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宗农副产品出口展望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分析,今后我国的丝绸、茶叶、畜禽、罐头等农副产品出口增长困难较大,其总的趋势是稳定增长;而发展一些国际市场适销的小品种、新品种还大有可为。桑蚕丝绸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丝绸生产大国,目前桑蚕丝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90%,桑蚕绸占50%。近几年国际市场蚕茧、丝绸的高价格刺激了我国蚕丝业的较快发展,而产量增加引起的竞争,又使丝绸的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生丝出口量占世界年出口量的90%,绸缎出口量占世界年出口量的50%。但长期以来,我国出口的丝绸产品结构,以生丝、坯绸等原料和半成品为主体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这在世界新技术迅速向传统产业渗透,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已明显显得落后和不适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价格总水平几乎一直呈上涨趋势,特别是1985年在价格改革方面迈出了几大步,使价格总水平出现猛烈上涨。例如,1985年全国市场零售物价指数比上一年同期上升9%,部分大城市高达15%甚至20%,1985年是1979年开始价格改革以来的最高年份,也是新中国历史上仅限于解放初期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第三个物价高峰,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为此,中央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宏观控制的措施,努力消除改革中的不稳定因素,为经济振兴提供宽松的环境。理论界也提出要把价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香兰素出口大国,2002年国内需求量2350吨,占产量的30%,其余70%用于出口。2003年,我国香兰素生产约1.2万吨,出口近3000吨。1993~2002年,我国香兰素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12%。我国香兰素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市场享有良好信誉。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花生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花生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一。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年出口量占世界出口市场的42%,花生油占国内食用油消费的25%。然而,我国对花生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较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大量的花生都是作为原料卖出.花生深加工产业极为薄弱,甚至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叫得响的花生品牌,这与我国“花生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称。即使是花生出口占全国70%的山东省,目前也只有18个花生食品专业加工厂、28条生产线。而花生产量只是我国十万分之八的日本,就有上千家花生食品生产厂,人均花生食品占有量是我国的3~4倍,每年都要从我国、美国等国家大量进口花生。  相似文献   

6.
经过10多年快速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水果和蔬菜产量第一大国。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说,目前,中国蔬菜、水果的总产值已达3 500亿元,中国蔬菜的出口量已占世界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据介绍,去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果园面积已分别占世界同类产品的32.8%和21.3%,产量分别占世界的64.4%和14%。水果中,苹果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银耳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我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260多种,其中黑木耳及银耳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国家质检总局对黑木耳、银耳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  相似文献   

8.
我国蜂业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蜜”字出现。《楚辞·招魂》中也有“琼浆蜜勺”等诗句。《礼记·内则》中还有“子事父母,枣栗饴蜜以甘之”的说法。我国又是一个蜂产品生产大国。1991年全国养蜂750万群,占全世界饲养总量的13%;当年蜂蜜产量20.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居世界之首。九十年代初,蜂蜜的世界年贸易总量约在20万吨左右,其中我国出口约占40%。然而,由于我国蜂蜜质量不断下降,在各进口国中的信誉越来越低,出口量逐年减少。1999年我国仅对德国出口蜂蜜数量就比上年下降59.4%,减少外汇收入71%。近一两年,国内市场蜂蜜产品品种明显  相似文献   

9.
据世界银行(WBG)统计,2009年全球GDP总量中服务业占63.4%,中国的服务业占比仅为42.6%,远低于世界水平,而日本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高达75.4%,远超世界平均水平。日本企业的服务有口皆碑,与价格相比甚至有些“过度”服务,除了爱干净、擅于包装等传统因素外,还源于日本服务行业的激烈竞争,及其提高服务水平的研究比较超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是水产品生产大国,水产品也是我国食品行业出口量最大的产品.从1998年开始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始终居于世界首位特别是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产量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香兰素出口大国,2002年国内需求量2350吨,占产量的30%,其余70%用于出口.2003年,我国香兰素生产约1.2万吨,出口近3000吨.1993~2002年,我国香兰素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12%.我国香兰素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市场享有良好信誉.  相似文献   

12.
《企业标准化》2005,(8):55-55
黑木耳、银耳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我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260多种,其中黑木耳及银耳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对黑木耳、银耳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8个省、直辖市50家企业的50种产品,合格31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2.0%。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的矿业管理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军着世界经济发展对矿产品需求的增长,澳大利亚矿业发展非常迅速,现已成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在2005——2006财政年度,澳大利亚矿业与石油工业产值占GDP(9190亿澳元)的5%,矿产品出口量约占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量的47%。为研究澳大利亚的矿业、矿山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和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出口量也逐年增长。为强化监督管理,保证产品安全,2000年第3季度,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已获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本次抽查了浙江、江西、山东、湖北、四川、江苏、辽宁等15个省、直辖市的64家企业的69批样品,合格59批,抽样合格率为85.5%,其中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抽查了39家企业的39批样品,合格  相似文献   

15.
一、松脂产业现状松脂是重要的林业产品和有价值的工业原料,其加工的产品松香和松节油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主要用途有400多种,世界松香产量40多年来一直稳定在110-120万吨。国外自40年代起开始开发松香松节油的再加工产品,60年代起又开发了系列化再加工产品,其品种及型号有百余种之多。我国松脂工业是发展中的工业。松脂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松香年产量达35-40万吨,松节油6万吨,年产值约10亿元,松香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40%,年创汇1亿美元。松香松节油产品影响的相关工业产值约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10%。我国从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再加…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鲜蛋生产量飞速提升,禽蛋资源逐渐丰富.1985年我国禽蛋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至今已连续近3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蛋品生产成本大幅低于其他国家,人均占有量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2011年我国禽蛋产量2811万t,约占全世界产量的40%.蛋类制品消费量也呈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蛋与蛋制品成为我国除猪肉之外的第二大蛋白质消费品.  相似文献   

17.
据了解,目前我国花卉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于世界第一位,其中花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1/3。勿庸置疑,我国已经是一个花卉生产大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花卉出口量仅占世界比例的2%,出口总值也相对较少,2005年中国花卉出口额为10亿,而荷兰花卉出口额则为30亿,种植量与出口额之间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机械工业的经济效益一直下滑,如我国机械工业的资金利税率,1993年为9.82%(比年1985年下降9.4个百分点),1994年为8.12%,1995年为6.66%,1996年1—5月份仅为4.50%。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在于成本费用连年上升。据统计,我国机械工业成本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1993年为91.24%,1994年上升为96.83%,1995年又上升为97.83%,1996年1—5月则达到了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及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若愚 《企业活力》2004,(10):51-53
<正>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据中国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IT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2%。据测算,198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九位,1996年排名世界第五位,1999年位居世界第三,近两年规模接近第二位的日本。200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17800亿元,分别占全年GDP的比重为17.38%:工业增加值为2980亿元;占GDP比重仅为2.91%,而美国、日本、韩国分别为5.34%、5.15%、12.58%,我国与之相差甚远。因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城市人口增长极快。全球范围城市化的特点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增长最快。例如:1925年世界上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数仅占全部城市人口的14%,1960年增长到31.6%,1981年更增加到41%。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却有所不同:1952年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人口数占全国城市人口比重曾高达43.8%,1985年反而下降到35%。这期间,增长最快是20~50万人口的城市,这类城市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比重由16.1%增长到31.2%,增长了一倍。出现这种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