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四川物价》2010,(7):8-8
洋品牌奶粉或将掀起新一轮涨价潮的消息着实又让奶粉市场紧张了一番。记者调查发现,洋品牌声称涨价的原因无外乎原料成本升高、换包装、配方升级等.可是追踪近年来洋奶粉的价格游戏规则不难发现,从2006年到2009年,洋奶粉最高涨价幅度累计62%.年平均涨幅达到15.5%。消费者在质疑高提价率合理性的同时,也在追问,年均15.5%的提价谁在操控?  相似文献   

2.
郝亚辉 《糖烟酒周刊》2005,(14):A032-A032
近几日。从广州地区传来洋奶粉涨价的消息:“以婴幼儿三阶段奶粉为例,900克罐装的奶粉美赞臣从118元上涨到125元,雅培从133元涨到145元。原价128元的惠氏也卖到132元。这是洋奶粉自十年前登陆中国市场以来的首次涨价。涨幅接近食品正常价格上涨的上限——10%”。笔者经过广泛地调查取证。结果发现美赞臣和惠氏确实因一些原因发生了小幅度调价。而雅培奶粉的价格并没有在原来基础上上涨。  相似文献   

3.
今年奶粉市场有一个现象,中国人与外资合作的“洋”品牌日益增多,如南山原来的销售老总带人出来成立的沐淋现代食品公司与澳大利亚合作了“澳优”奶粉、广东雅士利与美国一家公司合作了“施恩”奶粉、青岛圣元的两位老总出来和加拿大某公司合作了“索康”、“爱可丁”奶粉。它们按着洋奶粉的  相似文献   

4.
王丁棉 《糖烟酒周刊》2005,(16):A002-A002
广州地区率先出现的洋奶粉涨价现象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洋奶粉涨价有其国际背景。我个人认为,它们的涨价并不会给国产奶粉带来大的增长机遇。  相似文献   

5.
马军 《现代商业》2011,(21):38-40
受"三聚氰胺"等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我国乳业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国内奶粉市场步入"洋进国退"的尴尬境地,面对洋奶粉对国内市场的侵蚀,我国奶粉企业应如何应对,本文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原因,并对国内奶粉市场进行预测,进而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郝弈 《糖烟酒周刊》2006,(32):80-81
国产奶粉与洋奶粉的较量,其机会并不在高端市场能占多少份额,而在于把洋奶粉的价格“逼上山”、“拉下马”,让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处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李冰 《华商》2012,(4):43-44
近日,洋奶粉再次刮起“涨价风”。据了解,从本月(4月)开始,美赞臣、雀巢两大品牌奶粉将会提价,这两个品牌的奶粉会分别涨价13%和10%。  相似文献   

8.
石述思 《光彩》2012,(6):7-7
中国制造在全球普遍拥有强大比较优势的今天,洋奶粉却奇迹般以异乎寻常的高价赢得了无法撼动的市场优势媒体报道,现在内地市场"洋奶粉"已经在300元大关面前跃跃欲试,经过去年底调价后惠氏旗下高端品牌"启赋"1段已卖到408元。涨价的理由主要包括:"成本上涨"、"关税上涨"、"配方升级"等。即使上涨,但对于每年新生的1800万个中国孩子来说,这叫刚需,家长们只能默默承受。  相似文献   

9.
《消费导刊》2012,(9):I0006-I0006
洋奶粉不仅玩涨价,还玩‘瘦身”,港城的妈妈们连呼口粮负担大。19日,记者走访发现,港城多款进口洋奶粉由原来的900克“瘦身”至800克。一年内洋奶粉价格连涨三四次,现在又减量。妈妈们说,奶粉越来越贵,真是有点吃不消。  相似文献   

