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已成为亟须解决的焦点问题。文章基于"两控区"政策,以1995—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来分析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并在此模型中加入外商直接投资(FDI)相关指标,分析环境规制和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两控区"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作用主要表现为"两控区"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是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弱,对西部地区有抑制作用;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此作用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减弱。这表明在"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下,加强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力度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环境规制、FDI和经济增长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云南106个县为例,对地方财政分权如何影响县域经济增长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分权与县域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关系,地方财政分权主要通过影响财政支出行为进而影响县域经济增长;以上级补助为主的财政支出分权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以上解支出为主的财政收入分权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主要取决于经济环境所决定的财政支出行为。进一步挖掘发现,地方财政分权影响县域经济增长传导过程中的财政支出行为存在明显的经济行为依赖和地区特征依赖,其中:前者表现为投资和消费增加以及城镇化推进,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改变财政支出行为,提升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财政努力;后者表现为越是重点发展或富裕地区,越有利于财政分权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作用的改善,但针对民族、边境等特殊地区却不然。最后,文章提出了强化地方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增长引导和激励作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发展、财政分权与地区经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28个省份1990-2004年的数据进行面板分析,考察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以及与金融联系紧密的财政分权对于这种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中部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却没有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良性机制.而财政分权对金融发挥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也各不相同,其中仅在东北地区和西部有利于金融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他地区则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还考虑了金融政策因素,以及经济的非国有化等反映市场经济制度的变量对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影响.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区域金融的角度协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地理区位异质性下产业集聚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增长的框架,对要素禀赋、创新投入、制度因素、生态保护、交通条件、对外开放六个因素如何对产业集聚产生动力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通过采用空间SD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地理区位异质性可以对本地区的产业集聚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产生影响;产业协同集聚亦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产业协同集聚较好的区域周边也存在着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较好的区域。基于此,提出更好发挥人力资本优势、改变制度变迁方式等政策含义,以期更好地发挥黄河流域在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劳动生产率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地认识地区劳动生产率的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各级政府制定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有所偏重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首先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按劳动生产率对全国各地区进行区域划分,然后按区域考察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潘林伟  马迪  吴娅玲 《技术经济》2017,36(10):114-122
把金融效率分为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采用2001—2015年中国八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验证了政府干预对上述相关性的影响。全国整体层面的检验结果显示:资金聚集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金分配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加入政府干预变量后的检验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影响了区域金融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效应的释放,且这种影响同样存在区域差距。这表明,具有不同发展初始条件的区域对金融政策的实施和调控具有异质需求,地方政府应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经济增长转型及政府职能转变,选择合适的金融领域实施相应政策,有效提高区域金融效率,支持经济长期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7.
从长远来看,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们的主攻方向.财政对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调节资源配置;二是均衡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财政对策是: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制定合理有效的区域性税收调节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投融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彭耿  刘芳 《技术经济》2012,31(5):103-108
通过缩小研究对象的区域范围来控制地理因素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影响,利用1994—2009年湖南省14个地区的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基于变系数模型检验、随机系数模型检验,选择似不相关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14个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多数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
省及省以下财政分权与省际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重点检验了省及省以下财政分权对省际人均GDP增长率的影响,发现省级财政分权和省以下财政支出分权对省际人均GDP增长率影响为正,省以下收入分权和财政自给率对人均GDP增长率具有负向影响。根据不同区域地理状况,本文同时将总体样本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检验了财政分权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样本研究也支持了省级财政分权和省以下财政支出分权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的观点,省以下财政收入分权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正相关,与中部和西部地区负相关,省以下财政自给率对中部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财政分权无疑对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采用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198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分权对省际名义人均GD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总体上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支出分权比收入分权对经济的影响更大;财政分权对各区域经济影响不同,财政分权的系数西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居中,东部地区最小,表明财政分权将会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和中部地区较东部地区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方法,对江苏13个地级市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8年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地方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正相关关系,但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各个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提出实行倾斜的政策可以提高江苏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江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缓解区域经济的差异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对我国省际政治协同度进行测度评价和时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加入公共资本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和实证分析了区域异质性视角下政治协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1我国政治协同度呈现出了显著的区域特征且不平衡性较强,政治理念定位和地理临近性是其重要影响因素。2在政治资源配置视角下,区域政治协同可以通过政治趋同效应和政治良性互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3整体而言,政治协同度对后发省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比其对先发省域的作用更强;当两个省域属于地理邻近区域时,政治协同度对先发省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当两个省域具备共同经济区位比较优势时,政治协同度对后发省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3.
沈伟 《经济师》2008,(11):75-76
目前关于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主要以barro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及davoodi和zou在barro模型基础上得到的多级政府支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这些理论模型虽然精确刻画了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但是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实证研究模型却存在两个缺陷:首先,只能从财政支出角度描述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不能反映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文章从财政职能角度入手,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分为资源配置效应和制度环境效应,并分别将其通过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来反映。这样就建立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实证研究模型,解决了文献中实证研究模型理论基础的两个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以金融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需厘清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基于2002 ~ 201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不同区域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金融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实体经济增长,且东部地区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国家普遍实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章运用1995—2013年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地区经济增长收敛微弱,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金融支持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农村商业银行在研究所在地区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服务和资金向具有区位优势的涉农经济组织倾斜,发现和培养优质客户群,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和自身业务增长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有利于避免地方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中存在的经济政策不连续、发展目标偏离和资金制约等弊端。同时也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业务。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1985—2009年中国大陆25个省份的财政分权、户籍制度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考察了户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户籍制度对财政分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作用。通过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显著,且户籍制度不但削弱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加重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此外,户籍制度还使得省以下财政分权中的部分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生了逆转。  相似文献   

18.
程瑜  王玉玲  阎敏 《经济问题》2012,(7):122-125
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依靠区位优势在产业结构升级中体现,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资源补充和产业引导功能。西部地区的开发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充分发挥FDI的作用,引进外资和技术实现产业结构整合和区位优势。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实现FDI与区位产业发展优势的有效结合,引导FDI的溢出绩效和产业收敛效应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政策制定的关键。以陕西区域经济增长数据为背景,分析了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FDI的作用还需要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中不断强化,在政策上进行有效调整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鉴人口密度的概念,构建人力资本密度变量,并将其分解为地理空间密度和人口结构密度两个指标,建构知识生产函数,使用我国2003—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力资本密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人力资本密度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地理空间密度每提高1%,人均产出将提高0.07%;人力资本人口结构密度每提高1%,人均产出将提高0.45%。(2)分地区计量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密度两个维度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在西部地区,这两种效应的影响都不显著;在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地理空间密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抑制影响,而人口结构密度则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应继续扩大教育规模,提升教育质量,通过教育这一“内生型路径”提高人力资本密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鼓励人才合理流动,通过人才转移的“外生型路径”加快提升地区人力资本密度;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优势,提升区域优势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贾果枭  李良 《经济问题》2001,(12):62-63
从长远来看,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们的主攻方向。财政对地区均衡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调节资源配置;二是均衡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财政对策是: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制定合理有效的区域性税收调节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投融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