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和省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在城市层面落实,需要以城市温室气体核算为基础。城市由于间接排放较多,故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与省级清单编制方法有所不同。考虑到中国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系,需要城市清单与省级清单实现功能对接。构建了中国城市电力消费间接排放的拆分方法,把城市电力调入调出的间接排放拆分为省际和省内的电力消费间接排放,理论上便可以实现城市清单与省级清单的对接,并以江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为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及应用提供理论及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低碳生态理念规划、建设和改造城市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本文分析了石家庄市低碳宜居现状,借鉴城市发展规划的理论,提出低碳城市发展规划首先要对城市碳排放的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然后通过情景分析和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作出决策,制定清晰、明确的低碳城市路线图,确定城市短期、中期、长期碳减排目标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3.
碳审计在总体规划中的角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有国家地区都会受气候变化影响,无一例外.全世界需要要走向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低碳经济"一概念被提出.低碳经济是指一种发展模式,在经济增长中排放最少之温室气体,以高能源效率产出,推动可持续之社会发展.目前我国把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体系作为单元出计量碳排放量之实施经验不多,更没有具体项目把碳审计概念融进我们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内.城市规划建设作为直接影响城市碳排放之决策环节,这缺口必须通过把规划编制过程和手法扩展.最基本任务是把"碳排放审计"概念实施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本文笔者就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流程和规划管理提出建议,深化我国城市规划决策流程,应对气候变化之挑战.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主要关注的还是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的技术目标,虽然评价内容可以分为规划设计评价、实施运管评价两个阶段,但具体的评价体制并未能提供城区在运营阶段的实际碳排放量值的定量评价。要对绿色生态城区在运营阶段对城市整体低碳发展的碳排放减缓贡献有明确的监控方法,必须要建立我国城市绿色生态城区运营阶段温室气体特别是碳排放量的测量、验证与报告(MVR-Monitoring,Verification,Reporting)管理体制。梳理目前有关城市碳排放量度监控方面提出相关的方法,再通过对城区建设管理流程和责任主体的分析,提出一套运营阶段碳排放量测量、验证与报告体制建议。管理体制包括针对我国城区尺度建设项目的 7个排放板块,提出对每个板块的报告主体、核算物理边界、核算周期、核算气体种类、核算运行边界、数据获取方式以及报告指标等要求。同时,为了保障实施,建议明确执行主体层级结构和报告关系,包括对各主体在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要求,建立责任约束效应的测量、验证与报告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迈向近零碳排放与正气候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出了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城市要迈向零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不能只局限在建筑的技术应用层面。从空间与多元化手段整合的要求上,零碳排放的发展需要通过于城区空间层面创新规划、设计、运营路径达到。提出"正气候"的城市项目发展模式,作为未来我国城市通过城区建设更新带来的机遇,迈向零碳排放的手段。正气候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我国城市发展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在我国城市还有20年城镇化的历程中,一方面可以把未来新建城区的碳排放量最少化,同时也要把握城区发展和更新的机遇,以项目带动城市空间(如土地-交通结构)重组、低碳投资,推动市场手段与体制改革,为周边城区带来减低碳排放的外部性效应,从而达到整体净负碳排放的"正气候"效果。迈向正气候的城区发展模式,在实施保障方面需要跳出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传统政策思维,不限于在建筑尺度的设计手段,而要积极探讨在城区空间尺度可以带来的外部性减碳手段,包括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绿色出行、废物零填埋、建筑节能管理服务、城市森林等。与此同时,需要在目前我国法定城市规划与建设流程上提出创新体制,引入动态监控碳排放机制,保障减碳排放目标能够通过法定管理体制贯彻城区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正气候效果。  相似文献   

6.
汪坚强  管力  李海龙  郑善文  戎卿文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3):中插14-中插19
通过规划管控手段推进住区绿色发展是实施生态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现行居住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中尚缺乏生态管控指标,致使住区项目在土地出让和建设开发的规划许可中缺乏绿色生态方面约束.对此,通过分析美国LEED-ND、英国BREEAM COMMUNITIES、日本CASBEE FOR CITIES和我国《绿色住区标准》四大代表性绿色(生态)住区评价标准,结合我国部分绿色生态城区的前沿探索,发掘住区生态建设的核心要素及其对规划管控的启发,研究构建居住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指标,以期对城市住区生态建设的管控和引导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逐渐从理论建设转向实践探索,起主导作用的海绵城市规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发挥的重要作用,然后总结了海绵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重点,最后对海绵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为我国广大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编制提供经验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城市碳排放清单评估研究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芬  毛洪伟  赖玉珮 《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136-139,143
开展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对节能减排和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以深圳市为例,通过清单方法分析主要碳排放源和碳汇,核算排放总量和强度,剖析深圳市碳排放现状和结构,根据定量结果进行空间布局显示。结果表明,深圳市地均碳排放密度处于中等水平,区域整体低碳效果较好,研究区域的土地开发强度、交通组织模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潜力以及地理环境特征等与碳汇的规模、碳排放关联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城乡规划法》中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地位、编制组织、审批与修改程序以及管理规定的分析,结合我国武汉、宁波、保定三个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实践,对新的制度环境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思考,进而探讨了《城乡规划法》背景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方法的创新思路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12):246-247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面对着国际社会巨大的减排压力。本文基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概念,探讨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类别,分别为"绝对量下降或增幅限制目标"、"相比BAU情景下降目标"以及"峰值目标"。通过对现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测算方法的研究,总结了我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预测研究方面采用的典型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室气体清单的碳排放总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