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力 《黑河学刊》2011,(11):23-24
自然主义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在文学艺术上主张"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在西方19世纪的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作品中,自然主义风格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以及斯顿达尔.本奈特和斯苔芬.海勒等在钢琴音乐的自然主义风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创作思想和技法对后来西方各个时期的音乐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俞文日 《魅力中国》2011,(7):273-273
弗朗茨·李斯特(匈牙利文:List Ferenc,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匈牙利伟大的钢琴家、演奏家和作曲家,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氛围造就了李斯特的钢琴音乐。李斯特以其敏感的思维、高超的技巧,汲取音响领域之外的情感基调,把音乐与文学、音乐与绘画交融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强烈地体验到各种感受。他的钢琴作品中的技巧性和文学性成功地实现了完美的抒情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邵静 《魅力中国》2010,(33):114-115
舒伯特与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重要的作曲家,他们都为钢琴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即兴曲,这些即兴曲都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强调个人情感表达,洋溢着诗意与幻想的音乐风格。然而由于两人分别处于浪漫主义初期与盛期,并且所属民族与个人经历相差甚远,因此在创作手法与演奏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4.
《风信旗》是舒伯特《冬之旅》声乐套曲的第二首,通过描摹爱人家中的“风信旗”来表达旅行者对她的爱意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创作历史语境一方面源于艰苦生活经历,另一方面源于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充分激化,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压抑特定时代.浪漫主义音乐充分表达了作曲家的内心想象和理想.《风信旗》织体上是简洁的“齐奏”,但它以抑扬格的流动的节奏和弦分解式与助音式相结合的音型,体现了《冬之旅》套曲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声乐与钢琴的相互补充、音乐优美与深度兼顾的浪漫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谢恺 《魅力中国》2011,(8):241-241
19世纪末,浪漫主义音乐开始从辉煌走向衰退。而此时,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开创了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印象主义音乐。这种语言风格是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盛行的传统作曲法的颠覆性改革,为现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阐述印象主义音乐形成的原因及其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大多是以著名诗歌为歌词进行创作的,表现题材比较广泛,个人体验的精神层面也十分丰富,呈现出色彩斑斓的个性化特点.每个作曲家对诗歌、对音乐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的音乐风格也大相径庭,所以,在演唱时就要认真地把握每位作曲家的意图,抓住歌曲的精髓,更好地诠释歌曲的意境,使艺术歌曲这朵艺术奇葩在世界声乐艺术史上大放光彩.本文主要分析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在创作上的风格和演唱特点,并着重论述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在思想感情表达上的重要变化及其在音乐创作手法上的风格变异,本文主要以舒伯特和舒曼为例.  相似文献   

7.
杜亚典 《魅力中国》2012,(29):28-28
肖邦是19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被誉为“钢琴诗人”。他创作的钢琴叙事曲被奉为经典,至今仍在世界音乐舞台盛演不衰,成为人类音乐艺术中的不朽瑰宝。肖邦开创性的将叙事曲运用到器乐中,并在自己最具活力的年轻时代(21—31岁期间)创作了四组爱国主义题材的叙事曲,肖邦的叙事曲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完美的呈现了音乐的魅力,其艺术风格无疑对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华 《魅力中国》2014,(7):110-110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李斯特(Liszt Ferencz,1811-1886),从小即表现出超人的音乐天赋,6岁开始学琴,9岁即在家乡肖普朗举行音乐会。1821年,父亲带着10岁的李斯特移居音乐之都维也纳,追随著名钢琴教育家采尼尔学习钢琴。1822年李斯特在维也纳登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此后,  相似文献   

9.
石慧香 《魅力中国》2010,(7X):299-299
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是他们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两位艺术大师对艺术歌曲的创作都具有划时代的影响。他们也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而富有影响力的作曲家。  相似文献   

10.
赵静 《魅力中国》2010,(22):162-162
舒伯特是十九世纪德奥浪漫乐派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李斯特推崇他为“诗圣”。他充分发挥音乐的表现力,将诗歌的意境衬托得淋漓尽致。因此,他的歌曲好似一首首插上音乐翅膀的诗。  相似文献   

