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旅游网站、旅游软件、社交平台等获取关于广西桂林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文章以游客发布的关于桂林的网络游记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ROST CM6.0软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选取的游记进行高频词汇分析、网络语义分析、情感分析等,并对游客感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了解游客对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情况,分析桂林旅游业的优势和不足,并指出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工具整合和推广旅游资源,旨在使桂林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优化桂林的国际旅游胜地形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两岸综合旅游网站、旅行社网站及台湾旅游官方网站的内容分析,提炼出互联网传播的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主题:自然生态、度假、乡村、文化、城市.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各类网站构建并传播的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不同.研究结果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与其说是一系列旅游产品的组合,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组实践。以此为基点,文章从符号表征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释其中所发生的意义生产、嬗变和争斗的过程,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心理3个层面的概念,并具有以下特征:群体共享性和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规范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符号表征功能的运作,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意义就在于规范和组织旅游目的地社群和旅游者群体内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4.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与推广模式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52  
黄震方  李想 《旅游学刊》2002,17(3):65-70
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及其认知的多层面性,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过程,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模式。作者从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组织、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旅游目的地形象载体与形象推广整合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旅游目的地推广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与其说是一系列旅游产品的组合.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组实践.以此为基点,文章从符号表征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释其中所发生的意义生产、嬗变和争斗的过程,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心理3个层面的概念,并具有以下特征:群体共享性和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规范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符号表征功能的运作,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意义就在于规范和组织旅游目的地社群和旅游者群体内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6.
柏林 《西部旅游》2024,(5):34-36
文章探讨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品牌建设的策略,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与品牌建设需综合考量文化传承、自然环境、社区参与和营销策略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等资源,塑造独特的地域形象,可以提升目的地的文化吸引力;充分发挥乡村的自然环境优势,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可以实现品牌定位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注重社区参与,加强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交流,可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和归属感;巧妙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采用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可以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7.
黄文泓 《西部旅游》2023,(21):23-25
<正>文章通过分析携程旅行网上2010年至2021年的游记数据,构建专属的分词词库,利用ROST文本分析和克里金插值法深入探究重庆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的时空演变,进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重庆区域内游客的感知从块状集中逐渐走向辐射式均匀;第二,人文类吸引物一直是重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核心,但其内部结构在不同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城市建设和山城文化是吸引游客的新亮点;第三,游客的旅游方式逐渐从以观光为主的被动旅游向以参与为主的主动旅游方式过渡。  相似文献   

8.
旅游动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了旅游动机、目的地形象和旅游者期望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大陆居民赴香港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旅游动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期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显著影响情感形象;(2)旅游动机直接正向影响目的地的认知形象和旅游者期望,并通过目的地的认知形象对旅游者期望产生间接影响;(3)目的地的认知形象直接正向影响目的地的情感形象和旅游者期望,并通过目的地的情感形象对旅游者期望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苏州古城围绕本土生活方式打造目的地品牌,为苏州传统的“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旅游目的地品牌赋予了新内涵,一种围绕“苏式生活”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被逐步建构起来.在致力打造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过程中,目的地形象对其品牌个性究竟有何影响?如何依托目的地形象发展目的地品牌个性?针对这两个问题,论文简要回顾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品牌个性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采用深度访谈、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方法”,一方面,依托质性材料,采用扎根理论分析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品牌个性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根据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对其品牌个性的建构效应.研究表明:游客对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主要包含游憩功能、空间格局、文化氛围、文化创意、文化功能5个方面,而游客对其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认知则主要体现在生活氛围、生活状态、生活品质3个维度.在依托“苏式生活”推动旅游目的地品牌化进程中,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形象5大因素对其目的地品牌个性均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依托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建设,培育和发展生活方式型目的地品牌个性的导向和对策,为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0.
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旅游文化的展示及其形象管理关系着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荔波小七孔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本文分析了荔波小七孔旅游文化展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讨论了其形象管理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易瑜 《西部旅游》2023,(14):29-33
<正>文章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对湖南省常德市游客感知形象进行分析,利用Rost CM6软件对游客评价与游记进行高频词分析、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常德旅游地整体感知满意度较高,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对此,常德应深度挖掘善德文化,打造善德文化旅游IP;充分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景区景点数字化建设,打造智慧旅游目的地;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打造良好的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分别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阐释了目的地形象。本文通过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官网传递的投射形象和旅游评论网站上的呈现的感知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在形象主题方面存在差异,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认可度表现一致,对民俗文化却存在较大差异;(2)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在情感倾向上较为一致,都以传达积极情绪为主。…  相似文献   

