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2月2日.为期两天半的“第二届航运金融服务国际会议2010”于上海外滩浦华大酒店落幕。在这一大规模、高层次的航运金融会议期间.40多位海事界精英发表了专题演讲.260多位航运金融业、航运服务业有关政府部门以及船公司、全球航运金融服务银行、投资机构、航运服务供应商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2017年12月6日,第19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高级海事论坛之“航运和港口”专场在沪召开,与会嘉宾和代表围绕“‘一带一路’,智慧相连”的主题,就未来航运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港口可持续发展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会专家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海运业的发展机遇不断出现,与此同时,在全球化影响下,港口和航运发展也面临新挑战,加快“智慧转型”,推进“绿色续航”可为全球航运和港口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目前,“绿色”概念,不仅仅为各港口国和国际海事组织所关注,同时日益成为航运业、造船业关注的焦点。航运业、造船业越来越面临企业环保的社会责任问题,“绿色造船”、“绿色船舶”、“绿色航运”,正成为海事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船舶经济贸易》2012,(3):25-25
2011年11月18日至19日.航运、造船和船级社国际三方会议(简称“三方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中国船东协会主办.中国船级社承办。来自国际海事界的重要航运组织、中日韩三国造船协会及国际船级社协会等组织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5.
陈起华 《市场周刊》2005,(22):20-20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5月过后,远洋航运进入了旺季。此时抓紧出单的各大货主纷纷盯紧航运巨头,以防运费上涨的可能。而航运巨头们也面临上游造船价格全面上涨的局面,而造船厂在“加大首付款比例”的要求面前压力重重。在这场船厂和船东之间的价格博弈,牵动着整个航运业的心。因为一旦航运巨头们愿意掏出更多的银子建造新船,就预示着它们可能增加运费向货主转嫁成本压力。  相似文献   

6.
在很多国家,航运企业通过兼并和强强联合,逐步形成少量大型和特大型航运集团。针对当前国内两大航运集团——中外运与长航的合并,结合博弈理论,对航运企业的兼并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在上海落幕的2007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海事狂潮,而会展上的高级海事论坛更是吸引了众多业内专家和学者的眼球,来自国内外造船、航运等海事界的名流在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纵论海事界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造船快速发展,世界造船业整体能力趋于过剩,未来造船、航运市场发展方向等成为众多专家和学者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发展”、“能力过剩”、“市场走势”成为论坛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10月16日,“伟大中国”号VLCC交付.10月30日,国内首制18万吨散货船“河北领先”号交付。在新中国60周年生日之际。河北远洋成了航运和造船备受关注的焦点。而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董事局主席高彦明视兴船报国、航运强国为己任。大力提倡并努力践行“国轮国造、国轮国贷、国轮国检、国轮国保”的爱国精神也随之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9.
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控”)原名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远洋”),2005年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远集团”)发起设立,所发行的H股(01919)和A股(601919)先后于2005年和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和上交所挂牌,此后数年充分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洗礼,业绩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2016年,根据国家整体规划,中远集团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简称“中国海运”)合并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远洋海运”).  相似文献   

10.
《新财富》2013,(6):56-63
在扩张路上一路狂奔的中国远洋集装箱船队,盈利能力一直是其软肋,通过与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对比,可以发现造成盈利能力差距的是它们不同的收入模式,更深层次的,却是它们关键成功因素的巨大差异。马士基航运从顶端组织结构、到内部控制、营业效率、自我变革及持续创新无不彰显着可持续发展之道。“天天马士基”的推出,让作为行业领跑者的马士基为行业重新制定了游戏规则,也将自己提升到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地步。中国远洋必须紧随其步伐,否则盈利将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1.
《财经界》2003,(6)
1.国企资产重组商业航母现身上海滩 2003年4月24日,上海市政府将上海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联合重组为一家超大型的零售集团,合并后产生一家控股公司——百联集团。 2.香港环球航运集团控股本格森集团 2003年5月12日,香港环球航运集团巨资控股挪威航运业“老大”本格森集团。以增强中国  相似文献   

12.
航运     
《船舶经济贸易》2010,(4):54-54
全球两大航运组织合并 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欧洲班轮事务协会(ELAA)日前宣布一项重要决定.该会将与设在美国的世界海运理事会(WSC)合并.并于7月1日生效。ELAA将逐步淡出欧洲的航运业舞台.其在班轮事务中的影响力。将来通过WSC在国际上发挥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国远洋”因亏损百亿而成为2011年度的“亏损王”,2012年半年报公布,其48亿元的“窟窿”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本文分析认为“中国远洋”如此巨亏,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宏观因素的影响,而在于其在全球航运市场低迷下不合时宜的资本扩张、违背财务基本理财原则、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王华 《船舶经济贸易》2008,(11):I0001-I0001
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日益凸显,连续两个月来,航运、造船等实体经济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市场考验。全球海事业在历经5年之久的极度繁荣之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与其抱怨,不如抱团取暖,共御严冬,同舟共济,共度难关”成为“2008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海事界上下游企业共同表达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我国航运市场近年来持续低迷,多家航运企业连年亏损。如何振兴我国航运市场,使航运企业扭亏为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航运企业,主要以中国远洋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航运企业的现状,总结出巨额亏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航运市场的复苏提供借鉴,并且为航运企业扭亏为盈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财富》2013,(6):40-55
2000年,中远集团就制定了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在中国经济粗放型高增长的推动下,千散货和集装箱航运的快速“上规模”令中远集团得偿所愿。2007年,中远集团倾力打造资本平台——中国远洋。虽然干散货和集装箱航运让中远集团的经营更上层楼,但由此形成的粗放型扩张模式也为其今后的惨败埋下了伏笔。为了实现在高收入规模上的继续增长,中远集团选择一味扩张干散货和集装箱两个航运船队,结果是上市5年融资过干亿的中国远洋频繁“触礁”,业绩惨不忍睹,三度成为A股“亏损王”。  相似文献   

17.
航运     
《船舶经济贸易》2010,(11):53-54
中远前三季航线货运量升22% 中国远洋第三季业绩披露,前三季度集装箱航线货运量累计为460.65万标准箱.较去年同期增加21.8%.集装箱航线总收入上升89.6%,为289.93亿元。于散货航运业务方面.前三季度累计完成货运量2.08亿吨,同比增长3.1%。  相似文献   

18.
品牌新闻     
南京医药:冤家路宽 被称为中国医药行业购并“第一枪”的南京市两大医药集团合并工作进展顺利,由南京医药集团和金陵制药集团合并组建的南京医药产业集团将于年底前正式挂牌成立。 两大公司之间的购并重组于今年8月11日开始,目前新公司的人事安排基本完成。合并前,南京医药和金陵制药是南京地区主要的竞争对手,各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合并后,新公司年销售额将在国内医药行业排名第8位,  相似文献   

19.
航运     
《船舶经济贸易》2010,(2):54-54
中国航运市场有了晴雨表四大航运指数在沪首次发布 日前.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次发布了包括中国航运景气指数(CSPI)、中国航运信心指数(CSFI)、中国航运景气预警指数(CSAI)、中国航运景气变动指数(CSCI)在内的四大指数.从而结束了我国航运业长期以来无景气监测预警体系的局面.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航运港口     
《船舶经济贸易》2008,(6):45-45
伊朗国航在厦门港开辟的航线正式开通;现代商船新辟五条新航线台湾直航澳洲;马士基荣膺“最佳班轮公司暨运营商”称号;渤海湾将新增4艘大型豪华客滚船;珠江航运第一港富宁年内动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