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红丹  陈军 《人力资源》2005,(15):64-65
人员与岗位的变动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而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建立了劳动关系之后,如何履行劳动合同是许多人力资源经理最感棘手的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识别与运用劳动合同的变更,避免劳动争议,这里给你支一招.  相似文献   

2.
现今许多农民外出打工,他们常常被用人单位莫名其妙地单方“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要保护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首先应了解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的法律规定。回.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法律效力的消灭。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双方当事人就不能随意终止合同,除非出现以下两种情况:①劳动合同期满。这表明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不再存续。②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例如企业转产、合并等,只要这些假定变成事实,劳动合同即自动终止。2.劳动合…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2012,(9):66-67
HR来信:我公司某员工因病瘫痪,已经休了一年病假,其劳动合同将于2013年9月到期,现公司欲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要履行劳动能力鉴定及延长医疗期程序,具体该如何操作?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或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依法经协商而达成的书面协议。所谓劳动合同终止指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或者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成就,或者劳动合同一方的主体资格消灭,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及其产生的劳动法律关系归于消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3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相似文献   

5.
周乃兴 《现代企业》2021,(2):114-115
劳动合同中止,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中因主客观因素,出现法定或约定事由导致暂停履行劳动合同,但原劳动合同关系继续存续的劳动状态。我国目前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最高位阶的规范性文件中尚未直接采纳劳动中止制度。与债权合同相类似,中止作为订立、变更、终止、解除等同等重要的环节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却出现罕见的立法空白,导致司法实务大量存在合同不能完全履行的窘况,劳动中止的制度架构紧迫且必要。文章对劳动合同中止制度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其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条件不尽相同、期限规定模糊、法律后果不清等劳动合同中止制度设计的地方立法缺憾,探讨其中的法理,最后以劳动合同法学的视角反思劳动合同中止的制度回应与方案完善。  相似文献   

6.
李鹏 《中国就业》2006,(2):34-35,17
我国《劳动法》第16、19条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建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表示。但是在劳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大量存在着一种相对于劳动合同关系而育的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欠缺书面合同而劳动提供了有偿劳动而形成的劳动合同制度的副产品——事实劳动关系。现在中国农民工粗略统计有1.2亿.主要从事城市建筑业和生产服务业,这些农民工中大多数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事实劳动关系。强迫劳动、克扣工资等现象十分普遍。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如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我国《劳动法》对此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笔者试图通过借鉴其他闰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几项完善事实劳动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案主要反映的是劳动合同终止的问题。与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解除行为不同,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当事人双方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条款,实现和履行了相应的义务,劳动合同即因法定或约定的条件出现而丧失效力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来言去语     
解除劳动合同与终止劳动合同意义不同编辑同志:我们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经常会碰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于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纷争。请问这两者有何区别?李学松李学松同志:解除劳动合同与终止劳动合同的主要区别如下:一、法律概念不同(一)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二)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完全履行,劳动合同关系自然失效,且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未提出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二、形成的法律依据不同  相似文献   

9.
诚实信用原则,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在进行劳动实践时,应当讲究信用,严守诺言,严格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劳动法规定在合同订立、履行及履行后等阶段双方当事人必须讲诚信。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在享受合同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履行义务应当是全面履行,包括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新实施的《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用人单位在法定情形下可以解除劳动劳动合同作出了新的规定,所谓法定情形是指第一、劳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第二、劳动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第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但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本人,如果用人单位未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本人,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承担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加强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实现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之间的良性互动。为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我国企业要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完善劳动合同管理环节,强化劳动合同履行环节管理,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争议案件中有关劳动合同的争议很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合同订立不够规范而在履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纠纷。为了减少劳动合同争议的发生,维护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本文以劳动法律、法规为依据,从订立劳动合同实际操作出发,阐述订立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2008,(4):69-75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雇佣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实践中并非所有的雇佣关系都签订了劳动合同,由此便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了劳动关系。 对于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作了重要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按照以上规定支付二倍的工资外,还应当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自2008年2月1日起,对于依然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将开始受到法律更加严厉的制裁。 在事实劳动关系“终结号”首航之际,企业该如何应对呢?本期邀请了劳动法专家阎付克律师就事实劳动关系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及预防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就当前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以及工资分配中的有关问题,笔者在所在市进行了全面调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高,执行率低。效益好的企业,能够实现职工的合法权益,工资福利,各种保险费的缴纳,职工较为满意,无须劳动合同的制约;效益差的企业,劳动合同规定的内容根本无法实现,劳动合同成为纯粹的形式,重签订轻履行成为普遍的现象;改制企业不履行前身同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签订率高,鉴证率低。被调查的企业70%同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鉴证的仅占签订劳动合同企业的15%。脱离了劳动保…  相似文献   

16.
毕振洲 《人力资源》2007,(12X):70-71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在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某种原因,合同双方或单方当事人提前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可分为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等三种情况。在过去的劳动纠纷案件中,员工不顾单位的利益不辞而别,以及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比比皆是,导致了劳资双方劳动关系的恶化。然而,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里,被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撤销解除劳动合同的占50%以上。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也做出了新的规定,加大了用人单位的退工成本。那么用人单位在今后的日常管理中,应当如何未雨绸缪,合法有效地解除劳动合同,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问题呢? 本期我们邀请了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毕振洲律师给大家就如何应对劳动合同解除所引发的争议问题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一、如何界定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劳动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同时发生,没有劳动合同就没有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以劳动合同为标志。这一界定,为近些年来一些用人单位规避订立劳动合同,以达到规避劳动法上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8.
跳槽法则     
跳槽是人力资本流动的方式之一,易引发纠纷。如何看待跳槽?笔者认为,既不应该鼓励,也不应该限制。但是,跳槽应遵守法律的规定。 一、合法解除与原单位的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者未解除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就跳槽到其他单位,是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此外用人单位招用未解除劳动合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2006,(7X):62-6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在这些改制过程中,出现了买断工龄、员工入股、原劳动合同如何履行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劳动争议。本期我们请到长期处理这类劳动争议案件的专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处理企业变革中出现的劳动争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本市劳动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2002年6月4日,针对上述《规定》发布了沪劳保发(2002)28号《关于贯彻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劳动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标准的规定)的通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