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男性话语是主导,而女性话语权一直被压抑着。女人只能以男人的声音说话,或是干脆处于“失声”状态。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欧茨的代表作《他们》中的莫琳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生活在男权淫威之下的女性寻求自我声音,获取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白鹿原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在这个以男性为尊的社会里,女性的世界黯然失色。田小娥因不甘屈辱的境地,惨死干公公之手;聪慧果敢的年轻女革命家白灵,却被毕政委以清除“叛徒”的名义残忍的坑杀;鹿兆鹏媳妇在理与欲的矛盾挣扎中走向疯狂,被父亲毒死;还有一群谨守着传统礼教的“沉默羔羊”。则被完全笼罩在了男权社会的阴影之下。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学给了我们作家文学很多思考和经验,也给了今天的学者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们把视角从传统的男权社会转向了一直被忽视的女权社会,感受到了在严酷紧致的封建社会下的一股隐秘的力量——女性意识的崛起。之所以在民间文学这个领域研究,正是因为它没有一般作家文学的束缚和禁忌,它更能反映在众生百态下的一个真实的女性魅力,对于我们的研究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黎 《大陆桥视野》2011,(24):113-115
《呼啸山庄》和《荆棘鸟》两位女作家都认为爱情是男女双方情投意舍、心心相印,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反对讲究门第等级的婚姻观念。不同的是,考琳·麦卡洛主张在遵守社会既有规范下的人间之爱,艾米莉主张超越世俗、超人间的灵魂之爱,精神之爱。艾米莉和考琳·麦卡洛的小说都体现出反抗男权制歧视欺压女性、争取女性权利、追求女性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的女性观。不同之处在于,艾米莉的女性意识比考琳·麦卡洛更坚决、更彻底,考琳·麦卡洛认同男权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观点,遵循传统只是反抗其不合理。不公正之处;艾米莉对男权社会却是坚决的反抗,以叛逆者形象出现。考琳·麦卡洛是不完全的女性主义者,她的观点较现实,能够被认同和接受。艾米莉是比较彻底的女性主义者.但是她的观点在当时不会被接受也行不通,只能是绝望的反抗,无力的叛逆。  相似文献   

5.
《盐铁论》的话语特征特别是对话传播具有一种文化的内质和历史的生成性,"贤良文学"与"大夫"对话中儒家话语与法家话语的对立及其引用先贤话语的风格特点,均从话语即文化的的深层蕴涵上表征了汉代文化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体对“人造美女”这类消息的热衷报道炒作,“人造美女”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词语,它业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赞扬、批评、同情、质疑“人造美女”的意见是众说纷纭,热闹非凡,透露了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追求美,是社会的进步。但若过于追求外在的美,则不免受制于男权社会的话语霸权,走到失语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一胎化"政策,无论目标还是手段,均极为严苛。这种政策,为什么只有中国能够推行?为什么是这个时点?为什么是一胎?为什么能延续至今?通过横向、纵向的一系列比较,本文指出仅从人口指标、物质利益、制度结构出发并不能解释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生与演变。其关键还在理念。一胎化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六组理念在同一方向强化建构的产物(发展代替革命、计划先于运动与市场、科学取代传统、国家优于家庭、民族国家取代种族、男权压倒女权)。正是"国家"话语主导建构的人口"危机"赋予了一胎化合法性。而危机本身,则来源于国家政治精英在发展问题上的急切愿望与强烈焦虑。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男权化思维以及女性所得之于男性的观察世界的思维偏见到了必须纠正的时候了。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惯用男性的尺度观察世界,而更多地加入女性的体验于其中。社会发展也越来越加入更多的女性化概念。女性向大舞台转移的同时,开始了较高程度上和较完整意义上的男女共创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潮流的形成,批判男权文化中心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写作从无意识场景走向历史场景,从边缘楔入中心,成为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一道文学——文化景观。笔者从女性主义,女性写作和女性写作与中国当代文学三方面来解读女性写作的场景,解读“新女性”小说。  相似文献   

