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深化为发端,一场罕见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危机不仅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且对实体经济也造成沉重打击。这次危机在产生的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以及救市措施等方面,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的经济危机有颇为相似之处,但是在危机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以及救市效果等方面则有不同之处。充分吸收这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或许对中国构建安全、完善的经济金融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融资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美国次级危机贷款爆发,由此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投放大量救市资金,并实施一系列的救市政策。但是金融危机爆发所产生的影响无法在短时期内消失,经济的恢复需要一定的周期。在此期间,企业融资开始面临危机的压力和挑战,传统的贷款和上市等融资方式的风险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企业必须着力向多元化融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而金融与能源联系盘根错节,相互融合与渗透。本文从能源供求、投机力量和救市货币政策三个方面分析金融危机对能源价格的影响途径,探讨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如何趋利避害利用这次金融危机来解决能源领域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4.
宋程丽 《消费导刊》2009,(17):48-49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政府为了挽救经济,不惜动用财政力量进行救市,手段有所不同,有的向银行注资、有的投资基础产业、有的发放购物券等,而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这样,至今仍有部分公众对政府的救市行为和效果表示质疑。鉴此,本文对政府该不该救市、为谁救市、先救谁的市以及如何救市进行阐述,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建立救市制度,另一方面则消除公众对政府救市行为的误解,积极配合政府的救市措施,共同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近期发生的温州高利贷引起的地区金融危机为研究对象,从其背景、模式等方面剖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政府的救市政策以及银行、担保、企业面临危机时采取的措施,同时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美国房价的持续下跌和房贷违约率的上升引起的次贷危机被认为是继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这场危机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对西方金融市场和全球金融市场形成很大冲击。因此,美国发起了以美国为首的全球救市。本文主要分析了次贷危机的原因,政府是否该救市以及救市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2007年8月美国因金融管制放松、金融机构迅猛扩张、金融创新泛滥和风险评估滞后引发了一场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危机,自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持续走低,为了避免美国经济继续疲软以及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美国政府从金融系统流动性出发,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创新救市手段,以期救助处于危机中的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8.
黄春霞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0):156-157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在此情景下我国金融安全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总结了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和各国的救市措施,并分析了我国金融安全体系在危机背景下所面临的风险因素,由此给出了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后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为此,世界各国争相出台救市措施以挽救经济,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思想在全球盛行.而追溯危机发生的根源,从某种程度上是政府过度干预最终诱导了此次危机的全面爆发.本文通过对美联储历年的货币政策及政策效果的对比分析,阐释了货币主义视角下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叶檀 《大经贸》2011,(1):14-14
金融危机全球央行救市,造成水浸银根、债券、高风险市场泡沫无处不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平衡财政、恢复经济,货币略有紧缩泡沫依然堆积. 从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酝酿着可怕的债务危机,通胀阴影将长期笼罩市场,紧缩政策在通胀过程中的小穿插.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11日,作为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具有158年历史雷曼兄弟宣告破产。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金融危机并向全球扩展,爆发了一场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时至今日,时间已过去一年多,危机就像一场瘟疫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国在危机冲击下苦苦挣扎,政府采取一切手段救市,危机对经济和金融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以来,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从逻辑上讲它可视为金融危机的延续。在现今这个金融经济时代,过度的金融创新在推动经济前行的同时也增大了金融脆弱性。当金融脆弱性被次级贷款违约触发,便由次贷危机逐步升级为金融危机。政府救市导致一些国家财政收支恶化,进而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继续延续着金融危机。本文回溯了整个危机的发展过程,认为解决危机的根本在于采取相应措施减缓和抑制金融脆弱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过去的2008年,寒冬呼啸而至,金融危机给了全世界一记闷棍。此时,中国经济也开始进入下行调整周期,并与世界经济危机叠加。从2008年2月起,各国政府频频推出各种救市方案,从2月到12月,金融危机的蔓延与深化和全球联手的抗击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年。这之中,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救市方案举世注目。从大手笔的4万亿救市方案到随后相继出台的金融货币政策、税政优惠,一系列举措无不奔着一个目标:扩大内需,提振经济。面对这场经济风暴,中国政府希望带领人民一道,将危机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那么,这些政策对行进中的中国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在新一年里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起始于华尔街的这场数十年未遇的金融危机,成为笼罩全球经济最大的一片乌云。在它的冲击下,美国国际集团、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日本大和生命人寿保险先后出现了严重危机。有专家认为,相比银行业,保险业受金融危机波及程度更明显。在各国紧锣密鼓的“救市”政策下,我国保险业能否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15.
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都普遍采取了救市措施.但救市只是治标之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与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首先是信用危机,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与美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危机,包括消费信用危机、金融创新与银行信用危机、金融监管与政府信用危机.而信息不对称是危机产生的认识根源,传统经济理论都是完全信息假设条件下的产物,现实中信息不对称则是一种常态.用完全信息假设条件下建立的经济理论指导现实中不完全信息的市场经济实践,其结果可想而知.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与监管机制的滞后性是危机产生的体制原因,只有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才是规避风险、化解危机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中美经贸问题历来是我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格局呈现出其复杂多变的一面,理性思考中美经贸关系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全球金融体制改革、美国单边救市行为以及传统中美经贸问题等四个层面解析了目前中美经贸格局中存在的合作博弈态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使整个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之中,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遭到重创。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大幅萎缩,加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政策,使国际贸易雪上加霜。随着各国救市政策的实施及时间的推移,2010年国际经济及国际贸易将逐渐回暖和复苏。  相似文献   

18.
刘光溪  苏鹏 《国际贸易》2008,(11):58-66
从2007年6月市场上出现第一轮大规模的抛售次贷资产以来,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造成美国与世界金融市场的巨大震荡。在次贷危机发生不久,由于市场规模有限,各方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随着美国政府以及各国央行积极采取各项救市政策,危机会很快过去。  相似文献   

19.
珍妮 《WTO经济导刊》2008,(11):92-93
纵观近两年来从次贷危机发展到金融危机的全过程,美国、欧盟货币当局的一系列措施在关键时刻还是起到了“救市”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王自力 《商界》2009,(1):18-18
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全球各国的救市,我们看到的招数其实只有简单的一招——扩大流动性,以支持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带动经济发展.从而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尽管大家现在指责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0年美国科技泡沫破灭以后的货币救市政策,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目前大家一边在批判他,一边在奉行格林斯潘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