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家的困境     
本文通过对宜家的介绍,分析现状宜家的困境,从它的定位偏颇来对它进行一定的分析。而且在国外定位低端的宜家,为何进入中国时却定位中高端,为何在国外如此畅销的宜家,在中国的发展却一直都如此缓慢,以及现阶段宜家对它的定位改变做出的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2.
互动     
一线记录嘉宜美如此幸运宜家,一家来自瑞典的企业,以低廉的价格在中国采购产品,贴上自己的品牌后再卖给中国消费者,从中赚取高达60-70%的综合毛利率,它凭什么能做到?我们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能做到?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受访者多少有些义愤地发问。宜家凭什么能做到?它凭的是风格鲜明统一的产品设计,凭的是一整套成熟的制度和流程,凭的是因销售量巨大  相似文献   

3.
王卓 《商》2013,(9):57-57
家具巨头宜家(IKEA)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其品牌在全世界家喻户晓。在美国《家族企业》杂志于2004年发布的金世界200家家族企业排行榜,宜家居第50位,资产总额达120亿美元,世界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使其能够快速扩张,但是宜家在中国却遭遇了水土不服的困扰。本文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的分析宜家,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未来宜家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要闻     
宜家欲转型进入百货业在进入中国市场11年之后,来自瑞典的全球最大家居巨头宜家(IKEA)决定重新定位自己的在华形象。继7月底在北京大  相似文献   

5.
宜家完善且自成一体的管理模式造就的“低成本”和“低价”,让其往家居用品市场整体低迷之际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宜家2017财年媒体发布会数据显示,宜家中国在2016财年里(数据统计时间为2015年9月1日到2016年8月10日),销售额超过117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增加19.4%;会员总数超过1600万名,比去年增加20%;网站访问量超过6700万次,比2015年增长25%;新浪官方微博的关注人数也超过146万名,过去一年新增粉丝数10%,官方微信关注人数超过314万人,增长115%…… 家居用品市场整体低迷,创建于1943年的宜家为何能取得如此亮眼的业绩?究其根本,其完善且自成一体的管理模式造就的“低成本”和“低价”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今最大的家具用品零售商,自9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宜家的销售额每年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它的成功经验源于其准确的战略选择。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来分析宜家的经营实践,探讨降低成本的战略在宜家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希望能给予中国家居企业在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低成本战略方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美为鉴 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农产品大国之一,但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却很难与其他发达的农业大国媲美。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农业进口关税的降低,农产品出口面临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作为农业超级大国的美国却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独领风骚。同样是农业大国,为何差距如此大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美国有一个完善的农产品出口促销体系是其制胜的法宝之一。本文分析了美国的农产品出口促销体系,并从中得出了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秦邦建 《品牌》2002,(1):23-25
<正> 当中国互联网企业普遍遭遇寒冬,慧聪的业务却在不断盈利,这让业界人士大为惊叹!为何慧聪会有如此表现?他们的品牌经营为何做得如此稳键?慧聪又是如何打造自己强势品牌形象的?记者为此独家采访了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总裁郭凡生。  相似文献   

9.
《商场现代化》2012,(23):3-4
<正>在中国有多年品牌积累的宜家家居自进入中国市场后,拓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而在国内地产调控的情况下,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宜家家居兄弟品牌——英特宜家购物中心(IICG)集团(以下简称英特宜家)却强势进入中国市场,启动了3个大型购物中心项目,目前正规划在中国的第四个、在上海的第一个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宜家、百安居等跨国家居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传统的家具零售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宜家家居为例,分析了中外家居零售企业的营销差异,指出营销导向的差异是根本区别。传统家具零售企业不能一味跟随模仿宜家等家居企业的营销模式,而应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指导思想,制订差异化的营销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采取体验式的服务营销策略,与跨国企业进行有利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1.
留宿宜家     
在Facebook上,有多达10万的网友,加入了“我想要在宜家留宿”的公共群。面对众多网友如此强烈的诉求,宜家选择了大方接纳。他们在上万人中,挑选了一百位幸运儿来宜家留宿。  相似文献   

12.
在欧美,宜家并不是一个高端品牌,宜家将自己定位为针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家居便利店。但1998年宜家进入中国时,竟然意外地变成了小资阶层借以标榜身份的象征——据瑞典《每日工业报》9月10日报道,瑞典宜家公司在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的财务年度销售额达到212亿欧元,比上年度增长7%,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3.
楚峰 《农机市场》2008,(8):42-42
在农机行业,风冷柴油机并不多见。但,相较于水冷柴油机,风冷柴油机经济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配套面广、使用方便。如此好处多多,为何却没有普及到农机行业?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产厂家的市场定位、价格因素等。  相似文献   

14.
林海 《销售与管理》2006,(12):I0007-I0007
宜家目录的瘦身是其市场策略的反映,如果基于其品牌的高端定位,目录的首要目的就应该是促成顾客体验、口碑传播和意见领导(opinion leader)的形成,不应该瘦身;正是宜家强调其品牌的大众化定位,其产品目录才瘦身,因为瘦身的目的无非是想在营销费用不变的情况下接触到更多的顾客。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目录贾数和发行量的问题,这是宜家在中国的整体品牌战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季海波 《销售与管理》2006,(12):I0009-I0009
宜家在中国家居品牌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品质和个性的象征。年轻人的购买理由趋向于新奇,年龄大的消费者趋向于它的品质和安全。宜家品牌在中国的媒体传播手段相对比较单一,更多的人是通过口碑认识宜家的。而商品目录无疑是与消费者持续沟通的最有效工具。宜家的成功更多的是引领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商品目录恰恰是这种信息传播的载体,这样就决定了商品目录成了宜家最有价值的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岩松 《中国工商》2004,(9):156-157
春都曾是中国肉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但是,仿佛一夜之间便迅速衰落;秦池夺得标王时何等风光,几年后却在市场销声匿迹;三株销售额飙升的神话谁也不会忘记,但它陨落的速度同样不可思议。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当时看来好像前景无限,但为何如此短命呢?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家全球瞩目的跨国家居连锁巨头,宜家家居(IKEA)采取的是全球化生产和全球化集中采购的模式,其中全球化采购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迫于瑞典国内同业的排斥和挤压,宜家无奈到国外寻觅原材料供货商。结果大吃一惊,发现国外采购成本比原有成本要低很多,于是宜家就开始大规模拓展全球采购业务。应该说,全球化采购使得宜家有能力拓展更广阔的全球化市场。然而,随着宜家全球化市场销售的速度加快,近几年其全球采购模式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形成了宜家新的“内伤”。  相似文献   

18.
在管理软件全线突进的盛况下,为何CRM却显得如此疲惫和艰难。  相似文献   

19.
自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宜家始终坚持稳健地扩张战略,迄今为止宜家在中国只有12家店。即使今年加快了开店速度,到年底也只有14家店。与多数外国零售商不同,宜家在中国开店坚持自买土地建店,尽量不租赁物业。数据显示,迄今宜家在中国的12家店,其中11家为买地自建,仅有广州宜家为租赁。到今年年底,宜家家居将在北京、上海再开两家店,此外宜家还在重庆、武汉和杭州三个城市已经各买了一块地。目  相似文献   

20.
探讨宜家全球采购的成本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希芝 《财经界(学术)》2010,(16):117-117,119
宜家,自定位于大众消费者的家居品牌之后,一直致力于开发大众价位的家居用品.成本决定价格,宜家在全球进行大规模的采购,其目的之一是降低成本,保持低价.宜家的最经济采购策略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