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12)
从春秋的法治萌芽发展到后来的法家学派,之后的礼、法之争逐渐演化为儒、法之争,一时间儒法相互攻讦。在儒家思想统治下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对法家竭尽贬斥,苛政酷法、"焚书坑儒"等纷纷成为发家的代名词。时至今日,法家依然没有摆脱严刑酷法的影子,更有学者对法家有一种从骨子里带来的偏见。历史上真实的法家不但为中华法系政治、法律制度构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即使在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仍然对中华法系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极为活跃的、极富创新性的阶段之一。法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他适应当时的社会条件创造性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系统运用的政治思想。他的创新思想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是两汉黄老之学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道家思想为主线融汇了儒、法、墨、兵、阴阳等各家思想。但是,各家思想在《淮南子》中都发生了变化,不同于它们在先秦时期的状态。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这本以道家思想为主的著作中,各家思想都被道家思想所融贯。二是各家思想彼此互相感染、互相熏陶。文章旨在分析法家思想在这两重原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并以此探索《淮南子》中的法家思想与先秦原始法家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管理者的言行脱节,势必反映到团队文化上,智慧体现在对“度”的适当把握赵本山说: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先来讨论一个几千年来的政治命题,再据此探讨管理现象。这个命题就是“外儒内法”。“外儒内法”的管理应用汉代之初,武帝行外儒内法之治,就是以儒家之外、行法家之实,以儒家思想的“忠  相似文献   

5.
<正> 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是贯穿中国古代财政史的主要内容。财政制度的确立在先,财政政策的制定在后。自春秋战国以后,在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朝代,均由一些著名的政治家、理财家制定和推行了指导国家财政经济活动的财政政策。纵观历代王朝的财政政策,都具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以儒法两家的经济思想和财政思想为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儒家的财政思想主要是重“仁”、“义”、“罕言利”,主张簿赋敛,均节财用,反对国家干涉经济。法家的财政思想贯彻“法治”主义,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重财利”,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二是以“人”为制定政策的中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外贸史上,一开始就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西汉中期,它集中表现在儒法两家关于对外贸易理论和政策问题的论战上。公元前八十一年召开的盐铁会议,双方在辩论盐铁官营等问题时,多次涉及了对外贸易,因此可以说,这次会议也是中国外贸史上的一场儒法大论战。当时,盐铁官营、对外贸易等问题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政治问题,正如伟大导师列宁所指出:“一切经济斗争都必然要变成政治斗争”。这场论战的实质在于坚持还是改变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政治路线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法家的杰出代表、御史大夫桑弘羊站在新兴地主阶级主张变革和统一的立场上,以勇敢的反潮流精神,舌战群儒,力排众议,据理力争,和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把“贤良”、“文学”们驳得体无完肤,狼狈不堪。从而,坚  相似文献   

7.
《商》2015,(51)
先秦法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法治思想最初的萌芽,对于我国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实践有着极大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分别对儒家、佛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这些思想文化流派做了阐述,其中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儒、道、法、兵四家,这四家思想文化流派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层意义将在第二部分介绍,最后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的现代企业管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商》2015,(35)
<正>一、前言商鞅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法家学者、政治家、思想家。他入秦更化改制,为秦结束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目前对于商鞅法制变革的研究,已经涉及经济、社会、思想、军事、政治多个领域,本文尝试以辩证的眼光,寻找商鞅法制变革对我国当下法治社会构建和法制体系完善的借鉴意义。二、商鞅法制变革的指导思想前文论述了商鞅以"法"治国的主要思想,但是如何将这些思想转变为现实?如何构建起新的统治手段和社会运行方式,在他看来"国  相似文献   

10.
陈小葵  苏悦 《消费导刊》2013,(11):193-194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社会转型期,当时的法家以“以议法治国”为口号,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通过对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吸取和总结有益于当代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1.
法家思想的现代管理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从根  陆鹏 《北方经贸》2008,(2):107-108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管理文化长久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法家管理文化对现代管理具有指导作用。韩非子的"法"思想为我们提供企业制度建设之道;"术"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制度执行之道;"势"思想,对我们形成卓越的领导风格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商》2015,(50)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前后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汉代的法制指导思想以及具体的法律制度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代可以具体细分为两个重要的时期:一是从汉高祖刘邦到文景帝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之以法家思想和儒家的思想作为指导,清除了秦朝残暴的法律;二是从汉武帝到汉宣帝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儒家思想指导为主,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其中心思想是"德主刑辅"。汉代的这两个时期,尤以第二个时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因为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国家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导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地主阶级政权得到巩固,但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也逐渐变的强大起来,同中央发生了尖锐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最高统治集团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诏举良贤方正,极言纳谏之士"的对策,董仲舒则采取"春秋大一统"的思想积极应对。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的开端始于汉武帝时期,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影响范围大,历史悠久,是其他思想都无可比拟的。从法律到社会思潮,从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到家庭伦理甚至是个人行为无所不及,也正是因为如此,到了我们现如今的生活,中国人的众多思想和行为还是深受儒家化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第一,从中国历史与全球的视野,认识一下商业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实践.历史记载,传说在炎帝的时候,我国就出现了商品市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诞生了诸子百家,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管仲为代表的法家,在经济思想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儒家是古典自有经济的杰出代表,主张轻徭薄赋,于民休息的方针,历史上出现了文景之治和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的盛况.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中西方财税法律的差异是影响各自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上以直接税为主;西方以间接税为主。前者体现农业社会的特点;后者凸显商业文明的品格。这既由经济结构决定又对经济的发展路向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所崇尚的"礼治"与法家所推崇的"法治"因其倡导的"亲疏"与"平等"理念的矛盾而始终处在互相抗衡的状态,秦朝推崇"苛法"而"焚书坑儒",汉代则废除"苛法"而"独尊儒术",而从汉武帝时期,"礼"与"法"逐渐合流,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礼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中国历史上的"礼""法"合流,是以"礼"绝对控制"法",而此时的"法"与传统的法家之"法"已相去甚远。我们不愿再见秦时的"苛法",但后来的"礼法"亦非今人所欲。对儒家伦理的提倡需要慎而又慎地去粗取精,万不可盲目推崇。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双重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财务目标体系(狭义)可以表现为“利润——经济增加值——社会责任增加值”的递阶结构,而这也正是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的载体。作为企业经济绩效评价的BSC和EVA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二者的融合,将更加有效地进行企业业绩评价。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考虑企业经济绩效评价的同时,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价也是大势所趋,绩效棱柱业绩评价法就为我们从企业利益相关者或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研究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业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我在《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农业》一文中写道:知识经济是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地球上生命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自然生态动态平衡对维持生命进化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天人合一”,这是生命进化的自然规律,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也不能违背这个规律。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力量,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追求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任何经济社会都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主银行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基于“银企关系”分配贷款的银行制度在长期中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成为上世纪末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法家所持的是一种"效果与效率"并重的工具理性.这一工具理性在管理中具体表现为:注重人们行动的利益导向、采用赏罚并用的激励措施和对管理与领导技巧的深入研究.由于法家管理思想具有合理内核,并且从先秦至明清,法家和经过改造的"新法家"对中国管理思想始终具有重要影响,即使在今天,也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第一要素,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和支撑。一、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变革在农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非常缓慢,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18世纪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