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济南市住区建成环境对家庭出行能耗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济南家庭入户调研数据,构建了以住区建成环境为自变量,家庭出行能耗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本研究在控制了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可能影响的前提下,对家庭出行能耗的构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模型结果显示住区建成环境特征与家庭出行能耗相关,启发我们应该从土地混合利用、小网格街坊,以及步行、公交导向型城市设计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限制家庭出行能耗增长。  相似文献   

2.
以宁波市为例,基于6个住区的598个住宅样本,通过构建包含住区建成环境、家庭特征、居民个人生活方式以及节能态度变量在内的住宅用能分析模型,并将住宅以不同类型进行划分,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比较分析了住区建成环境对不同类型住宅用电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宁波市而言,建筑密度对住宅能耗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容积率呈显著负相关影响;住宅是否有树阴遮挡和靠近水系对能耗影响并不显著;单元式住宅能耗更容易受到室外热岛效应、太阳能辐射等微环境的影响.基于量化分析结果,研究利用模拟分析提出了住区建成环境规划引导措施,以期为宁波市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汽车依赖已成为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为此,整合福州中心城区的社会调查、兴趣点、道路网、公交线路等数据,探究各类城市建成环境特征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土地利用密度与绿色通勤的概率呈倒U型关系,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小尺度街区对步行、骑行或公交出行具有显著正面作用,反映出适度集约利用土地和保障非机动化路权的重要性。②居住地与就业地的建成环境影响不尽相同。住所周边多样化的城市功能将促进居民选择步行通勤;加密单位附近的公交线路不仅会提高公交出行比例,也能为慢性系统改善创造积极条件。③除纳入态度偏好变量外,对单位大院、房改房、保障房住户另行分析可规避居住自选择的干扰。经检验,上述建成环境特征的影响是独立且稳健的。  相似文献   

4.
厘清城市居民通勤出行特征,揭示其内在规律,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天津市居民通勤特征调查,综合考虑智能手机信息化效应,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市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典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的个人属性、家庭现状、住房类型、职住地附近公共交通环境等因素对居民通勤方式与通勤时间作用显著,现阶段地铁分担率较低,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覆盖不足;智能手机的信息化效应对公共交通模式较为显著,对居民通勤时间、路线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促进职住平衡、减轻低收入群体通勤负担、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城市微气候循环的构建,以局地气候的良性循环实现建成环境对大气候环境的动态适应与优化,进而借助气候舒适度实现城市低碳节能的目的。本文基于微气候循环,一方面通过对重庆市的山地城市住区建设实践进行评价,对其与地形、自然环境、微气候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山地住区布局微气候适应性;另一方面,以"热度"、"通风"、"湿度"、"日照"四项影响山地微气候循环的制约要素作为评价因子,总结住区山地布局适应性、山地建筑特征和山地绿化组织三个层面的低碳生态规划模式,通过构建生态绩效的"三维耦合模型",提出"山地城市低碳生态住区规划模式",以达到最终实现住区内热度、通风、湿度、日照四项微气候因子的互补循环,进而达到额外能量微消耗、生态环境微冲击、二氧化碳微排放的山地低碳生态住区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空间重构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数据让城市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对城市居民工作(学习)、购物(休闲)、通勤(出行)及家务四种活动不同程度的影响,认为:对工作(学习)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第三产业的移动网络化;业态多样化;教育方便、及时化。对通勤(出行)影响表现在,出行高频化,使用私家车出行低频化;通勤出行便捷化;通勤出行低碳化。对购物(休闲)影响表现在,网购商品种类的全覆盖化;网购地域的全球化;逛街行为与购物行为割裂化;大数据营销的精准化;支付的网络化、预付化。对家务活动影响表现在家务活动的O2O化。特别是基于城市居民工作与购物活动行为模式的变化,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的四方面特征:加速城市CBD的去中心化;引发城市零售、批发及金融商业空间开始萎缩;加快物流空间在城市周边集聚;未来城市停车用地将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8,(1):9-12
城市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收入群体的职住空间分化与通勤行为差异增加,目前已有研究对于收入对通勤的影响存在争议。基于2014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定量描述和分析了全国、区域和省级尺度下居民的通勤格局,并探讨了居民收入与通勤时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我国城市居民2014年平均通勤时间为20.68分钟,并且存在较大的区域与省级差异。(2)收入对居民通勤行为具有正向的影响,收入越高通勤时间越长。(3)通勤还受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社会经济属性和住房属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7年天津市居民住房与交通状况调查问卷》微观数据,利用空间插值法刻画天津市居民通勤特征,并构建MNL模型分析居民通勤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天津市居民通勤距离由内向外呈跳跃式衰减圈层结构,居住中心性与就业岗位郊区化并存;跨区域通勤以内部通勤为主,侧面通勤、逆通勤为辅;非机动化程度较低,以共享单车为主体的绿色出行模式初现;通勤距离、私家车及自行车、电动车拥有状况、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行为影响显著。