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流动性输入会对一国的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在运用SVAR模型及其方差分解定量分析流动性过剩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后发现,流动性过剩能产生显著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对货币供应量、名义利率和外汇储备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则甚微.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流动性问题成为了干扰中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问题。文章从流动性和流动性过剩概念入手,对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现象及原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流动性失衡问题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宏观经济与股票流动性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其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流动性螺旋、投资机制和安全投资转移效应产生:其次对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宏观经济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进行,缺乏流动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最后指明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消费市场不旺,物价持续走低,致使中国经济步入这种“流动性陷阱”的要因之一,就在于人们消费观念的滞后,实质上,这正是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悠悠数千年黄河文明所冲刷出的结果,反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5.
《企业世界》2008,(7):32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次贷危机在贸易方面对中国影响有限,中国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任务,仍然是防止可能出现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如何控制流动性增长,仍然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给定通货膨胀率,中国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等也仍然要保持一种紧缩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常态的大多数讨论着眼于和过去高速增长时期的经济特征的比较.本文通过对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经济特征的比较,描述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共同特征,以一种展望而的视角,重新审视经济新常态的含义及中国可能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最后通过表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经济特征是如何的不同于陷入贫困陷阱的经济体,指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生重大改变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名义总需求不足,实际总供给过剩,经济有步入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阱"的危险。根本解决之道是实施适度宽松的总量政策,包括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为积极的公共投资政策(应对"流动性陷阱")。当前公共投资政策已陆续推出,然而货币政策却是只听雷声不见雨,管理层到底在担忧什么?担忧M2存量"过大"?M2增速超出调控目标?截至2013年底,我国广义货币(M2)存量已突破110万亿元,接近名义GDP的2倍,远超欧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1 ~ 201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杠杆、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不存在流动性风险时,缩短债务期限结构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投资.然而,如果考虑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缩短债务期限结构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效果将因为流动性风险的存在而减弱,此时降低杠杆更能够缓解企业投资不足的问题.本文进一步发现国有控股企业倾向于利用债务期限结构工具缓解投资不足的问题,而非国有控股企业则更倾向于通过降低杠杆促进企业投资,表明国有控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特殊关系可以保障国有控股企业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突出问题.事实上,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分析,流动性过剩只是宏观经济运行各环节矛盾的集中体现,在这些矛盾中,最深层次的矛盾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目前,社会各界对流动性过剩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经济体系、投资性资本市场三个层次,本文从数据分析与概念辨别入手,对经济体系流动性过剩判断的准确性、问题认识与对策分析讨论中存在的局限与不足、“经济体系流动性过剩“现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与应对策略进行了辨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收入流动性与居民经济地位动态演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CHNS提供的中国9省区经验数据,研究了我国1989~2004年期间的收入流动性及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经济地位的动态演化情况,发现宏观经济景气度显著影响了居民收入流动性,2000~2004年期间的收入流动性在本文考察的历年中最高,而1997~2000年期间的收入流动性则较低;相对其他收入阶层而言,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经济地位更加脆弱,其经济地位得到改善的前景不明朗;无论是从流动性水平还是流动性结构来看,农村收入流动性总体优于城市.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与市场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货币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向量自回归(VAR)分析表明,市场因素本身的影响是决定流动性的最主要原因,而宏观经济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不但直接影响市场流动性,还通过影响市场收益率和波动性来影响市场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一场罕见的"钱荒"将中国金融系统置于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钱荒"年年6月有,为何今年表现得尤为严重?一度充裕的流动性为何急转直下?其背后究竟透露出怎样的宏观经济诉求,对中国经济有着怎样的影响?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等问题导致了滋生大量的资产价格泡沫,这对中国宏观经济也是最主要的危险。能否成功进行调控将决定中国经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描述,阐明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原因,并讨论了调整后带来的实际效应,以期得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及战略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动性过剩在宏观经济层面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货币发行过多,供应量过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有三大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货币差额法应是衡量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的首选指标,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量就是流动性过剩,并构建了相关统计指标.结合可比的海外经验,当前我国股指虽已高位回落,但流动性的收缩会对股市产生滞后一年或两年的影响.为了防止流动性过剩变化对今后股市产生剧烈变动,甚至引发暴跌,管理层应有预见性地把握流动性紧缩的力度和节奏;投资者也应密切关注有关管理部门,尤其是央行对流动性过剩状况的判断和采取的紧缩措施的力度和节奏.  相似文献   

18.
罗娟 《企业导报》2009,(9):44-45
阐述了流动性过剩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解决现阶段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赵晓 《中外管理》2007,(8):22-2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流动性过剩”。面对流动性过剩,考虑到日本的前车之鉴,深爱凯恩斯主义影响的国内学界与决策部门便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反周期”药方,只要能让房市、股市降温。  相似文献   

20.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研究利率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开辟了货币需求研究的新视角,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基础上,发达国家确定了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发达国家通过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并通过利率来调控投资从而达到对整个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目的。改革开放后,我国也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在中国似乎依然“水土不服”,我国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并没有显示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所揭示的关系,我国依旧缺乏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市场基础,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也大不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