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监督与选择》2008,(11):70-72
食品添加剂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几乎没有。食品工业越发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数量越多,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目前,滥用或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完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和法规,可从根本上治理滥用以及超量使用添加剂的问题。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可进一步指导食品生产企业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企业要严格按照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要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按标准添加和使用,才能确保食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日前,卫生部发布了新修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新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1812种,并进一步明确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和范围,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技术规范,以促进合理使用,保障食品安全。据悉,该标准由卫生部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1996年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将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3.
近日,山东寿光市质监局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此次检查围绕“四个重点”开展,即以饮品、纯净水等节日消费品为重点监管范围;以城区、城乡结合部、乡镇集镇及农村为重点检查区域;以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为重点检查对象;以整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为重点检查内容。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55人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56家,小作坊24家,没有发现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要素,但由于食品安全受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与使用、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  相似文献   

5.
各地传真     
《大众标准化》2012,(1):64-65
"两节"期间,太原市晋源区质监局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辖区内所有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及备案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做到“全面覆盖”。  相似文献   

6.
《上海标准化》2009,(3):27-27
3月20日,上海市质量技监局食品生产监督管理处处长朱明就目前广泛关注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问题.对市民重点关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识以及安全监管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重点解读。  相似文献   

7.
孙伟 《监督与选择》2008,(5):57-57,56
滥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之一。笔者认为,行政许可前的现场核查,有必要对企业所使用的添加剂进行一次摸底清查,并督促企业建立食品添加剂采购验证台账、食品添加剂使用台账及产品销售台账等。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的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防止食品生产企业非法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质量技术监督局早安排、早部署,采取以下措施迅速掀起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中国中小企业》2010,(3):86-89
未经许可不得生产食晶添加剂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对《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做出细则规定。《规定》明确提出:“生产者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也就是说,未获得生产许可,企业不得生产食品添加剂。这意味着生产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准入门槛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夏季食品安全的特点,诏安县质监局加大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力度。6月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03人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68家,查处2家。重点是严把“四关”,确保食品安全。一是源头关。对食品生产企业加工用原材料、食品添加剂的进货渠道、生产厂家的资质、产品质量标准等项内容逐一进行把关。二是检验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技术监督》2008,(7):21-21
为了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物质的监督管理,遏制食品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国家质检总局前不久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物质使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并已发布实施。根据新的管理办法,在中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将食品中全部添加物质的种类、用途、用量等情况在所在地县级质量技监局备案,内容包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名称,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食品添加物质名称、来源、生产企业,企业在生产的各种食品中添加该物质的最大限量等。已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且进入无证查处期的食品添加剂,还要备案生产许可证号;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应当同时对复合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备案;使用进口食品添加剂的,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填报备案内容;若备案的基本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在15日内重新备案。目前,各地已积极展开了大量的相关工作,为使广大读者及相关企业了解新的办法,现将该办法全文刊登如下,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6,(32):83-84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向来是社会焦点。当下,老百姓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非法食品添加剂及其检测方法,又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介绍几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规定,旨在让社会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和用量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同时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对食品安全的警惕性,力求为社会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相似文献   

13.
行业标准     
优先制定婴幼儿食安标准卫生部6月15日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底前将婴幼儿食品、乳品、保健食品、肉类、酒类、调味品等主要大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作为食品产品安全标准制定的优先领域。规划提出制定公布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等20余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物质的监督管理,遏制食品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国家质检总局前不久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物质使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并已发布实施。根据新的管理办法,在中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将食品中全部添加物质的种类、用途、用量等情况在所在地县级质量技监局备案,内容包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名称,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食品添加物质名称、来源、生产企业,企业在生产的各种食品中添加该物质的最大限量等。已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且进入无证查处期的食品添加剂,还要备案生产许可证号;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应当同时对复合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备案;使用进口食品添加剂的,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填报备案内容;若备案的基本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在15日内重新备案。目前,各地已积极展开了大量的相关工作,为使广大读者及相关企业了解新的办法,现将该办法全文刊登如下,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1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称《规定》)正式实施。这是继去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称《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加以规范以来,国家首部专门针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定,食品添加剂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16.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食品添加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解读,阐述了生产、采购及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常见的添加剂违规使用情况以及应注意的问题。食品行业因超标准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非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工业级(非食品级)添加剂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范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对违规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基本要求一是国家质检总局主管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实施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卫生部负责食品添加剂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的管理规定《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于6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定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审批程序进行了细化,明确了生产者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才能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将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发布后,为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各基层局结合当地食品生产加工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些新办法新措施,使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有效的遏制,食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河北武安市质监局近H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执法大检查。包括检查企业生产经营资质是否合法有效;企业的生产人员是否有健康证,技术人员是否具备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相关知识,检验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企业所采购、使用的原辅材料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等等。  相似文献   

20.
在9月30日前,福建省质监部门重点对月饼、肉制品、速冻食品、水产制品、乳制品、豆制品、酒类、饮料、儿童食品、调味品、膨化食品、糖果、炒贷食品等15类节日食品进行检查,依法查处无证生产或销售食品、使用非食用原料或回收食品进行加工、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两次抽查质量不过关的,企业将被吊销生产许可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