10.
受国际市场奶荒的影响,近期我国进口奶粉上涨趋势明显。虽然进口奶粉价格蠢蠢欲动,但目前国产品牌奶粉却未加入涨价行列。  相似文献   

11.
发改委价格司近期召集了雅培、多美滋、惠氏、雀巢、美赞臣、澳优等生产商开会,了解乳品进口、数量、价格、生产等情况。国产奶粉生产商暂时未收到约谈通知。"洋奶粉"企业联系人确认约谈,表示是"例行工作"。  相似文献   

12.
《商》2015,(14)
婴幼儿奶粉市场的争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国内外各路人马竞相争斗,在国外品牌奶粉的强大攻势下,我国奶粉企业渐趋下风。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婴幼儿奶粉市场,从市场营销角度入手,分析国外奶粉在营销方面针对中国国内消费者所制定的营销策略,从而得出我国奶粉企业如果想要挽回消费者信任,重夺市场就需力争上游,借助他山之石从而攻玉,以他人之长补己短。  相似文献   

13.
《糖烟酒周刊》2007,(12):70-70
原料涨价促使国内奶粉价格大幅增长;光明“畅优”杀入功能性酸奶市场;三鹿冲刺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快活林姜茶亮相糖酒会  相似文献   

14.
郝亚辉 《糖烟酒周刊》2004,(22):A031-A031
奶粉市场开发新产品是一大热点.接触的多了.便对市场价格变得非常敏感.最近笔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400克(有的是450克)袋装奶粉中30~40元价位区间的品种极少(只有多美滋和味全),国产奶粉几乎没有突破30元价位的。洋奶粉却很少有低于40元钱的.不知道为什么,30~40元区间的奶粉如此少见?难道大家没有看到这个空档吗?  相似文献   

15.
《糖烟酒周刊》2006,(24):8-8
近来记者经过调查核实,确定了洋奶粉要涨价的讯息:多美滋、美赞臣、惠氏等洋品牌奶粉都在酝酿于7月末8月初开始提价,预计从出厂价到批发、零售价统一上调,并有换包装和配方的新品上市。预计几个品牌上涨的幅度都不会低于10%,它们的动作有可能在行业里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6.
近期奶粉业集体涨价,百姓的敏感神经又受到了新的刺激,发改委价格司与国外雅培、多美滋、雀巢等6家奶粉厂商的谈话,让今年的"龙妈妈"们增添了一份新的压力。从这次与国外奶粉业厂商的谈话可以透视出中国本土奶粉企业在乳品市场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奶粉集体涨价的原因自从2∞8年之后,国外品牌的奶粉涨价次数日益增多,两年之内就有三次调价行为。根据东方艾格资讯中心提供的统  相似文献   

17.
乳品饮料     
《糖烟酒周刊》2005,(13):31-31
飞鹤、南山酝酿涨价;伊利吉林市场问题频现;蒙牛学生奶上市;太子奶重点发展冀南;洋品牌婴幼儿奶粉广州全面涨价等。  相似文献   

18.
6月底,国家发改委决定对在我国市场销售的奶粉发起价格反垄断调查。消息公布不到48小时,惠氏即宣布降价,随之合生元、雅培、多美滋、贝因美、明治、富仕兰、惠氏以及美赞臣等8家企业相继宣布下调产品价格。相关数据显示,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到国内婴幼儿市场60%以上。资料显示,8家宣布降价奶粉企业除了贝因美外其余7家都是"洋奶粉"。从降幅看,单品最低降幅为4%、最高为  相似文献   

19.
广州安世乳业进出口有限公司此前宣布联手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向中国内地市场引进澳大利亚原装进口奶粉“澳咪娜”。而海王集团旗下的海王健康科技也计划在喜安智婴幼儿配方奶粉基础上,继续与韩国Pasteur公司合作推出一款新品,并计划很快上市。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2005年的来临,国产奶粉都在酝酿推广新产品,而且不约而同地挺进了百元价位,在高端市场有了新的突破。与此同时,部分洋品牌奶粉也面临着抢占低端市场的机遇。中外巨头交锋,国产奶粉能否凭惜网络优势支撑起高端品牌形象,与洋奶粉一争高下,成为内业最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