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住区再生为主导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秉持生活真实性原则,确保原住民回迁率与原生活方式保存度,最大程度地延续了街区长期积淀形成的人文环境。这种保护模式同时通过街区功能多样化,街区基础设施的完善,街区内建筑的保护、改造及重建,街区景观环境的整治等各种手段改善和提高历史性住区的生活品质、激活街区。该模式在我国案例不多,而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却发展较成熟。将两国相关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为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霍珺  韩荣 《城市问题》2014,(1):40-44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公共空间面临的新问题和需求,从建筑学相关理论出发,提出功能置换是影响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形式改造的重要因素,并以无锡市南长街历史街区为研究案例,总结了功能置换中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形式营造的三大特色——空间的复合性、界面的艺术性和场所的历史感,并对营造方法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城市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和象征,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气氛.历史街区保护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兼顾历史与现在、物质与非物质关系,同时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继承与更新等多方面的关系.中国一汽历史街区是长春市的重要历史街区,在保护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其价值和现状,从强化空间景观规划、建立...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存量时代更好地保护和更新历史街区,本文从现有更新模式的局限性和开放建筑理论的核心概念两个维度展开分析研究,由此明确了新方法为历史街区更新赋能的理论基础,并最终提出了以济南市斜马路街区为例的更新设计方案。该方案针对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引入了新颖的层级概念,确保了更新设计的灵活性和耐久性,为未来历史街区的更新保护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8,(8):13-15
为了更好的推进国家发展特色小镇的政策背景,本文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基于全国大力发展特色小镇规划大背景,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本文以大连庄河兰店乡集镇的规划设计为例,依据北方城镇发展特色,基于新城市主义理论,把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和发展模式作为研究重点,完善兰店乡集镇的基础设施配套,高效的促进集镇的产业发展和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一个适合集镇发展的空间形态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茜 《价值工程》2012,31(28):107-108
传统商业街区作为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商民们长期的巨额财富运作积累和聪明智慧的结晶,是灿烂的商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本文论述了传统商业街的物质空间形态,剖析了传统商业街的深厚价值。对传统商业街的空间构成方式、街道空间特色、商业建筑形态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8.
于超 《价值工程》2012,31(14):74-75
哈尔滨是地处祖国东北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城市以她独有的魅力,在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浓重的色彩。历史街区是传承本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本文结合之前中央大街改造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以新一轮中央大街历史街区改造方案为例,阐述了在中央大街历史街区的改造中应如何做到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结构,推动城市更新,提出了一些方法和设计案例,以求为今后哈市历史街区改造提供些许参考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商业化开发已成为提升历史街区活力的普遍方式,但随之也带来了如商业化过度严重、原住民流失、生活原真性消失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以重庆市磁器口历史街区为研究案例,从外来活力表征与内在活力表征分析该街区活力现状及问题,最后从原住民社会形态、街区环境、商业缓冲区建设方面提出街区活力优化策略,以期为基于商业开发的历史街区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传承城市文化的历史街区,迎来了新生。本文选取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邯郸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串城街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探讨历史街区的再生性保护方法,以"保留历史文化要素——重塑历史文化脉络——植入现代商业功能"为脉络,并以控制建筑风貌、建筑颜色、建筑高度为依托,最终重现历史街区,达到历史街区再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玉顺 《价值工程》2012,31(3):53-54
在回顾我国既往旧城住区更新思路的基础上,以六榕寺社区更新为例,探讨街道空间在社区更新的重要性,通过整体性、人性化、可步行和文化性的街道空间的营造达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牟燕川  张贝蒙 《价值工程》2012,31(21):95-9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裕,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变得丰富,人们开始寻找历史的记忆点。在这个背景下,城市历史街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等的落后,历史街区暴露出很多社会问题,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另一方面,它们是城市历史的记忆点,是人们认知城市的媒介。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延续城市的文脉,又要给该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宽窄巷子作为历史街区改造较成功的案例,文章着重阐述了其在进行街巷空间的改造时,所用到的两种方法及其他们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玮男  曹阳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1):132-134
针对人口老龄化急速发展现状而进行的老年居住社区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的研究基于社区养老模式,试图从公共空间(而非老年住宅)视域探讨适宜于老年人生理及心理需求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问题,并通过传统分配型社区的相关案例研究,提出老年居住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路,为分配型社区的公共空间改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29):197-198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体验式消费已经逐渐成为引导人们商业活动的主体。人们的购物行为已经不仅仅是购买商品,享受优质的服务水平,还与交往、观光、娱乐密不可分。文章尝试以深圳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海岸城片区的商业街外部公共空间为例,从使用者行为模式的视角来分析商业街室外公共空间形态的要素与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7,(1):93-95
文章通过对《建筑模式语言》及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试图从亚历山大在空间研究上的方法中挖掘出大山包传统民居中的一些特有的建筑模式语言,以求运用这些模式设计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人性化的建筑。在对大山包旅游村落进行了详细调研之后,梳理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7):186-188
以行为观察法为基础,调查问卷法为补充,通过对芜湖市鸠兹广场中使用人群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探讨,从人的体验出发为设计提供依据,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张大玉  凡来  刘洋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1):38-44,封3
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将空间句法的模型应用到公共空间的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中,利用视域分析、深度值和整合度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合实地观察法,构建出由三种空间句法模型组成的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评价体系.分别对潜在可提升的公共空间、不同人群活动行为特征以及活力和功能未匹配的空间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有待提升的空间,并结合空间使用者的行为需求,总结空间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提升对策,以指导具体的公共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我国房价高企,住房负担日益加重,不同地区居民购房能力差异较大等问题,分析了现有居民住房购买力测算方法,将住房价格与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区域发展水平、住房市场的供应结构、信贷水平等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测算思路和方法,并以我国35个大城市为例,对2009年城市居民住房购买力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不同地区城市居民的住房购买能力的比较,分析城市居民购房能力的区域不均衡性问题,为制定相关住房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楚婧  晁恒  李贵才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1):118-124,封2
基于米歇尔·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的视角,以深圳市平山村流动摊贩为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活动日志调查等质性研究方法,解读流动摊贩面对空间管治政策的生存韧性和社会空间建构.研究发现:在政府对非正规经济和非正规空间的双重限制与规训下,流动摊贩对就业与社会生活空间两方面都采取了反规训战术,就业空间的实践中不仅包括嵌入、伺机而动的抵制战术,还包括协商与印象管理;社会生活空间的实践中构建了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同时也有身份构建与认同、消费升级与改写及地方感的生成.对流动摊贩日常生活实践的关注,对理解和管理流动摊贩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也展现了城市高质量发展进展中对实现空间正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王玲  刘翀 《价值工程》2022,41(7):1-3
当前正值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特殊过渡时期,本文充分认识新时代下国土空间改革对乡镇层面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沈北新区黄家街道为先行,立足三生协调发展思想,率先探索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新路径,以期为量大面广的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一定的范式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