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生态城市系统的概念模型与等级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明确目标.基于城市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从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内容及等级体系等方面构建生态城市的概念模型、模型系统等基础支撑子系统和生态城市的上层子系统.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比较,发现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在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先行、城市绿化和空间节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规划执行保障、切实可行的项目推动、城市特色以及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应该在结合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更多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此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城市内涵,系统地总结了循环经济支撑的生态城市发展阶段和国内外典型案例。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城市是一种城乡空间发展的融合,由生态中心城市、生态小城镇和生态社区(村庄)等三级生态城镇体系构成;建设内容包括企业—产业—区域—社会等四个层次循环,发展路径为安全之城—循环之城—便捷之城—绿色之城—创新之城—和谐之城等六个层面,各个层面有机联系,具有不同的重点建设领域,其中循环之城是核心与支撑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生态城市建立的条件和步骤,提出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若干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必须坚持的几个理论和原则问题,并做了必要的论述:(1)建设生态城市要把城市生态学作为基础理论;(2)建设生态城市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3)建设生态城市要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4)建设生态城市要把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5)建设生态城市要把生态恢复和修复作为突破口;(6)建设生态城市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城市"与"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中的焦点论题.本文介绍了数字城市和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数字城市建设对循环经济的影响,并且对基于数字城市的循环经济特点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研究数字城市和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城市"与"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中的焦点论题.本文介绍了数字城市和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数字城市建设对循环经济的影响,并且对基于数字城市的循环经济特点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研究数字城市和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等新观念.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城市人类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生态的极度破坏。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而且必须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大力发展城市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取得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重点探讨了循环经济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的"组织分工与整合"及"政策工具与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城市"与"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中的焦点论题。本文介绍了数字城市和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数字城市建设对循环经济的影响,并且对基于数字城市的循环经济特点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研究数字城市和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波 《价值工程》2010,29(14):142-143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本质应是能量资源节用低耗再生创造、环境生态去污自净循环更新、城市的自然化生态与生态化的现代人居城市有机融合;而经济、社会、人文、地理、气候、环境、资源一定程度的和谐是生态城市构建的基础前提条件和良性反馈对象。构建"城市森林"是生态城市的实现路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城市生态化的人本纬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系统的建构是以人的感知和体验为中心而展开的,概而言之,它可分为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子系统.城市在生态化过程中必须以这三个子系统为建设路向:其一,在城市中培植自然生态,让人重新返回自然;其二,强化"场所意识",努力营造各种有利于居民交流、娱乐和想象体验的场所;其三,保留城市的人文景观,维护精神生态,让城市成为每个人的精神依归之所.  相似文献   

13.
"城市园林生态学"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指导性学科,时刻提醒我们城市的生态是脆弱的,需要我们去了解它,去维护它。本文介绍了城市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分析了影响城市园林生态的要素,提出了城市园林生态学评价方法和保护生态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Today, design disciplines such as ecological urbanism aim at fusing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to restore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social and natural systems, and in extenso the urba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But recent literature in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and urban history has shown how this socioecological approach is generally stripped down to a merely ecological perspective, ignoring the sociopolitical side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project. I therefore argue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a research programme that interrogates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cology, planning and politics. In this article I respond by developing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rise of the ecosystemic approach towards the city, delving into the agency and political nature of ecological science itself. Through an in-depth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Brussels school of urban ecology and urban ecologist Paul Duvigneaud, I highlight how urban ecology influenced politics through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regional government and vice versa to argue that ecological knowledge was used to overcome political opposition, incorporate a specific regionalist agenda and build an ecological zoning practice in urban planning policies.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新时代生态和谐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城市绿化融合生态学与园林艺术性。论文以城市绿化生态学与园林艺术的关联性作为切入点,提出构建融合生态学和园林艺术的城市绿化环境,以此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绿化,实现生态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世界城市是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具有引领、影响和控制力的城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既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逻辑性演进,同时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建设世界城市,就是要建立以雄厚软实力为基础的世界城市,而城市软实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则包括法律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文化特别是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并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土地财政与最优城市规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是有限的,完全依靠土地收入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本文主要考察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融资渠道,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使用是否与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相协调,是否存在过度扩张城市面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现象。为了分析土地出让收入(地租)、公共品供给以及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乔治亨利定理为基础,并引入林达尔均衡条件建立起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理论模型。采用1999~2009年31个省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成本收益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全国26个省低于估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验证了中国存在城市面积的扩张与人口的增加不协调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基本支撑要素.现代旅游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越来越成为旅游吸引的中心地带.而作为城市休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 RBD 的建设则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有关城市RBD形成的研究对于城市RBD的功能定位以及发展前景的预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从重庆市整体出发论证重庆市城市 RBD 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对重庆市游憩商业区的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谈园林施工与养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荣 《价值工程》2010,29(6):208-20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园林施工与养护水平也日益提高,对于城市生态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文章分别概述了园林施工及养护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者同设计的有机结合,创作出成功的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