而,这种国民文化自信的培养关键在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因此面对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国民文化的自信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培养已近成为时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滇西南边陲永德县境内的布朗族,史籍称濮人、濮蛮等,自称乌、阿乌。《永德县志》称其"传统文化保留相对完整,是县内最古老的世居民族"。永德布朗族聪慧灵巧、能歌善舞,"生下来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是其真实写照。在布朗族众多器乐中,黄蜂鼓是极具代表的一种器乐,黄蜂鼓舞是最具典型的一种舞蹈。巧手制就黄蜂鼓经采访得知,布朗族黄蜂鼓忌讳以不能结果实的树木作树材。其如此讲究,据说有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寓意。通常情况  相似文献   

16.
李洪英 《魅力中国》2014,(1):108-108
舞蹈是表演艺术,舞蹈表演的特性及其动作、语言、情感等表现形式,深刻阐述了审美创造对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意义。舞蹈表演的情感与艺术表现有不解之缘,这是众所周知的。舞蹈创作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它的环节分为构思和编舞两大方面,凭借每个人对生活的不同感觉,不同的构思源泉,通过不断排练和不同演员的不同感受来将它升华到作品。  相似文献   

17.
李虎 《魅力中国》2013,(16):130-130
苗族板凳舞,苗语称“卡牛档”,是流传于黔西南州境内安龙、兴仁、贞丰等地“黑苗”村寨的一种生育礼俗舞蹈。黑苗,苗族中的一支。因妇女身着黑色服饰而得名,从其语言及迁徙历史上看,黑苗属中部方言苗族支系。由于祖先崇拜、民族性格等诸多原因,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服饰样式和习俗。板凳舞,是每人用两手拿着两张小板凳相互敲击而跳跃的舞蹈,也是他们保留下来的一种文化事象代表。在流传地的苗族村寨,凡有人家生育小孩,在办“月米酒”这天,外婆家前来“送背带”祝贺,在离开主人家的时候,外婆家的妇女们就会唱起“咔依…..”的祝福歌,围成圈跳起板凳舞祝福小孩快乐成长,长大成才。在舞蹈中,乘着酒兴,节奏越跳越快,人越来越多,气氛越跳越热烈。许久才自然散去…一本文拟从板凳舞历史沿革、舞蹈内容及特点、发展现状等方面对苗族板凳舞进行描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各位专家学者对板凳舞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走向世界》2014,(30):74-75
民族文化演艺活动,以演员们独特的歌声、服饰、舞蹈、相貌等不同民族文化内涵,为不同地域的观众留下了“看着很快乐、乐着还想看”的印象。如果在济南要享受一二天的民族文化盛宴,不能错过九顶塔中华民族欢乐园。 济南九顶塔中华民族欢乐园位于济南南部山区半小时游憩带,是总投资超亿元的国家AAAA级景区,聚集了民族风情、文化演艺、大型实景演出、风景名胜、游乐探险、山水瀑布、会议住宿、冰雪文化、马术表演和民族度假设施等。汇集了中国傣、壮、藏、彝、佤、摩梭等16个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演出活动和泉城人家、泰山人家、黄河人家、沂蒙人家、胶东人家和微山湖人家等6个齐鲁民居,分别展现了特色民族建筑、民俗、歌舞、服饰、餐饮、民间工艺等六大文化。特别是非洲部落区,来自乌干达的年轻演员,每天为游客表演热情奔放、异域风情的歌舞,使景区每天上午都刮起一阵快乐的“黑旋风”。民族风情区还有精彩的上刀山下火海,摩托车飞车,神鞭、飞斧等民间绝技表演。  相似文献   

19.
多民族居住在贵州省,这里共有56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羌族、仡佬族、彝族、白族、回族、水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土家族等18个民族。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但是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文章从教育和人口发展角度,研究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和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分析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少数民族教育的关系,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和教育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高若英 《魅力中国》2014,(11):65-65
湖南省古丈县苗族花鼓是苗族历史与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独具风格的舞蹈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歌舞艺术。本文通过对古丈县苗族花鼓的历史溯源,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对苗族花鼓保护与传承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