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失信惩戒是指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因外部行政行为侵犯或损害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所应当受到的惩罚或承担的责任。当前,政府失信惩戒面临着惩戒规范缺失、惩戒机制不科学、救济机制不完备等问题。为此,需要推进政府信用立法,优化问责机制与完善救济机制等,以促进我国政府失信惩戒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信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造成银行的呆帐坏帐居高不下,也阻碍着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本文就此进行探讨,提出加快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三个对策及三步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赵一平 《征信》2021,39(7):41-45
失信惩戒制度的规制对象应为"严重失信行为",合理衔接"违法行为"与"严重失信行为"是依法行使失信惩戒权的关键.可依循"行政裁量均衡论"兼顾社会治理效益与公民个体权利的理念,构建制度化衔接机制,以形成标准化的违法行为失信惩戒基准;应设置"违法行为社会危害公示机制""违法行为纳入失信听证机制""违法行为阶梯分级记分机制""...  相似文献   

4.
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家平  许荻迪  关媛媛 《征信》2020,38(3):11-17
随着失信联合惩戒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的推广,个别地方在实践中出现了过罚不相当、惩戒措施泛化、黑名单管理失当等现象,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鉴于我国目前实施的部分行政性信用联合惩戒措施已属于行政处罚范围,应纳入法治规范。借鉴国外失信联合惩戒的主要做法,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完善我国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一是加快公共信用联合惩戒立法;二是实行联合惩戒目录清单制管理,使联合惩戒措施显性化、公开化、可预期;三是加快建立市场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形成市场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和公共信用联合惩戒机制互通互动、协调发展的联合惩戒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6.
征信体系建设中的失信惩戒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失信问题比较严重,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失信者的惩戒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本文对失信惩戒机制的基本内涵、功能以及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研究了失信惩戒机制运作的机理,最后对完善我国征信体系中的失信惩戒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了失信惩戒机制具有惩罚、震慑、教育等功能作用,论证了行政机关、行业组织、市场主体、司法机关等不同主体有不同的失信惩戒机制,如行政惩戒、行业约束、市场惩戒、司法惩戒和道德惩戒等方式.之后提出了建设失信惩戒机制的基本思路: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完善失信惩戒法律法规制度为保障,以建设商业征信系统和培育发展信用评级市场为主要手段,以行业内部自律惩戒为补充,打造覆盖全社会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体系.最后提出在建设失信惩戒机制时,要注意区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注意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注意防范法律风险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林钧跃 《征信》2022,(1):11-25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构件之一,完整的失信惩戒机制由公共型失信惩戒机制和市场型失信惩戒机制共同组成.公共型失信惩戒机制使用公权力,可用作政府治理社会和市场信用监管的工具,主要在信控的事后处理区段对严重失信违规的市场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其惩戒力度和震慑力非常强.它虽然只作用于国内,却能覆盖市场和社会领域.市场型失...  相似文献   

9.
吴帅帅 《征信》2023,(3):13-18
涉金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抓手,对降低金融市场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但实践中,涉金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却出现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极端化困境,造成其边际威慑效应丧失,规制效果外溢。对此,应当锚定联合惩戒机制的三维面向功能:风险监测、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针对横向与纵向脱靶现象,立体化完善联合惩戒机制的践行路径,包括以失信原因选择惩戒种类、以失信性质选择联合惩戒范围、以失信程度选择惩戒梯度、以失信整体状况建构救济程序。如此,才能推动联合惩戒机制功能的精准落靶,规范机制的法治化运行,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洪波  段豪 《征信》2021,39(7):58-64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获取社会公众对失信联合惩戒的感受和看法.结果表明,部分民众尚未明晰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失信联合惩戒的认知程度上呈现年龄差异、学历差异、地域差异.针对失信联合惩戒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惩戒泛化"等社会焦点问题,提出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应用现代征...  相似文献   

