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每年新增劳动力100万人以上,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产生的失业人员也有近百万,农村需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上千万,就业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湖南省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基本解决了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成功实现了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全省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2002年,围绕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十五”期间,全国城镇就业人数增加4200万人,2003年中央确定年度就业目标任务后,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任务。2003年-2005年,年均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36万人,与2002年之前相比,每年多增加2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中已有1460万实现了再就业,其中390万大龄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富民之源,安邦之策,和谐之基。自200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积极就业政策。经过几年的实施。产生了重大的政策效应,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据统计。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全国有1800多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灵活就业人员约占40%。灵活就业成为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陈斌 《辽宁经济统计》2005,(12):20-21,2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也承受了巨大的总量失业的压力。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的辽宁省,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更是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压力尤为突出。研究就业问题的角度有多方面,本文主要从结构偏离度的角度来分析辽宁省的就业潜力。  相似文献   

5.
到目前为止,公益性职业介绍所还是职业介绍的主渠道,也是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走上就业之路的择业场所。在整个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中,公益性职业介绍所占有很大的一块份额;在解决社会失业过程中,还承担着重要的政府职能。但是,进入了WTO后,各项服务业全面向市  相似文献   

6.
《中国就业》2006,(8):1-1
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鼓励扶持他们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是我国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搞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对推动创业促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创业者(广州)》2006,(6):38-43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2002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重点围绕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制定了积极的就业政策,连续3年召开全国性会议,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各社会团体积极发挥作用,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劳动》2003,(4):19-19
密山市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从优惠政策、岗位开发及组织推动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开辟出十条就业通道,有效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98年以来,全市共有12888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再就业。  相似文献   

9.
为了认真落实国家就业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国家提出了由政府贴息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提供贷款的项目,以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资金的问题。本文以咸阳市渭城区2012年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情况为例,论述小额担保贷款对本地区促进就业方面产生的重要意义,分析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就业》2006,(6):F0003-F0003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党和政府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对就业再就业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法规政策.给就业再就业工作以极大支持。全国各地各级党委和政府也按照中央的要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配套法规,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城镇新增劳动力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1.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是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玉溪市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方式。近几年来,玉溪市在实施就业再就业的一系列举措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玉溪特色、富有成效的小额担保贷款扶创业、促就业的成功路子。  相似文献   

12.
王琦 《中国就业》2006,(8):13-13
就业乃民生之本。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项突出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高度重视,中央相继提出许多针对性很强的方针、政策,各地区也出台了不少配套措施,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再就业问题本身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时效性等问题,再就业工作目前还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隐忧。  相似文献   

13.
刘伟达 《活力》2009,(9):58-58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就业收入。由于就业是民生之本.因而失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往往是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或者称“弱势群体”。这些人本来收入就不高,一旦失业有的就基本失去了收入来源而成为新的“赤贫”。据权威部门的专家分析.近年来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首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下岗失业人员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
就业与税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一方面,就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从而为国家财政提供充裕的税源。另一方面,税收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对调节经济发展进而调节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我国现行的促进就业再就业税收政策及效果目前,我国现行的促进就业再就业税收政策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多层次体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优惠政策。从事个体经营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  相似文献   

15.
切实有效地解决下岗失业女工的再就业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南省衡山县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情况的调研,对如何促进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重庆劳动保障》2006,(6):33-34
各区县(自治县、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再就业办,北部新区产业促进局: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05]28号)精神,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重庆市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7.
黄艳 《河北企业》2009,(9):49-50
一、城市农民工的就业模式。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的时代.正值中国城市的经济体制重大变革时期.城市中的就业问题已十分严峻。城市企业的职工已开始面对竞争,下岗、失业也已成为经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这一背景决定了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就业环境。由于我国传统体制下长期的城乡隔绝和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重庆劳动保障》2006,(1):27-3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2002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重点围绕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制定了积极的就业政策,连续3年召开全国性会议,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各社会团体积极发挥作用,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胡海利 《中国就业》2006,(11):21-22
新乡市是河南省的老工业基地,近几年,随着企业改革改制力度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形势严峻。新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中,始终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政策到位,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确保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实现新增就业人员10563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713人,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14784人,累计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65亿元,安置“零就业家庭”455户,就业再就业年度工作目标提前完成。  相似文献   

20.
许丽 《中国就业》2008,(4):32-33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一轮就业高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人们将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如何研究和探讨拓宽再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分流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已成为各地党政部门加快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本文现就如何发挥和运用好“三小”杠杆作用,破解再就业难题的课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与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