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揭珊 《当代经济》2009,(16):108-109
鄱阳湖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典型的湖泊湿地,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和灿烂闻名的人文旅游资源.针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特点,对其各个区域的生态功能价值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从而得出最优目标,以期达到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2  
庄大昌 《经济地理》2004,24(3):391-394,432
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特点,对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得出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80.72亿元;其中调蓄洪水的价值为37.12亿元,占45.99%;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主要表现在调蓄洪水、供水和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价值。因此,只有合理开发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好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湿地,对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由于对白洋淀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其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断萎缩。文章在对白洋淀湿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利用与保护现状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白洋淀湿地价值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构建"白洋淀湿地公园"的新型管理模式。为白洋淀湿地资源价值管理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对有效管理和利用白洋淀湿地资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湿地面积大,类型全,资源十分丰富,但正面临着人类不当开发与过度利用的威胁.湿地的生境恶化主要包括湿地污染加剧、湿地资源过度利用、盲目围湖造田、湖泊淤积、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递减等主要生境问题.本论文针对湿地生境目前存在的问题,按照湿地生境修复技术的原则,提出实地修复技术的措施.提出加强立法执法,湿地健康评价,生物修复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开展湿地生态游等保护湿地生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发展分析及可持续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作为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体系之一,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对我国湿地资源概况及功能、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开展生态旅游前景广阔,同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利用管理体系,以期为全面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发挥湿地的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论述了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以及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的意义,继而分析了湿地旅游资源现状及其在旅游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湿地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的提出整改意见,以期对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蓝色经济是一个包括湿地资源在内的开放型可持续发展的水域经济体系。以福建省蓝色经济建设为例,概述了该省湿地资源分布概况、保护现状、开发现状,发现该省通常湿地公园为生态旅游载体,规划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根据该省湿地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澳大利亚湿地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讨了蓝色经济视域下湿地资源开发模式,得出应坚持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主线,需将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开发模式,用法律制度保障社区公众参与湿地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湿地破坏的根源在于湿地保护和利用的信息失灵、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文章探讨了促进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经济手段运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湿地资源产权的清晰界定,为湿地保护和恢复者提供补贴或税收优惠,对湿地破坏者和湿地资源的利用者收费或收税,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以及建立融资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分析历史时期太湖湿地围垦利用.围垦利用改变了湿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但对太湖湿地水生态系统产生干扰,降低蓄积,改变水文,影响水质,进而又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数据表明,太湖湿地水生态系统间接使用价值呈现递减态势,由1976的67.772亿元降低至2003年的额62.61亿元.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南沙湿地资源特别丰富,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文章根据广州市南沙湿地呈环带状分布的特征,对广州市南沙湿地资源进行了景观分类:即南沙珠江河汉区、南沙湿地平原区、南沙湿地低丘岗地区,分析了广州市南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南沙湿地各环带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南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即南沙湿地珠江河汉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南沙湿地平原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南沙湿地低丘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并就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以期达到保护地区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广州市南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苏北海岸带水资源价值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价值的大小是确定资源水价的基础,受环境、经济等人类文明成果的制约。文章对水资源价值模糊评价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苏北海岸带的主要河流为研究区域进行了量化计算,计算出海岸带的宏观水资源价值,并对区域水资源价值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岸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程度还不高,水资源价值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短时间内海岸带地区不应再提高水价,且水价也应存在相应的地区间的“阶梯式水价”。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甄峰  顾朝林 《经济地理》2000,20(5):47-51
本文在广泛综述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发展的具体实际,建立了适合该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四层共47项指标。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3地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江苏省湿地的基本特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入剖析目前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江苏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两方面选择指标,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江苏省1990~2002年工业环境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江苏省工业对环境的压力在1990~1994年间逐年降低,从最高值0.102下降到最低值0.060;1995~2002年间工业环境压力保持相对稳定,评价值在0.068~0.070之间。  相似文献   

15.
赵天燕  孙涛  郭文 《技术经济》2013,(10):87-92
将企业环境责任拓展为环境治理责任和环境改善责任,构建企业环境责任度量框架。将"资源使用"部门和"污染排放"部门合为"环境降耗"部门,并构建将"资源使用"与"污染排放"视为一个整体的改进的企业绿色投入产出模型。采用统计年鉴中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污染统计指标测算区域环境综合增长系数,进而将企业环境改善责任系数化。最后,结合江苏一家小型造纸企业2010年的实际数据以及2005—2010年江苏省的环境污染指标数据检验了上述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特色产业基地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其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来支持。根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理论,把特色产业基地环境因素归纳为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智力资源环境、创业创新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政策制度环境六个方面,并对它们进行了定性分析。以江苏省55个特色产业基地为例,选取15个初始指标对基地发展环境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取的三个主因子分别为区域经济与创新创业环境、人才教育环境和产业基础环境,第一个主因子具有很高权重,后二个主因子权重大体相当。说明区域经济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的影响最为重要,与产业基地发展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特色产业基地对人才教育环境的依赖并不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昆山、无锡、苏州等地环境优良,总体上苏南地区大多数特色产业基地具有较好发展环境,而苏中和苏北地区发展环境则不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评价,指出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不仅存在着客观的空间分区特征,而且其生态环境质量在总体上存在着变坏态势。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深入分析了江苏省各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从而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熊宁  朱捷 《经济地理》2005,25(6):864-867
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文章建立农业增长方式模型,评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状况。通过分析农业要素生产率、要素投入弹性系数和农业产出增长集约度的变化来证实资源配置的效率是农业增长的源泉。从资源配置的矛盾中分析农业发展的前景。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视角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欧向军  陈修颖 《经济地理》2004,24(3):338-342,36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总差异扩大,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与农村县域内部的差异越来越显著,且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四个方面;引起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元的,主要有历史因素、地理区位、区域发展策略、中心城市规模、人口数量与质量、全球化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区域发展策略是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对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0,(35):107-109
在对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协整分析、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定量分析江苏省财政科技支出总量与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关系。结论是:江苏省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不是财政科技支出的格兰杰原因,江苏省财政科技支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最后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