基于此,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打造慢行交通系统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出发时间决策是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尽管已有研究揭示,活动安排的制约性(或弹性)可能影响居民通勤出发时间(特别是“错峰出行”)的决策,但多数研究仅考虑工作时间的制约(或弹性),较少从整个通勤链出发分析通勤前后、通勤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弹性对居民通勤出发时间以及“错峰出行”决策的影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现实背景,基于2012年在北京市郊区实施的调查数据,尝试揭示通勤前后、通勤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时空弹性对居民通勤出发时间决策的影响,以证实弹性的活动安排是否有利于居民“错峰”出行.研究结论主要有:(1)居民的通勤出发时刻集中在高峰时段;(2)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城市空间形态、通勤的时空特征等因素对居民早、晚通勤的出发时间决策产生了影响;(3)弹性的活动安排对早通勤出发时间决策产生了显著影响,对晚通勤出发时间决策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将为我国背景的城市时间规划提供实证案例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典型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5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其2000~2010年的样板数据,分析人口密度与居民出行能耗的关系,并通过STIRPAT模型评估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城市空间形态和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居民收入是影响我国典型城市居民出行能耗的关键因子,其次是城市空间形态要素。2人口密度与人均出行能耗呈显著负相关,与欧美城市相比,我国典型城市人口密度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更显著。3当人口密度大于200人/hm2时,其对出行能耗的抑制作用迅速增强,建成区面积对出行能耗的影响不显著,万人公交车保有量的提高会导致居民出行能耗升高。4当人口密度小于200人/hm2时,建成区面积是影响居民出行能耗的关键因子,建成区面积越大,居民出行能耗越高;万人公交车保有量的提高能有效抑制居民出行能耗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分析了供应链配送系统中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应用最优化方法提出了以转运为基础的动态数学模型。模型中讨论了如何动态地集中控制各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库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并给出了按BENGERS方法设计的求解算法。模型中约束方程数量的有限性保证了算法的收敛性。最后,以苏果超市为背景对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孔庆岩  张莹 《价值工程》2012,31(35):223-224
经济学中弹性问题一直是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且弹性理论的应用很广,而且在不断扩大。本文通过总结微观经济学中弹性理论的内容,介绍弹性理论在现实中的各种应用,为广大经济学爱好者理解及运用弹性理论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8,(14):277-278
对110kV红某变电站#2主变A相高压套管介质损耗角tanδ值增长速度异常做了详细说明,并对套管进行了详细的试验分析,结合试验结果对产生这类情况的原因作了分析和研究,可供类似情况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强氯精生产过程中若控制不当,会使物料结晶颗粒过小,造成氯化锅出料结晶差,出黏料,产生废料,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和废水处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分析了企业文化教育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从打造“人本型、民主沟通型、激励型、服务型、学习型”企业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发挥好企业文化教育在物流人才培养中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伟玲  李海平 《价值工程》2012,31(7):136-137
如何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文章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宝同  王琳  郭峰 《价值工程》2012,31(1):275-276
本文建立了场站保障装备管理指标体系,重点对指标体系中各个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风沙是一种以气候为主因的灾害类型,大风是形成风沙的主要因素。地形、降水、气温和沙源也是促成风沙危害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的沙化土地分布特征划分治理区域,通过对其风沙危害季节的风沙扩散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正确评估,统筹设计治理方案,构建防沙治沙的安全格局,能有效地阻止风沙漫延,切断其扩散路径,降低风沙灾害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高技术园区人才流动问题的若干特点,并从制度方面分析了我国人才在园中流动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金龙  陈思作  王颖 《基建优化》2005,26(6):114-116
针对修订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在2001系列规范条件下的可靠度指标偏低,尤其在遇风组合的情况下。远低于规范规定的可靠度指标的情况,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即针对不同的荷载组合采用不同的抗力分项系数。通过大量的计算,给出了修订规范下各结构构件的抗力分项系数取值,以供规范修订和工程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