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非遗的价值意义和博物馆的职能入手,以蜀绣为例,分析了非遗和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以及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认为非遗对博物馆来说有着提高展陈价值、促进自我革新和丰富文创产品的作用,博物馆也发挥了提高非遗经济收入、扩大其受众面和充当其教育宣传窗口的作用。同时,文章从完善场馆设施、培养驻馆非遗传承人、打造研学旅游教育基地、打造城市旅游符号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并深入分析非遗和博物馆的相互作用,研究“非遗+博物馆”模式在扩大博物馆服务对象范围、促进非遗的营销和发展、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以及展示地域乃至中国多元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为文旅融合下日益兴盛的“非遗+博物馆”共享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分析非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价值,并结合非遗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深入探讨文旅融合下非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包括加强非遗保护、强化当地民众和游客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构建文旅融合长效机制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卫红 《西部旅游》2024,(2):8-10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非遗传承保护与旅游融合开发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形式受到广泛关注。非遗传承保护与旅游融合开发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此,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法,结合陕西非遗文旅案例,探索总结出博物馆模式、舞台演艺模式、产业园模式、主题公园模式等六种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以期为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琼  龚曦 《当代旅游》2022,(9):13-15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非遗文化传承与建设。基于实地考察调研,本文阐述常德桃花源非遗独特优势和传承现状,结合新时代“国潮”元素传播优势,做好“非遗+国潮”IP形象、宣传推广、文创设计等工作,提升景区非遗文化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弘 《西部旅游》2023,(14):1-3
<正>“藏羌彝走廊”是我国重要的民族迁徙廊道和重要的商贸交流通道,区域内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文化遗存众多。同时,“藏羌彝走廊”旅游资源供给充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区域优势产业。新形势下,需要深挖非遗的现实价值,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路径,使其更好地服务四川“藏羌彝走廊”乡村文旅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6.
余洁 《西部旅游》2023,(9):61-63
<正>为进一步推广客家茶文化,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茶叶协会与旅游协会在每年共同举办“客家炒绿”活动,以此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实现平远县资源高效整合、获取更高经济效益。客家文化与茶文化品牌运营的融合,是平远县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但就目前来看,平远县客家文化与茶文化品牌运营的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文章提出了促进客家文化与平远县茶文化品牌运营融合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在我国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农村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提升。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不仅煤矿资源丰富,而且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旅游景点。近年来,为了推动山西旅游业快速发展,山西省政府采用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力争打造“乐水、尚城、崇山”旅游品牌体系,开启了山西省旅游发展的新时代。基于此,文章立足于乡村振兴视角,以山西偏关县老牛湾景区建设为例,对山西地区文化旅游建设路径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缪炜  徐晔 《当代旅游》2022,(14):10-12
市场需求、市场关联、技术推动,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推动力。文化旅游企业应把握好底层逻辑,积极创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依据市场供需合理设定现代网络营销策略,开拓“技术+空间”特色创业创新空间,从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博洲 《西部旅游》2022,(19):19-23
文章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模式为目标,根据“艺术+旅游”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结合世界各大旅游强国“艺术+旅游”产业发展经验,浅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对发展“艺术+旅游”新型业态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进行论证,并据此提出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中国艺术山脉”的构想及可行性建议,以期从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角度,打造一个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全球产业价值的“艺术+旅游”全新形态,为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及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新参考、探索新模式、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何伟  毛昉偲 《西部旅游》2023,(20):32-34
<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着重大意义,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探索出新的路径,助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优化。“旅游+乡村体育赛事”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能够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向。基于此,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超”及“村BA”赛事为背景,围绕“旅游+乡村体育赛事”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川菜非遗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川菜非遗是文创产业的重要文化资源,其文化附加值高,文化再造性强。同时设计、开发非遗文创产品是川菜非遗创新传承的必要手段。本文探讨了川菜非遗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研究了川菜非遗与文化创意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现代文化传媒业、互联网技术以及教育培训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推动川菜非遗与文创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妍 《西部旅游》2022,(17):22-24
村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俗文化。赣南客家地区古村落数量多、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但大多数客家古村落存在着位置偏僻、“空心化”严重、传统文化流失等问题。文章基于民俗学视角深挖客家古村落的民俗文化内涵,并针对客家古村落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一是注重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二是制定科学完善的古村落编制规划;三是立足于民俗文化,开发相关旅游项目;四是盘活传统文化,采用联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源  余燕 《西部旅游》2022,(18):75-77
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文旅融合逐渐受到关注。四川省泸州市是川南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融合视角下,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外宣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地方非遗特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对外传播,为泸州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文章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及难点,并结合实例探究泸州非遗外宣文本的英译策略,以期扩大川南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助力川南非遗走出四川。  相似文献   

14.
舒畇溦  孟凯宁 《西部旅游》2023,(19):106-108
<正>文章利用叙事理论探究非遗小镇旅游服务策略,构建更加健全的服务体系,丰富小镇的文化内涵,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实现非遗文化的创新式传承。首先,分析叙事理论在非遗小镇旅游服务系统中的基本作用;其次,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解构非遗小镇服务叙事的途径与特点,梳理旅游服务的叙事设计步骤;最后,推导出非遗小镇旅游服务的叙事设计策略,并立足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构建以服务设计为指导思想、叙事性文旅服务为载体的设计闭环,有效助力非遗小镇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旅游发展有着巨大潜力,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亟待探索最佳的途径.创意产业能够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而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极力推崇和大力发展.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能够有效地改变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现状与趋势,其次探讨了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文化创意的基础与意义,然后提出了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应采取集群式发展的模式,最后,以湖南张家界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为例,就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紫璇 《西部旅游》2022,(21):54-56
澳门非遗是东西方文化在澳门经过冲突、融合、传承而形成的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当前,澳门旅游业不断发展,但当地的非遗旅游还未得到高质量开发,未出现具有竞争力的非遗旅游产品,非遗旅游发展水平不高。因此,文章从澳门非遗旅游开发入手,采用RMP分析模式,分别从澳门非遗旅游资源、非遗旅游市场和非遗旅游产品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在分析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探究澳门非遗旅游开发现状,并提出开发策略,以期推进澳门非遗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乡村旅游与农村商贸流通融合发展将有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升级。目前,乡村旅游与农村商贸流通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如融合联动发展模式尚未完全形成、深度融合与产业链延伸不足、支撑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人才不足等。据此,文章提出完善“旅游+流通”服务体系、延伸拓展产业链、数字赋能推进“旅游+流通”双向深度融合、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与治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策略,以期推进乡村旅游与农村商贸流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通过渗透、交叉的方式融为一体,逐渐演变为新兴的产业模式。该模式重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独特性为根本、以文化价值为灵魂、以旅游产业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文章在此背景下对陕西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模式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究和分析,基于曲江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分析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针对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凸显我国民族特色的重要元素。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内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遭遇诸多困难,直到近几年,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才日渐得到重视。其中,非遗的保护传承是实现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非遗资源与旅游业的有机组合,是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渠道。通过非遗项目的开发,可以为旅游业增添新的盈利点;而旅游业同样能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添砖加瓦"。本文以延安非遗项目为例,结合其非遗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延安非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纵向开发非遗资源、整合非遗文化与旅游资源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探讨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前提进行有所侧重地开发,推动当地非遗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全域旅游的定义入手梳理了全域旅游理论的具体内容,并对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认为发展全域旅游必须依靠县域融媒体中心来扩大宣传,需要整合区域内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产业活力、塑造独特的旅游文化,从而保证“旅游+”模式成为区域经济主要特色。同时,应紧抓旅游示范区工作,形成以点带面的引领效果,最终构建起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