11.
宋阳 《征信》2023,(5):38-44
行政性失信惩戒制度是社会信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目标和功能的关键手段。目前,行政性失信惩戒程序性法律供给不足,暴露出“一般失信行为”程序性规定缺失、失信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规定混乱及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对行政性失信惩戒行为进行程序规制具有限制行政权力、保障失信相对人合法权利的价值内涵。在制度完善上,需要将“一般失信行为”纳入程序规制的范畴,赋予失信相对人知情权、行政抗辩权和获得听证权等程序性权利,拓宽失信相对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救济渠道,赋予失信相对人申请监督权等。  相似文献   

12.
朱贺  郭晓琳 《征信》2024,(3):35-41
在“行贿受贿一起查”的大背景下,行贿人受到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后,社会层面也应对行贿人进行制裁,利用失信惩戒重点规制行贿人,斩断行贿人的资金链,遏制腐败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以限制或者剥夺行贿人的市场参与资格等方式,提高遏制腐败的社会效果。信用之治通过对行贿人施加额外的制裁,促使人们遵守法律,以制约、塑造和规制被治理主体的行为,也为行贿犯罪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刘运新 《甘肃金融》2021,(11):83-87
文章阐述了风险社会和信用风险的概念及解释,指出我国现行失信惩戒制度采用客观归 责原则不符合主客观一致性的法律逻辑、应当增设主观归责原则作为我国失信惩戒制度归责原则的补充等我 国现行失信惩戒制度采用的归责原则及拓补,分析了制度性风险引发经济下行而扩大失信的基本面是引发系 统性信用风险的制度性风险之成因,提出严格的事前信用审查制度是严厉的事后失信惩戒制度的必要前提、 严厉的事后失信惩戒制度是严格事前信用审查制度的重要补充、还应当建立对模范信用市场主体的奖励机制 来弘扬诚信美德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失信联合惩戒的正当性及其立法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秉贵 《征信》2020,38(2):58-63
失信联合惩戒基于其强大的威慑力,成为当前社会信用立法中的关键制度设计。目前如火如荼的社会信用立法及实践中失信联合惩戒的范围有不断扩容的趋势。通过探讨失信联合惩戒正当性基础并厘清其所涉及的公权与私权、惩戒与激励、市场与政府三重关系,间接勾勒失信联合惩戒的范围和框架。在此基础上,有必要明确失信联合惩戒在信用立法中的定位,审慎设置联合惩戒措施,触发机制方面亦需进行关联性、确定性、谦抑性的限制,以实现在寻求最大共识基础上的引领性、基础性法律制度构建的目标,逐步推动信用治理法治化,培植整个社会的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15.
李五志 《征信》2022,40(3):26-31
司法工作人员奖励与惩戒机制的相关规范文本已大量出台,在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现有的规范文本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该机制依然存在与行政机关人员管理模式同质化、尚未完全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不足和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推进司法工作人员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势在必行。基于此提出建设司法工作人员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名单、完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实施标准、优化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措施、形成失信惩戒名单退出机制的建议,以助推司法公信力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6.
一、失信惩戒中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针对失信惩戒的专门立法尚为空白,以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政府规章为主的联合惩戒授权规范位阶过低。除了各部委及省级政府制定外,各市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制定的失信惩戒规范性制度标准不一。依据我国《立法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宋哲泉 《征信》2023,(9):37-44+51
企业违法违规后由于受到市场声誉惩罚,信贷融资通常会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违规,市场声誉惩罚可能失灵。以我国2010—2019年间环保严重违法失信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我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信贷融资效应的有效性和可能存在的局限。实证结果表明:(1)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之前,企业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不受环保违法失信负面影响;(2)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之后,企业银行贷款受环保违法失信影响而显著减少;(3)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之后,企业债券融资受环保违法失信影响平均为负但并不显著;(4)我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在信贷融资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缓解了市场声誉惩罚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首先对社会信用环境优劣的评价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利用主成分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徽省信用环境状况的整体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安徽省信用环境状况整体趋势是改善的结论,并且指出信用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市场开放度的提高以及教育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朱贺 《征信》2021,39(10):37-43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本质上是为了加强法律的实施,是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对我国营商环境政策文献的大数据分析,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三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关注的重点领域有明显差异.鉴于作为刑罚附随后果的失信惩戒存在不区分犯罪类别、犯罪故意、犯罪刑罚等问题,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应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要落脚点,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再考虑赋予其更多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