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切实巩固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
"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民生短板是"补短板"的重要领域,而认清民生事业的经济属性是补民生短板的重要前提。补民生短板是提高社会福利的关键,同时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也是保证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能够形成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之一。因此,应从民生领域挖掘经济新增长点,促进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补民生短板中更好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和谐社会建设发展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发展民生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而财政是民生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多年来,针对民生事业发展要求,我国公共财政加快了职能转换,加大了向民生领域的投入,各级政府财政60%以上的资金,有些地方甚至超过70%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事业,公共财政成了名副其实的民生财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尽管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事业,使  相似文献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理解这"十六字方针"做好2013年民生工作?《经济》记者采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涛,知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相似文献   

6.
《江南论坛》2013,(3):F0002-F0002,F0004
无锡市惠山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把改善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与时俱进的新需求。为了进一步加快美丽惠山的建设步伐,惠山区委区政府提出了经济优质而宜业、环境优美而宜居、生活优越而宜人的"三优三宜"建设目标,以更高的标准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优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周娇娥 《时代经贸》2011,(4):126-12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切实巩固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经济》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树芬。王树芬代表激动地说,听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后,很受教育,很受启发,这是一份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很务实的报告。最突出的特点和亮点是高度重视改善民生,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谋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镇江市一直把推动养老服务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大力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养老工作迈上新台阶。本文分析了镇江市养老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碎片化困境,提出镇江市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赶超"目标,我国经济增长采取了外向型经济和投资先行的战略,这对我国实现和保持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扩大内需尤其是提高最终消费水平,对促进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现阶段影响最终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改善民生和扩大消费应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此外,要实现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必须缓解一些新的矛盾,努力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问题及结构性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最重要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本文运用协整检验等方法,研究财政性民生支出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性民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新疆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贡献程度较大。对此,新疆目前首先要持续加大民生领域力度,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尤其是就业和教育领域。其次,建立对民生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民生资金监管,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率,把钱花在刀刃上,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下的民生保障工作,既具有有利条件又面临艰巨任务。广东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趋向,树立共享理念和底线思维,直面全省居民反映最强烈、最能体现百姓福祉的现实问题,突出重点,补齐短板,以强化民生保障为基础,促进公共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切实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区域、城乡民生工作协调发展,提升全省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以民生发展为突破口,创新完善民生改善长效机制,重点发展与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以及具有潜在市场需求的民生领域,培育新的市场空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可持续发展,力争“十三五”时期在全省范围内形成民生与经济互动互促、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邢章萍 《经济》2011,(11):88-8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河北省定兴县民政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切实有效地采取措施,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在推进民政管理和改善民生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没有项目,就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转型发展,就没有民生改善。2012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对市场影响明显。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创新能力不强等新情况,使各地在经济上面临"增长"和"转型"双重艰巨任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依靠发展。而发展之关键是抓项目引进和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激奋人心的"七一"讲话.讲话中提到,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前者是后者的路径和必要条件,后者则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2021年8月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人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可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紧密相关.初次分配是指利用市场提供的生产要素取得收入.初次分配强调的是"效率"和"发展".通过完善、健康、有效的市场机制,将经济的"蛋糕"做大,完成初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再分配是指政府直接运用财税手段对收入进行调节.第三次分配则指在初次和再分配之外,依靠"精神力量"和奉行"道德原则",人们自愿的相互之间进行的金钱或财产上的捐赠和转移,是对初次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而要切实做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还需依赖于二、三次分配.这其中,完善有效的现代财税制度是实现好二、三次分配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如何能更好地发挥财税制度在二、三次分配当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点可做进一步地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三农"工作历来是我国政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险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进一步发挥"三农"保险在改善和服务农村民生、完善农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弱化了人们对单位和行政组织的依赖关系,多样化利益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增强了人们对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保障民安的更高的要求,提升了人民对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新期待。只有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本,高度重视和体现人民意愿和祈盼,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致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问题,使科学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  相似文献   

18.
《经济月刊》2013,(1):19-1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理解这“十六字方针”做好2013年民生工作?《经济》记者采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涛,知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  相似文献   

19.
住房与民生患患相关,为保障城市弱势群体的住房权利,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各地政府出台了住房保障政策。本文探究了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演进轨迹,提出了三条规律: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相制衡转变、多层次政府共同参与、保障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社会的维度讨论人口变化即社会性流动发现,得益于经济增长、产业变化和教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流动性明显增强,而在人口转变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社会性流动类型发生变化。应对由此带来的挑战,需要破解新阶段下社会性流动潜在具有的零和博弈性质,保持社会流动渠道畅通。这关系着能否在中等偏上收入阶段乃至跨过高收入门槛后,收入分配状况持续得到改善,以及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继续得到充分分享,从而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对高质量发展与社会性流动之间关系的分析,立足于破解效率与公平"取舍"难题,保持保障民生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动态平衡,从加大再分配力度、推进教育深化和均等化及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