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侠 《中国经贸》2010,(8):14-15
一、俄罗斯经济与石油 俄罗斯是现在世界范围内已探明油气储量最大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分别占世界油气总储量的13%和35%。2007年油气产量为:石油产量达到4.8亿吨,天然气开采量达剑6562亿立方米。2007年是世界第一大的产油/气国。  相似文献   

2.
【美国《基督教箴言报》8月13日】所谓“石油峰值”是指世界原油产量达到了顶峰,石油供应将不再增加。有专家认为,世界石油产量实际上已经达到顶峰,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将会产生“极其真实而又具有破坏性”的影响,石油短缺甚至可能引发战龟然而也有对此悲观看法持异议者在网上用谷歌搜索“全球变暖”,它会提供超过8000万条相关链接。搜索“石油峰值”,结果则超过1000万条。  相似文献   

3.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石油是世界各国经济赖以正常发展的工业血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GNP 年增量保持在7个百分点以上。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消耗量不断增加,年均增长1000万吨,供需矛盾增大。我国的油气资源短缺情况日益加剧,大约1/3以上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与此同时,石油是战略性物资,往往与国家安全有关,对石油  相似文献   

4.
于培伟 《科学决策》2006,(10):39-40
世界石油业界对全球石油储量的估计一直存有争论。按2005年底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储量1770.6亿吨、日产8250万桶、并且抛开世界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增加的因素估算,全球石油至多够开采45年。最乐观的估计认为全球石油剩余储量仅够开采50年-60年。无论40年,50年,还是60年,都意味着石油时代已从“牡年”步入“晚年”。随着国际油价的节节高涨,作为以石油为主要能源且高度依赖进口的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在经济上日感压力,正在以“两手”迎接“后石油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李漫 《中国经贸》2006,(10):78-78
2006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超过5%,达到32000万吨。根据中国商务部的一份研究表明,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石油消费国,中国减少了石油出口,增加了石油进口量。中国既是石油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中国生产原油1.75亿吨,净进口原油1.17亿吨,净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40.1%。中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国际油价上涨已引起中国国内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石油运输公司负责开发的副总裁卡贝尔金在回答《全景报》记者提问时说到: 问:1999年对于石油行业来说是很困难的,首先是石油价格的波动,这些对公司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答:首先,我想说公司的石油运输量是继续增长的势头,1999年年计划为2 500万吨,1998年是2 400万吨。1999年11月29日公司向  相似文献   

7.
2003年,大庆油田在创造了连续27年产量稳定在5000万吨的世界奇迹后,原油产量首次降到这个标准以下,为4840万吨。2010年,产量计划降到3000万吨。以大庆为代表的东部油田逐渐萎缩,中国最重要的陆上石油基地地位的光环将转移到以新疆为主体的西部。目前中国能源布局面临调整,西部正出现新一轮包括煤、电、油、气的全面开发热,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安全及其中东石油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缺口日趋增大,石油安全已成为一个现实性问题。供求因素将影响中国石油安全。21世纪,中东石油的储产量仍居世界之冠,战略中心地位将不改变,我国将不得不倚重中东石油,但面临挑战。因此,我们应探求符合我国国情的中东石油战略。  相似文献   