13.
旅游形象研究对资源相似型旅游目的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政府宣传形象纳入资源相似型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研究范畴,并选取资源禀赋高度近似的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为案例,实现游客感知与政府宣传旅游形象对比,选择两地游客网络游记与政府宣传网络文本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IPA模型对两地游客感知与政府宣传旅游形象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吸引物形象维度在资源相似型目的地旅游形象中具有“非敏感性”;资源相似型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与政府宣传旅游形象呈现出“差异—趋同”特征;资源相似型旅游目的地在“认同—错位”和“差异—趋同”效应的叠加作用下,具有各自的优势旅游形象维度。  相似文献   

14.
Xiang 《旅游学刊》2013,28(2):20-22
目的地形象在过去近40年中一直是旅游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①②③.早期的目的地形象研究偏重于形象的概念界定、测量方法④和形成过程⑤⑥⑦.近年来,目的地形象研究在理论构建和研究方法等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着重介绍几个笔者参与或关注的最新研究视角⑧,包括目的地形象演进过程、基于形象的目的地定位、形象分布形态和目的地形象与信息搜寻等,并对未来目的地形象研究走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提炼准确、简洁、上口的促销口号,强势推出当地旅游主题形象,是现代旅游市场促销的重要手段。三年前,我们推出了忻州第一个旅游主题形象促销口号——“忻州山水关,京津后花园”。这一口号沿用至今,已得到了广泛认同,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宣传效应。三年后的今天,忻州旅游产业发展无论从内涵上还是在外延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政策导向上看,市委、市政府将我市“十一五”经济工作战略重点,由过去的“煤电铝、林草牧、山水关”深化为“煤电铝化、林草牧加、山水关城”;从市场拓展上看,虽然京津游客仍占主导地位,但长三角、珠三角等远程客源已大大拓展。为了适应这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打造忻州和谐旅游目的地新形象,我们拟推出“五台圣境,五福忻州”旅游形象宣传促销口号。下面就此谈点看法,以期引发讨论、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6.
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   总被引:76,自引:7,他引:69  
宋章海 《旅游学刊》2000,15(1):63-67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旅游整体营销理念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旅游者角度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并提出了正确运用旅游地形象要素进行形象策划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是国际商务和国际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目的地形象是旅游领域的重要概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上,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对于产品和旅游目的地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目前,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研究基本上是独立的,文章在全面回顾两个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两概念定义、理论基础、形象主体和客体、形象内容等方面的异同;根据对国家形象、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研究中的其他社会心理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整合这些变量的旅游意向模型以及相应的三个命题,以引导下一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旅游经历的目的地吸引力感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旅游经历对旅游者目的地感知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文献从感知形象和感知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出现从目的地感知吸引力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目的地的初游者和重游者代表着两类具有不同旅游经历的目的地游客,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二者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感知及其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地感知吸引力包含了整体环境吸引和观光体验吸引两个维度,重游者在整体环境吸引上的感知显著高于初游者,二者在观光体验吸引的感知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基于国外文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及实施途径是现今旅游研究中的重要方面,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本文综合国外各阶段的有关旅游目的地研究成果,在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的基础上,对目的地形象测量所采用的质化、量化及综合测量方法做了较全面的梳理与归纳。  相似文献   

20.
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鹏熠 《旅游学刊》2012,27(2):72-79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由旅游企业经营所引发的社会责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学界关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文章将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6个方面,将目的地形象划分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方面,并构建了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的影响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在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形成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经济责任、环境责任、游客责任、员工责任和法律责任对认知形象有正向影响,游客责任、员工责任和慈善责任对情感形象有正向影响;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不仅对游客忠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通过游客满意对游客忠诚产生间接作用.相比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对游客满意和忠诚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