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红 《新西部(上)》2010,(2):202-202,201
“用语言做事”的核心理念言语表达往往体现为言语行为,而非语言结构;主要功能是促进意念教学大纲与语言教学交际法的产生。将其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优化交际教学法。  相似文献   

2.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有声语言,它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斯大林曾经说过“有声语言在人类历史上最帮助人类从动物界划分出来,构成社会,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社会进步力量之一。”①至今口语交际仍是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基本方式。按语言学的观点来说,口语不是语言,而是言语。“言语是运用语言(说话)和运用语言的结果(说的话)”②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言语的句子是指句子结构模式的应用,它与一定的语境相联系。”③由此可见,口语句式要符合语言的一般语法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序的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3.
张敏 《理论观察》2023,(5):76-79
“特殊儿童语言康复”是特殊教育专业为满足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的双重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在特殊教育教师中培养擅长言语语言康复的专业人员。传统教学只重视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内在思想品质的培养,这就使得在教学改革中融入课程思政势在必行。“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课程教学改革将“厚德、精技、博爱”的思政主题贯穿教学全过程,探索校企共培,合作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索绪尔确立的语言——言语之语言观,对语言“意义”的研究分为对语言系统中语言“意义”的研究及对使用系统中语言“意义”的研究。据此,突破解析语言“意义”离不开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观点,同时构建讨论模型,不考虑说话人和听话人,我们同样可以解析语言“意义”。  相似文献   

5.
外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较快地、真实地掌握一门语言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语言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一目的的实现。在大学俄语教学中引入“参与型”课型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式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6.
黄净 《湖北经济管理》2009,(24):155-157
社会心理学家Harword Giles的“言语调节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Lambert和Gardner的“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态度与动机”理论都着重强调主观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拟从心理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并结合作者亲身教学经历探讨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董芳 《理论观察》2010,(1):104-105
语言与文化是互构互生的,不同语言文字的音、形、义、语法四要素诱导、建构着不同文化的形态.由于语言是民族文化中最鲜明的标志,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也必然地会呈现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言语交际中的“交际障碍”常常是由于忽视了词汇、句法以及语域层的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兼顾语言与文化的3种关系:语用和语义中的文化:语言使用的宏观环境(即文化环境);文化作为外语教学篇章的主题内容,树立科学的“文化语言观”,将语言教学从文化的外显性转移到文化的内在性,使文化学习成为“建构过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于双双 《魅力中国》2011,(21):283-283
在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系统是最为活跃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总能在语言深处引起不小的涟漪。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新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意义分成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在语境的不断影响下,语言意义,即话语的“本意”实现了一种重生:从语言意义向言语意义转变。该文探讨语义和语境的关系,从而揭示语境在语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义在语境影响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刘伟 《新西部(上)》2007,(5X):206-206,222
意义分成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在语境的不断影响下,语言意义,即话语的“本意”实现了一种重生:从语言意义向言语意义转变。该文探讨语义和语境的关系,从而揭示语境在语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义在语境影响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俄语教学中人们常遇到存在动词,如6,以及等。其中,使用得最频繁的是,而便是它的现在时形式。这个现在时形式它不仅有超强的交际功能,还有独特的使用规则。然而在教学中,它及它的规则却又常常被忽略。这种忽略又往往导致一定的教学质量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对它加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归结起来,我们应在如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它(1)什么言语必须使用“ec”;(2)什么言语不使用“ec”;(3)哪些言语可用、可不用;(4)哪些言语用与不用会导致句子意义发生差异。1.必须使用“ec”的言语类型。A、在具体的语境中,该言语的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12.
李蕊 《黑河学刊》2012,(7):156-157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教学观念等宏观问题固然重要,但教学语言等微观问题也是值得高度关注的。基于学科特点和大学生实际,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的基本定位应是“透、实、活、新”。而要达到“透、实、活、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应力求做到“三戒”和“三入”,即:力戒“说教味”、“学究味”、“平淡无味”,适当加入“文学味”、“人情味”、“时尚味”。  相似文献   

13.
在跨语际词源研究和话语分析视角下对经济学意义的“价值”“价格”两个概念的历时研究发现,由于东西方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value和price词源和翻译演变既有交叉重叠,又有区别和联系,各具语境特色,汉语和日语相互借译各自的“价值”和“价格”,近代英华字典对这两个概念的翻译和严复的翻译也深受英和字典的影响。马克思等欧美各学派对“价值”“价格”的命题和论述都包含了计算、断言、推测情态、认知情态、比拟等的言语行为,是言语发话(论述)者所处的民族、社会、历史语境中为实现交际(争鸣)目的使用语言的行为,而言语行为既反映了马克思等欧美各学派对“价值”“价格”概念语义的认知过程,也反映了言语发话(论述)者实现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14.
"用语言做事"的核心理念言语表达往往体现为言语行为,而非语言结构;主要功能是促进意念教学大纲与语言教学交际法的产生.将其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优化交际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人际的组合     
朱国良 《浙江经济》2014,(20):63-63
中国的老百姓的语言就是丰富,很多的语音不仅琅琅上口,而且更有高度深度。就拿一句“男女搭配,千活不累”的话来说,在调侃之中,于言语之间,饱含着意趣,满酌着意味,似乎还有着人才学和执行力的一些儿意思。  相似文献   

16.
“指令行为”是一种言语行为,此类言语行为有共同的言外之的,即说话人试图让听话人去做某事,同时使世界适应于语词。“指令行为”在语法层面存在差异。改变表达式语义轻重的语法手段,可以显示语言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张幸樾  刘世理 《黑河学刊》2012,(4):42+45-42,45
在日常交际生活中,交际双方通过隐晦的方式间接传达自己的意思的言语行为,与直抒其意的方式相反的行为就是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一经塞耳提出就引起了广大语言研究者的兴趣。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使用间接语言非常重要。使用间接语言说话人通常要多费脑筋,多讲究策略;对听话人而言,理解间接言语意味着要多加动脑,多加揣摩。非间接语言的成功使用一方面考验说话者的说话技巧和策略,而对于听者而言,则是考验聆听能力和智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刘香儒 《魅力中国》2010,(15):86-8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上出自己的特色,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要力求是自己的教学富有情趣,并允许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让学生自由的“飞”。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黄宇韬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4):62-95+158-159
规范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新兴国家如何推动国际规范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聚焦建构主义前沿理论有关“争论”的研究,作者把争论的内容分为自主争论、工具争论和目标争论,认为新兴国家可以运用争论内容的递进来推动国际规范转变。自主争论是为自身行为辩护,工具争论旨在反思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目标争论则重塑如何行动才具有正当性这一价值判断。争论递进的机制是学习,即通过成功实践创造可供观察与解释的经验证据,进而促使国际认知社群实现自我理念的更新。在资本账户管理方面,马来西亚与中国成功实践了适用于本国的“非正统”政策,为国际技术专家提供了新的学习素材,进而推动了管理资本流动规范的转变。争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国际规范必然受到冲击,但争论内容的不断递进会对国际规范产生实质性影响。尽管短期内难以利用强制、模仿和说服等传统理念传播方式,但新兴国家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广其理念。在此过程中,成功的实践是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关键因素。缺少经验证据的累积,单凭外部危机所触发的“机会窗口”无法真正实现国际规范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任继惠 《魅力中国》2011,(6):263-263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提高阅凑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