9.
规范生物能源开发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测算,未来五年我国原油生产量年均增长2.4%,而消费量年均增长4%,高于产量增长1.6个百分点。到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达到3.75亿吨,而产量仅能达到2.04亿吨,石油的供需差率将达到45.7%。因此,发展生物能源等石油替代能源,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已成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几年外贸顺差的连创新高,并且进、出口增长的走势与世界经济的联动性日益明显,我国的实体经济已经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的大环境当中。同时,我们外贸结构的升级也正在以更快的步伐前进,我国双边贸易的高速增长仍将维持一段时间。中国股市在经历了“2.27”暴跌之后,全球各主要股市随后也遭到重挫。笔者并不认为目前中国的股市对于全球市场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但是全球石油美元的流动以及日元利差交易的变化情况已经逐渐受到国内投资者的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市场的重要一环。在国内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与世界联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外部因素对于国内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要从其他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当中吸取金融安全监管方面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熊启滨 《北方经济》2005,(12):53-54
一、中哈石油管道的战略意义 作为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中国进口石油数量逐年攀升,2004年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1.2亿吨。目前,全国石油总消费量约3.1亿吨,其中,已有近一半依赖进口。预测表明,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将会分别位于1.56-1.87亿吨和1.35-2.20亿吨区间;而同时中国石油需求量将会分别达到3.35-3.68亿吨和4.30-5.50亿吨区间,供求缺口在不断扩大。更令人担心的是:目前,我国进口石油中有4/5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对这条水道的过度依赖,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潜在威胁。寻求安全的石油供应通道,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中哈石油管道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界能源多样化虽然是大势所趋,但足,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在一很长阶段内,仍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不可替代的角色。面对世界在多种力量制约下的国际石油市场变幻莫测的局面,中国必须制定出正确的石油战略,以应付国内外严峻的挑战,确保祖国的安全。一、我国面临的石油现状 1、据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石油消费达2亿吨,假定今后10-15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3.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历来是影响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正处于经济调整的复苏阶段,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更新,进一步扩大了对石油的需求。历史上,中国曾被世界认为是“贫油国”,但是经过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勘探、开发,中国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石油工业。目前,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加工和外运基地,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问题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西部众多的矿产资源中,油、气资源是基础条件最好、开发价值最高的资源之一。与此同时,西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西部正在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对外合作的主战场和大通道。让我们一起沿着西部石油工业发展的《路线图》,去探寻西部在中国石油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吧!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研究》1986,(3):17-30
1985年12月9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在日内瓦举行了第76届部长级会议,决定对该组织的石油政策实行重大调整,把五年来一直执行的以维护油价为中心的防御战略改为以夺取市场份额为中心的进攻性战略。为此,石油输出国组织放弃了过去的“限产保价”政策,而采取“增产降价”政策,致使世界市场油价出现暴跌的现象。本刊编辑部为此于3月15日邀请一些研究世界经济的同志,就石油价格暴跌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整理刊载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产锑历史最久、出口锑品最多的国家。据统计,1994年全国锑产量达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0%,出口5.6万吨,占领世界锑品市场的75%以上,为国家创汇2.24亿美元。但是,根据我们最近对“世界锑都”锡矿山的调查和对国内锑品生产经营情况的了解,发现我国锑品生产出口中的问题也很突出,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广西经济》2006,(1):37-38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经过百年开采,枯竭之日已逼近世界。我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和石油进口的大国。从1993年开始大量进口石油,到2004年,我国自产石油达到1.7亿吨,进口石油1.23亿吨,进口石油占总消费量42%,已经超过安全控制线。  相似文献   

17.
<正> 在美国开始生产石油后四年的1863年,苏联的油井也开始出油。到1973年世界石油涨价冲击的一年,苏联的石油产量已发展到4.27亿吨,仅次于美国的5.44亿吨,居世界第二。当时苏联的石油储量,比美国多一倍。经过大力增产,1980年苏联的石油产量上升到6.03亿吨,七年间增加百分之40以上。与此同时,美国的产量不但未增,反而下降到5.06亿吨,世界石油产量之冠,由美国落到苏联。80年代以来,苏联的石油产量徘徊不前,1985年甚至跌进6亿吨大关而为5.95亿吨。这时石油界的预测认为苏联的石油产量已过高峰,今后将不断下降。可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下,增加了大量投资(表1),1986年又有上升。1987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石油短缺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进口量急剧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02年进口石油6941万吨,2003年为9102万吨,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2004年攀升至1.2272亿吨。据美国能源部预测,中国在未来20年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日均740万桶,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日进口量。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吨至6.1亿吨,而国内可供量却只有1.8~2亿吨,缺口达2.5~4.3亿吨。可以说,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全部要依靠进口。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关系角度看中国的能源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中国能源安全概述当代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势头强劲、雄心勃勃,但这些却是建立在产量、消费量过低的石油基础上的。1959年,中国的原油产量是373万吨,直到1963年中国才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依靠进口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历史。也是在这一年,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大庆油田生产原油430万吨,使全国石油产量上升至648万吨。从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中国的能源一直都是自给自足。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能源利用方式已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苏联向中国提供石油和技术援助,帮助中国达到自给自足的计划饱受争议,1960年春,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20.
依托大陈岛石油码头发展台州大乙烯石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石油及其制成品的需求日益增加.2006年,我国原油产量18367.6万吨,进口14518万吨,原油产量历年虽有增幅,但远远低于我国对石油需求的增幅,近年来我国每年原油消费量在3亿吨以上,原油对外的依存度超过40%.作为石油重要产品的乙烯,在我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2006年产量941.2万吨,同比增长22.2%,但与市场需求相比,自给率仅达到43%,按此速度到2015年,自给率将下降到35.7%,国家石油产能与战略商业储备和加工的问题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