11.
陶馨 《魅力中国》2009,(15):92-92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为辉煌的音乐人物,被世人誉为"钢琴诗人"。他一生总共创作了21首夜曲。肖邦的夜曲并不只是单纯地继承了传统夜曲的表现风格,而是使夜曲的形式趋向自由,内容也多样化了,变得更加热情、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钢琴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巴洛克风格时期、古典主义风格时期、浪漫主义风格时期、印象主义风格及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时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在声音、速度、力度、和声、触键、装饰音、踏板等方面均有很大区别,但它们都富有艺术魅力的,令人赞叹。  相似文献   

13.
段雪 《魅力中国》2012,(35):137-137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不仅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更被后人尊敬的称为“乐圣”。贝多芬是一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他的奏鸣曲是所有作品中的奇葩。奏鸣曲的体裁是贝多芬重要的器乐领域,贝多芬通过这些创作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奏鸣交响套曲形式推进到最高峰,并对奏鸣曲式结构的成熟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奏呜曲是他早期的作品,具有贝多芬钢琴作品的典型演奏风格。尤其是第五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从构思的巧妙,到技巧的纯属,无不体现出贝多芬出众的音乐才华。  相似文献   

14.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他是继贝多芬之后,德国音乐界中又一个伟大的巨人,是音乐历史长河中我们所熟知的一颗璀璨之星。他以宏伟的气魄和进取的精神完成了音乐历史上的一次次重要改革,用沾满灵气的双手一步步地将浪漫主义歌  相似文献   

15.
刘心畅 《魅力中国》2011,(8):259-259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他在西方音乐历史的画卷中独领风骚,由海顿、莫扎特创立并发展起来的维也纳古典音乐形式与风格,在贝多芬的手里被极大地扩充和发展。它将18世纪与19世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连接起来,将一个时代的理想融汇于自己的音乐艺术之中,贝多芬的名字与崇高的信念、顽强不屈的意志、充满震撼力的音乐、为表达情感而不拘规范的气魄永远同在。  相似文献   

16.
曾旭 《科技和产业》2010,10(12):141-143
该文通过对近百年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历程的回顾,分析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题材来源于不同的民族音乐。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论述了作曲家在创作中,对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建构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创作出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  相似文献   

17.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在海顿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使钢琴奏鸣曲这一题材在维也纳的古典主义时期发展到成熟的地步。海顿的奏鸣曲并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而更多含有娱乐、幽默的性格。莫扎特在采用海顿基本形式的同时,扩大了奏鸣曲的矛盾冲突,完全表达个人的憎恶,使他的音乐走向浪漫主义的风格,同时也使奏鸣曲的创作达到最光辉的境地。  相似文献   

18.
王希才 《魅力中国》2014,(1):113-113
钢琴教学是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手法,是钢琴发展的主流。钢琴的发展在接受程度上或是影响上,都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于钢琴音乐辅导进行梳理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钢琴技巧进行科学正确有效的引导,用更新的辅导理念与教学方法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肖斯塔克维奇把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与俄罗斯音乐传统相结合,在钢琴音乐创作中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和浓郁的抒情气息,内涵深刻,具有深层次的审美价值.从美学角度看,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音乐体现了东方美学的"意境美"与西方美学"悲剧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王欣 《走向世界》2006,(4):68-68
2006年3月的最后一夜,享誉世界的美国钢琴演奏家诺埃尔·班克曼带着他那“如同公园里飘来的琴声”,拉开了 2006国际钢琴大师“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巡演年的帷幕,为青岛呈上了一场视听完美的音乐盛宴。独奏会上,诺埃尔·班克曼先后演奏了其叔叔齐格弗里德·班克曼的代表作《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和德彪西、拉威尔、李斯特等名家作品以及冼星海的《黄河颂》,并为青岛小琴童的现场演奏进行了指导。他的精彩演奏多次赢得全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