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托产品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信托公司不断推出新的信托产品.但主要集中在资金信托领域,其他业务开展的很少。由于信托市场的非专属性,信托公司在各大业务领域面临着不同金融机构的同质竞争,因此,信托公司要想改变其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必须建立信托产品的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4.
成本型REITs是一种结合中国房地产信托计划、国外混合型REITs运作的实践经验,在操作上相对稳健,比较适合目前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信托模式。房地产信托是信托业务向房地产领域的渗透,狭义的概念是指信托投资公司利用专业理财优势,通过实施信托计划,将众多委托人的资金集合起来,运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委托人获取安全、稳定的收益。广义的概念还包括财产信托及其他与房地产开发、流通、消费有关的信托业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信托法>以立法形式在以所有权一物一权为特征的成文法系中承认了所有权的二元结构(名义所有权与实际所有权的分离).在对这种所有权二元结构的理解中,各种以信托为名的信托产品层出不穷.但若通过对这些信托产品法律关系的仔细剖析,目前所谓的信托产品并不具备信托所应具备的法律特征,均非真正意义上的信托产品,信托产品沦为融资工具.本文借助对信托法律关系的梳理,剖析并解释现行主要信托产品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以期厘清对信托制度和信托产品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主要包括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这三个层次既互相联系,互相推动,又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独立发生。2001年10月开始实施的《信托法》、2002年6月实施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7月实施的《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是近期内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一大体现,重新核准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能否做好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是保证制度创新获取认可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名股实债”作为现代公司资本运作的融资模式,在实践中存在股权投资抑或债权投资的性质认定争议。不同的性质认定会产生不同的强制执行效果。出于强制执行目的论解释,当以投资人为被执行人时,应当视股权回购协议的履行阶段,决定是否对案涉股权强制执行,并以此反推“名股实债”协议性质,得出性质认定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信托公司推出的产品中,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以其投资者众多、发行数量大、募集金额人、占信托财产比重高、对信托公司责献的利润最多而倍受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9.
2016年5月开始,我国已经全面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其中金融商品转让也纳入征税范围.本文重点讨论在实务中,金融商品转让增值税的一些争议问题,包括金融商品转让的保本界定和持有期间投资收益的界定等,讨论金融商品转让增值税在计算缴纳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降低税收政策理解偏差,减少税务风险.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上市公司通常利用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或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SPV融资工具进行融资。通过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分类和合并财务报表实务操作中的职业判断,将偿付义务"上移"到母公司,或通过合营SPV将融资隐匿在资产负债表之外,达到"调节资产负债率"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SPV融资工具的结构逻辑,结合上市公司运用SPV融资工具的实证分析,寻找上市公司运用SPV融资工具的原因。再通过分析SPV融资工具运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提出SPV融资工具风险防范方法,并提出会计处理建议,提升信息披露要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快我国信托产品的创新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规范我国信托业的“一法两规”相继出台实施之后,虽然真正信托法意义上的信托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要使其发展成为我国四大金融支柱之一仍需从多方面进行开拓和创新。本文从我国银行业的居民个人储蓄、保险业、证券市场中的私募基金及国有企业等方面探讨了加快信托产品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公司融资的不完全合同属性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公司融资活动诸要素的考察,以及对融资交易类型与合同条款的梳理,用以厘清融资中所存在的交易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信息不对称、投机主义等因素,以及与融资协议中常见的条件条款、声明与担保条款、互锁等条款之间形成的匹配性关系。同时,以此为分析范式,探求该匹配性关系中蕴含的“无形法律的秩序”,即商业理性,并明确裁判者应尊重市场主体对特定事项的商事安排。尤其在司法处理争议的具体法律适用之前,应强调经济逻辑在融资合同解释中的运用来探求真意。审判实践要从“融资不完全要素—治理对策—具体条款”的分析路径,拼接出商业安排的对策全景,以遵循融资安排之真意。以公司融资协议的性质归属、名股实债两个实务问题为例,重点从商业理性与合同解释衔接的视角进行研判。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黄金市场投资品种比较单一,投资渠道也极为有限。与此同时,国内流动性过剩和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加剧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在上述宏观背景下,本文就如何发挥信托优势开发黄金信托产品以拓展投资渠道进行了探索,着重提出了三类具有可操作性的黄金信托产品的具体设计方案及其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资管新规》,刚性兑付分为经典刚性兑付和违信刚性兑付。增信措施则可能表现为投资端的交易增信,也可能表现为产品端的产品增信。刚性兑付和增信有本质区别。金融监管统一了禁止刚性兑付的监管态度,但未明确其法律基础和监管目的,以致刚性兑付和增信被混淆对待,增信合法性不明。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禁止刚性兑付的监管目的,尤其应明确信义义务是违信刚性兑付的法律基础,明确“受益人同意”对违信刚性兑付违法性的消除,从而避免监管泛化。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