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论西部区域生态立法的考察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萍  严衍畅 《发展》2008,(8):58-59
一、考察西部区域生态立法的现实意义(一)西部区域生态立法是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要求。长期以来,人们在传统发展观的支配下,对西部进行非持续性的、掠夺式的开发,使得西部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能力低,突出表现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地退化加剧;水资源严重匮乏,水生态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4.
夏智勇  王力 《改革》2012,(4):59-63
三峡库区的稳定繁荣和生态安全对于三峡工程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大影响。城市化是发展三峡库区经济、提高移民生活质量的战略举措。现阶段库区城市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建设生态城市是确保库区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立足库区实际,从对环境影响最广泛、直接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着手,探索简单、实用的生态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委(府)已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列入了重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发展纲要”。三峡库区庞大的生态项目启动,必然要受到资金需求的约束,融资渠道仅靠财政,引资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融资渠道在于金融投资,金融资本该投入哪些项目?投放规模该如何控制?投资回服是否有保障?资金回笼是否有风险?这一系列问题,决定了金融机构对库区生态经济工程的涉入要讲究策略,总的说来,金融对策及到两个方面:一是金融资本应支持哪些生态项目,二是金融资本的投放应注意哪些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重建原则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水库建成后 ,将在干、支流两岸形成长约 2 0 0 0公里的消落带。在落差约 30米的消落带中 ,由于季节性裸露和淹没 ,流水的反复冲刷 ,人类的频繁活动 ,使其成为生态脆弱区 ,极易发生自然灾害、泥沙淤积及水体污染等 ,如不及时治理 ,将给三峡水库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及生态问题。本文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的自然特征、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重建原则及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应建成国家级生态经济特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冉光和  王定祥 《改革》2003,(5):108-113
三峡工程的寿命关键取决于库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核心取决于库区水资源的质量,三峡库区水资源及环境质量越高,三峡工程的寿命就越长,反之,三峡工程的寿命就越短。三峡库区的核心任务在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不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将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而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又与库区移民、扶贫、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密切相关。三峡库区不仅是三峡工程的生命线,而且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还是全国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库区特有的区位优势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十分有必要把三峡库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8.
湖北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之下,湖北三峡地区由于其资源、能源富集,生物多样化和文化多样化,而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地区。文章通过介绍这一地区的具体自然生态环境状况,针对这里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这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在湖北三峡库区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原有生态足迹综合法在运用时,忽视了森林生态承载潜力,故通过全国森林平均吸碳水平来提供一个参数(0.91)作为化石能源用地的产量因子。对库区生态供需平衡关系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三峡库区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653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是0.977hm2/人,生态足迹是其生态承载力的1.63倍左右,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生态赤字问题,建议三峡库区应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产业是库区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库区后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库区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意义,并从微观视角采用博弈论方法,构建农村移民生态产业链稳定机制模型,分析了生态产业链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无激励与约束机制和有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运作模式,最后提出了促进三峡库区生态产业链稳定机制发展的相关对策,推动和谐库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徐承英 《特区经济》2009,(2):205-207
构建和谐三峡库区离不开先进文化的精神支撑。为此,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以文化自身的和谐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以和谐文化促进库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探究了阻碍三峡库区旅游资源整合的因素,提出了库区旅游资源整合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俐 《特区经济》2012,(9):143-145
本文以博弈论为基本分析工具,辅以质性访谈调查,对景区开发中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居民三类主要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博弈机理进行分析,明晰各方利益博弈中的决策行为和利益均衡过程,进而构建以景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利益均衡博弈模型,并归纳得到宏观体制下的分权制度、居民受教育程度低、自身参与意识薄弱和政府及企业的强势参与是影响三峡库区旅游景区开发中利益主体博弈与利益均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三峡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念梅  吴南 《特区经济》2007,221(6):171-173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旅游业呈现出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产业集群是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模式。文章在分析三峡区域旅游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三峡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三峡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补偿的三峡移民社会保险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三峡库区移民状况的调查,探讨了现阶段三峡库区移民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社保体系的原则,提出了在三峡库区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筹措资金,构建具有三峡库区特色的地质灾害社会保险基金,加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功能的失业保险,并以家庭账户为基础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构建和谐稳定的三峡库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胡建华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15-118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三峡库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推进库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结合三峡库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与特点,我们必须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经济环境、外部体制环境、特色精品打造、科技支撑等方面进行创新,打造具有三峡库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切实使文化产业成为三峡库区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以促进库区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