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三生”空间内涵与空间范围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土空间开发与城市空间利用可以从"三生"功能空间协调优化的角度提高空间利用质量,但是"三生"空间内涵及空间范围等基础问题的界定还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分析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内涵界定的争议,可以从"三生"空间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三生"空间界定以空间功能为标准、存在复合功能空间、存在非"三生"空间等4个角度讨论"三生"空间范围的界定,并基于区域、城市空间尺度的用地分类划定"三生"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2.
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保护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空间发展的无序和连续蔓延直接改变和影响到边缘区土地利用模式,造成远近郊开放空间和自然风景资源的占有和破坏。亟需从城市规划管理的各个层面对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资源给予积极保护。论文从保护开放空间中自然风景这种重要公共资源的角度,立足于边缘区开放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从城市与郊区共同发展的需求和功能目标,探讨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的保护方法———绿道、非建设用地规划和郊野公园等三种模式,并提出开放空间资源保护和发展的策略———规划控制管理、发展政策引导和社区民众参与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城乡规划和管理单一强调建设用地,忽视了对整个区域起生态支撑作用的非建设用地,对城乡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提出应重新审视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探索相应的规划思路。总结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非建设用地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了其原因。在辨析城乡非建设用地的用地类型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城乡非建设用地的识别方法。最后,基于城乡一体化理论,探索了城乡非建设用地的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数据的沈阳国土空间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年国  王娜 《价值工程》2019,38(14):10-13
在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及应用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后,深入剖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阶段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基于能够获取的海量精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阶段进行城乡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六方面指标体系,采用单要素与多要素相结合的空间分析方法,划定沈阳市区范围内城乡用地的建设适宜性。结合生态红线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并依据功能将沈阳市区划分为生活功能区、生产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保障了城市建设用地选择、粮食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合理需求,满足城市发展建设和指导下层次规划编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城乡空间利用生态绩效的概念和内涵,总结了城乡空间利用生态绩效下降的具体表现.基于城乡空间利用视角,从土地资源的“总量配比”、景观格局的“过程引导”、规划用地的“管理控制”三个方面认识并分析了生态绩效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6.
探索建立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土空间是城镇化的载体与利用对象,国土空间分类往往反映着国土空间利用的目标与意图。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提出新要求。首先回顾并解读了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国土空间分类标准,然后结合新时期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1套体系(国土空间分类体系)、2类管控(建设和非建设空间管控)、5类分工(城市建设空间、城镇建设空间、乡村建设空间、其他建设空间、非建设空间)、4类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保障空间)、多种功能用途"为核心内容的国土空间分类方案,并以北京市和山东桓台县为例进行了试验,以期为新形势下国土空间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城市非建设用地数量、功能与性质的巨大变化,决定了必须改变传统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策略.通过划分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严格确定其边界,并分别予以严格的保护和发展导引,从而协调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和发展的矛盾.生态敏感性分析作为理论成熟、应用广泛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文章以南京市江宁区大连山一青龙山片区为例,选取合适的生态因子和分析方法,研究各因子时地块生态敏感度的综合影响,进而划分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从而阐明生态敏感性分析在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安超 《价值工程》2019,38(7):23-29
以上海市闵行区陆域生态用地为研究对象,对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绩效进行评价,从而达到指导生态用地规划与管控的研究目的。基于生态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不同生态功能区块的空间格局绩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中,生态功能区块的H9、G8、G10和G11的空间格局绩效相对较高。基于评价结果,论文认为提高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绩效,除需要对不同类型生态用地进行保护和调配建设外,还需要对范围内经济社会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引导。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划示方案,论文提出生态保护红线的细化分类及管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用地扩张型总体规划是在紧缺资源束缚条件下,特殊地区的特殊规划,也将是未来我国绝大多数城镇发展或迟或早都会面对的问题,是一个相对前沿的规划编制方式。本文以处于广佛都市圈中南海区大沥镇为例,对非用地扩张型总体规划的编制进行初步研究,主要从城乡统筹、发展转型、产业升级、空间挖潜、制度创新等角度,阐述非用地扩张性总体规划编制所应当关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内容之一。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指明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方向。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2013年广东省"两会"上要求广州要加快发展促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护耕地资源、维护群众权益、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广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的这些新精神,把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的土地管理实践中,着手制定并出台《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将制度改革聚焦在节约集约用地上,提出了100条规范和创新土地管理的具体措施。《实施意见》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强化土地规划计划管理,对民生工程等用地给予政策支持和优先保障;突出城乡土地统筹管理,突出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土地供后监管,促进土地及时、有效开发,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