10.
女性文学课程教学中"性别视角"的运用要做到:了解女性批评话语产生的历史语境;突出性别视角、强调女性自审意识;注意"性别视角"运用的综合性,避免"女性主义"的偏执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立、客观等传统形象的解构和社会建构性的确立瓦解了传统的专家话语独断模式。作为外行的公众被认为拥有经验等其他替代性知识,有能力参与决策,无差别的民主却伴随着邻避主义等问题,掩盖了深层缺失模型。在这种矛盾下,专家话语和公众话语需要沟通和共建。但这一方面需要正视知识传递中的默会知识等带来的隐形困难,另一方面需要重新审视公众的实质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批评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中国古典批评形式"诗话"如何被现代批评话语所取代.二十世纪中国在社会实践中对现代化的追求以及在思想价值领域对现代性的认同,是西方现代批评话语得以在中国移植的历史背景.传统与现代美学价值的对立正是在这种对现代性的构造过程中产生的.八十年代文艺界关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讨论实际上忽视了现代文学批评的这一思想与历史背景.回归传统或重建中国特色批评话语的诉求仍然是现代性思维中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的表现形式,只是将天平倾斜到传统的一端.  相似文献   

13.
张田 《经济研究导刊》2013,(35):280-281
目前,大众媒体对女性形象大肆地夸饰和扭曲,已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为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女性形象在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被严重地符号化。这一方面是因为媒体在市场经济的商业化运作中,利用注意力经济最大化地追求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在社会中女性仍然处于“第二性”地位,媒体的视角也代表了男权社会中的男性主体视角。  相似文献   

14.
明代士大夫在建构家族过程中利用一切可能的元素,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有明一代,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增城沙堤陈氏家族围绕明初入宫为女官的陈二妹进行整合。陈二妹尽管为家族带来了许多实际的利益,但在男权社会的话语中,其在家族祭祀中的位置还是被巧妙地下移,以符合王朝祭祀制度,凸显了明中叶以后地方士人对王朝认同观念的增强。明代地方家族的整合在因应社会变迁基础上不断调适,最终与王朝祭祀礼仪制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力排众议,易胡服,练骑射.军队的战斗力迅速提高,打败了胡人的进攻.其他的国家也纷纷效仿,从此,胡服便渐渐流行开来,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服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便于从事射猎、放牧的满档长裤经过各个时期的不断演变,几乎成为现代男性唯一的下装.当然裤子的含义也由便于骑射、劳作、男权的象征、工业化的需要直至被赋予道德及审美等多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谭笑 《开放时代》2014,(6):214-221
科学中立、客观等传统形象的解构和社会建构性的确立瓦解了传统的专家话语独断模式。作为外行的公众被认为拥有经验等其他替代性知识,有能力参与决策,无差别的民主却伴随着邻避主义等问题,掩盖了深层缺失模型。在这种矛盾下,专家话语和公众话语需要沟通和共建。但这一方面需要正视知识传递中的默会知识等带来的隐形困难,男一方面需要重新审视公众的实质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作为文化传播主阵地的高校,必然承担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学当中。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着较强人文情怀的基础学科,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分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在中国依托革命化与国家化的历史而建构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传统",推动了民间文化在革命、社会运动语境下的改造、重构与复兴。进入21世纪,国家从文化行政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既为隐藏在乡野边陲的各种民俗提供了合法化生存的契机,也为国家化、革命化的文化形式提供了追根溯源的理由。笔者试图将社会主义新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中,探讨民间文化是如何被革命和国家话语所解构、重建,进而形成社会主义语境下的新文化传统,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身份进入国家话语体系。同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传统在话语体系上的结合,以及由外而内、自上而下的文化实践,系统呈现出意识形态、文化行政对社会文化的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9.
母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以血缘为核心和基础构建起来的千年神话,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然而奇异的张爱玲消解了这千年神话,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母性。她通过审母,对女性、对人性进行了重新审视,从而揭示出男权制度下母性和人性的负面。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文学术的学术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反思中国现代人文学术的发展状况入手,提出人文学术的学术性问题。作者通过对传统、20世纪前半叶,以及最近60年相关学术状况的对比,认为人们对最近30年人文学术现状的不满,原因不在于它对古典人文传统继承不足,而在于不同于传统的现代人文学术刨造的缺乏。根本问题在于缺少深刻的、有创造性的学理发明。文章以吏学、哲学中的案例,表明超越传统的必要性,同时也分析了传统考据话语的作用与限制,并简略勾勒出学理性话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