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银行贷款利率浮动的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间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存在较大差异性。这一差异性表明:一方面大部分地区已经改变了过去贷款利率浮动的简单化趋势,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实现了真正市场化;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价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应进一步完善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利率是利息量与带来这个利息量的资本量之间的比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使用价格,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从宏观的角度看,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1)积累资金;(2)调整信用规模;(3)调整国民经济结构;(4)抑制通货膨胀;(5)平衡国际收支。从微观的角度看,利率杠杆的主要功能表现在:(1)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5.
美国的银行机构利率管理经历了从自由到管制再到自由的过程,利率市场化进程各阶段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对于正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中国,可以从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得到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4年11月22日央行对基准利率的调整,加快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但也爆发了由利率变化带了的利率风险,所以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该背景下探讨了金融机构存在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以及市场化进程中利率风险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7.
收入差异,利率和消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改革前后 ,中国国民经济波动中 ,“抑制消费”、“消费膨胀”、“消费早熟”、“市场疲软”等问题都不断地提到了消费的变动 ,这些问题引起了经济理论争论与政策制定的差异 ,当前消费持续的低迷更是把消费问题推到了理论与实践政策操作的前沿。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消费加以分析 ,从而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消费政策建议。一、问题的提出有关消费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在国外已经研究的很深入了 ,国内介绍和翻译的作品有很多 ,包括凯恩斯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莫迪哥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杜… 相似文献
8.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本本金的比率,其高低反映的是资金使用成本的大小。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宏观经济运行体系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下,一国的利率形成机制有所不同,尤其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下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作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利率愈发成为各市场经济、转轨型国家货币政策调节的核心。本文将依据对利率的形成机制以及对利率功能的介绍来分析为何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并简要提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11.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3)
利率是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无论在宏观经济活动中还是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利率都发挥着重要经济杠杆作用。从宏观来看,利率的波动可以调节资源分配,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国民经济结构,调节国际收支;从微观来看,利率波动可以改变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经济选择。因此,利率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利率的细微变动牵动着全球每一个经济体的紧张神经,各个经济体之间形成了一张紧密的关系网,一国利率的微小变动都可能对自己和其他各国产生影响,因此对利率的研究与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消除利率“抑制”实现利率市场化刘金虎一、我国利率"抑制"的现状及危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微经济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了利率机制的重要性,并已先后多次对利率水平和结构进... 相似文献
14.
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利率政策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中美利率体系的构成与调控机制发现,在利率市场化的美国,一旦利率目标被美联储确定,货币供给也同时相应内生化;而在利率非市场化的中国,利率只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很容易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利率调控机制在运行中出现断裂。在完善我国利率调控机制时,需要继续推进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培育成熟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以及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攻坚区。本文从分析利率管制利弊开始,引出存款保险制度及基准利率确定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关键问题,并对商业银行如何应对提出加快金融创新、非利息业务开展及加强风险管理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利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国经济运行机制中最灵敏,最有效力的一种杠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利率管理体制,利率对经济活动的杠杆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调整利率水平,改革利率结构,实现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容回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作者在阐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基础上 ,探讨改革的制约因素 ,从而寻求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邱盛楠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6):6-6
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国民财富的快速增加,以Q条例为代表的利率管制措施越来越无法适应经济发展,其弊端逐渐显现.首先,由于利率缺乏弹性使得资金无法流向优质银行,优质银行难以扩展规模,无法通过正常的市场竞争实现银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其次,僵化的理论管制无法适应当时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银行经营举步维艰,难以应对证券市场的冲击.20世纪6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率一度曾达到20%,甚至超过银行存款利率上限.Q条例导致银行存款利率上调不充分,银行存款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急剧下降.同时,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银行存款外流至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传统银行业务急剧萎缩.再次,僵化的利率管制限制了货币调控机制发挥作用.存款利率上限的设定限制了银行吸存的能力,当资金需求旺盛时,将造成信用供应不足.美国商业银行为了摆脱经营困难、扩大资金来源,创造了大量的新型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规避了Q条例的限制,极大地削弱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宏观经济稳步向好,也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