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学合作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转型期普遍而又具有特色的现象,它的发展和建立充分体现了学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展示了大学组织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变化的进程,及其周围环境对组织内部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某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为例,以其产生、发展为线索,以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各主体的需要为出发点分析院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互利双赢关系的形成和建立,在相互关系的研究中探讨各参与主体在校企合作中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我国于上世纪60年代引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企业双方寻求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核心在于校企双方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校企合作面临着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难题.本文基于校企合作视角,对校企合作的模式、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校企合作高效开展,构建校企共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在中国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合作模式多样。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为内容的校企合作由于政府未具体参与和发挥主导作用,形成了职业院校一头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局面。文章提出在中国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平等参与,才是当前深入发展校企合作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职院校以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原则,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自主的政、行、企、校"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但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本文提出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路径,以期对校企合作实践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经管专业服务地方社会和促进专业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现在校企合作中存在法律规范不健全、运行机制有矛盾、管理缺失等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建立利益共同体、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加大企业办学力度和上下连动理顺权责关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石骏 《经济视角》2012,(2):99-100,104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教育是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拓展和延伸,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本文就校企合作中各方主体地位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升校企合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方面都采取一个共同的办法,就是校企合作,因此它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是它又是我国职业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这是因为校企合作法律体系不健全,行业组织的作用有限,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就业准入制度形同虚设等原因造成。笔者试图通过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包括健全校企合作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的管理责任、强化行业组织的作用、激励企业参与并加以适当约束,以及实行"双证书"制度,从而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创新办学模式,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路径.校企合作的开展,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明晰角色定位及组织职责;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的调控系统;建立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及项目运行方式;健全保障机制.在合理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作用下,校企合作必将走向平台化、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企业吸收能力为校企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的突破口,重点分析了企业吸收能力在校企合作情境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详细讨论了吸收能力影响校企合作绩效的中间过程环节,旨在揭示吸收能力影响校企合作绩效的过程机理。然后通过组织层面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收集经验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调节变量检验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会通过合作正式化中介影响校企合作绩效;企业的实际吸收能力会通过信息交换中介影响校企合作绩效;企业的实际吸收能力会通过粘滞知识转移中介影响校企合作绩效。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也给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带来了春天,中等职业教育中实施校企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院校和企业的发展,为双方带来共赢的局面。职业教育在鼓励校企合作的同时,也提倡产教融合和多元化的主体办学,在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财税政策规划仍需得到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助于院校和企业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友好的合作关系。文章对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财税政策规划转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广栗 《经济师》2012,(8):91-92
为客观反映出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发展现状,文章以企业、高校教师与学生三个行动主体为研究对象,从实事求是与科学研究的思路角度出发,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教学管理满意度进行实证调查研究,根据三个角度的定量分析结果结合定性方法综合分析,为构建完善的高校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机制对策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为企业一线服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协调企业关系,与企业联合,借企业之水行教育之舟,以教育之本奠定企业之基.因此,职业教育与企业密不可分.本文在职业教育校企业合作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政策、机制和管理等方面,试图提出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运行机制调查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亮  刘岩 《技术经济》2011,30(8):32-38,112
根据河南省60家创新型企业的调查数据,从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信任机制、学习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这5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已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但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的科研成果过于注重理论,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在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为高校和企业双方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和努力,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实际问题,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对指导校企合作提供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福建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调查研究发现:福建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呈现主体多元化、模式和类型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基本态势,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合作浅层不深入、合作动力不足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缺乏配套性政策法规、高职院校服务实体经济的实力不强、企业不主动支持配合、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建议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协同深化校企合作的支持体系;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校企合作的能力基础;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模式,获取更为广泛的价值认同与支持;引领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增强对校企合作的价值认同,深化合作,提高福建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深入推行校企合作,完善的保障机制至关重要。从高职会计专业角度出发,构建组织保障机制、条件保障机制、运行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以企业利益的实现为切入点、以行业协会的参与为着力点、以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为稳定点、以专业自身质量的提升为落脚点,实现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7.
高校和企业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如何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扩大合作范围和深度,关键在于寻找到能使学校、企业共同受益的切入点.阿里学院通过培训高校师资、进行电子商务认证、提供大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培育明日网商等具体措施架起高校与企业的桥粱,从而形成高校、阿里巴巴和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作为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维度和关系特征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在整个知识转移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在组织学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而在我国校企合作的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研究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浙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企业和高校科研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浙江省校企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沟通渠道不畅、文化差异较大、合作能力不强以及政策支持不足是影响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我国校企合作关系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据调查,国外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学生作为企业徒工的校企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培训制、英国的"三明治"工读交替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第二,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实习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前苏联的学校——基地企业培训计划。而我国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建立了订单模式、产业链合作模式、校中厂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