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718户职工家庭的实地调查数据,研究了林区职工家庭的职业分化状况,并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职工家庭职业分化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有单位是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的主要就业领域,而非国有单位也已成为一个重要就业领域;家庭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家庭社会关系、家庭所在林区对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职业分化类型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积极引导林区职工家庭职业分化、重视林区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完善林区养老保障体系及职工家庭劳动力应诉诸于家庭社会网络捕捉机会和资源以改善自身就业状况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2001—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局职工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并采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改革进程对不同收入组林业局职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持续推进有利于职工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改革进程对高、中、低各收入组林业局职工工资性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越高的林业局职工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进程中获益越大。因此,提出继续深化改革、关注天保工程资金在重点国有林区创造就业岗位及增加职工收入等方面的经济社会效益、关注中低收入职工群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伊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伊春为例,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具有发展模式种类多样但重点培养特色产业、产业链初步形成且产业布局趋向合理、建立多种类型的生产基地且品牌建设凸显地域特色、围绕培育特色产业而发展技术推广服务等特点,同时存在发展规模较小、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缺乏人才人力支撑等问题,以及体制、资金、原料、技术、观念、政策等制约因素。基于重点国有林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重点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必须采取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精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技术人才队伍;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品品牌影响力;深化国有林权配套改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升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有林区是以森林资源为主体资源的特殊区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地区。目前国有林区区域系统内的经济、生态、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发展处于一种非协同、非可持续的状态中。因此对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何调整区域内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系统协同发展上,努力探索三者协同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在参阅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系统的概括,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区域经济研究理论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找到适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发展的新出路。运用Arc GIS及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Geo Da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对1998年至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研究。利用已经完善的ESDA分析方法即Moran I指数、Moran散点以及LISA显著性水平图,来揭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差异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各林业局的经济呈现了正自相关的发展态势,低低类型的经济发展地区分布不集中,数量不多,但是高高类型的经济地区较为稳定并且开始逐步形成了高经济产业集聚区,而且经济带动作用有所显现。基于研究,提出加强重点扶持力度,带动林区整体经济发展;加强重点扶持力度,带动林区整体经济发展;加强重点扶持力度,带动林区整体经济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国有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客观背景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龙江国有林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国有林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林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效应为0.394;其次是身心健康状况,影响效应为0.197;最后是家庭工作环境,影响效应为0.18。第二,社会经济环境对国有林区居民的家庭工作环境及身心健康状况都有显著影响,影响效应分别为0.34和0.37;社会经济环境借助对家庭工作环境和身心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进而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间接影响效应为0.07。第三,林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对其家庭工作环境有影响,影响效应为0.15,并借助家庭工作环境因素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发挥间接作用,间接影响效应为0.03。根据模型拟合结果及黑龙江国有林区客观实际,围绕小城镇建设、经济转型、保障民生等提出改善国有林区面貌、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有林区是以森林资源为主体资源的特殊区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地区。目前国有林区区域系统内的经济、生态、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发展处于一种非协同、非可持续的状态中。因此对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何调整区域内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系统协同发展上,努力探索三者协同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在参阅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系统的概括,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参阅了大量现有研究成果中关于贫困脆弱性理论与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了多层次随机回归分析方法,在社区与家庭两个层面进行变量设定,利用HLM7软件实现了模型建立,应用2012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9个林业局的林业职工家庭调查的横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规模、家庭负担比、是否在林场或经营区对家庭贫困脆弱性呈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家庭资产指数、社区人均收入水平对家庭贫困脆弱性呈负向影响。依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国有林区生态功能区建设以及二期天保工程建设期间,应充分重视林区的民生工程,重点建设林区社区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强林区职工的生计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功能区的黑龙江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和黑龙江国有林区在现代化发展中的生态地位,重点探讨了黑龙江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路径,提出黑龙江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应以发展林区生态经济为基础,以保护、修复和提升林区生态功能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谋求林区合理物质需求和生态需求"双赢"为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根据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建立了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的影响因素与政府供给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森林生态供给投入、森林生态政策、社会经济环境、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影响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的关键因素。森林培育技术虽然有利于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但在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森林培育技术对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职工收入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职工家庭1997年、2004年和2008年3年收入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国有林区职工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结构变化明显,但林区收入仍然存在差距,贫困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而这些变化是由国有林区进行加工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建立起来新的劳动力要素市场等改革实践所导致的,这些改革也为国有林区职工生活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在国有林区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是确保林区改革成功,改善职工生活水平,使国有林区资源与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国家政策扶持的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649户职工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的生计类型分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类型出现了分化趋势,存在着林业专业化、林业补充型、林业依赖型和生计多样化四种类型职工家庭;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成员是否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家庭中60岁以上老人数、亲戚中办企业或做生意人员数及2014年是否为全面"停伐"区域对职工家庭生计类型分化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国有林区民生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区为我国生态发展建设和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建设地区,其中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更是当前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维护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自建国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将从历史演进和现实情况分析论述,以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工六局为例,探析自2015年国有林区全面禁伐后内蒙古森工集团国有林区民生发展情况,同时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国有林区民生问题的价值取向和学理依据,通过对职工民生结构多元化落实情况的调研,探寻当前国有林区民生改革战略推行情况,指出民生问题改革与国有林区改革动力激发二者之间的关系与意义,并针对国有林区民生问题改革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2017年5个森工集团的统计数据,构建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进行测算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稳定性较差,且总体呈现趋弱状态;其中,龙江森工集团的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最为突出,且远高于其他企业,而吉林森工、长白山森工等林下经济产业的竞争力水平明显不足;阻碍重点国有林区及不同森工集团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有所差异;区域发展水平是影响林区整体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出持续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水平;因区施策发展林下经济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态活度生态位测度,剖析了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活度、经济生态活度与社会生态活度,阐释了其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优势度差异。从整体上看,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活度优于其经济生态活度,并显著优于其社会生态活度;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优化效能显著,但三大亚系统的功能协同度较弱、功能优势不均衡。天保工程的稳步推进、现代林业体系构建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持续延伸,使林业经济进入生态功能显著优化、经济功能有序提升、社会功能适度增强的新常态。因此,应根据林业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维持并提升其自然生态活度、持续增强其经济生态活度、切实提升其社会生态活度,实现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协同呈现。  相似文献   

16.
传统单一的林业经济是造成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囤的根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们对森林各种功能认识的提高,单一的林业经济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是国有林区摆脱困境,走向振兴的必然选择。为此,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力实施“七大战略”,拉动林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为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营造宽松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把握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联度,文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的相关性,认为有必要剖析黑龙江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各项指标对收入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年收入在8万元以下的职工家庭的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消费的因素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而对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的职工家庭则无显著影响。为国有林区增加职工家庭收入、提升职工家庭消费活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3—2014年的重点国有林区民生调研数据,在重点国有林区的绥棱、友好、乌马河、塔河等12个林业局选取751个样本,利用模糊评价数学模型分析了林场撤并前后职工家庭的福利变化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林场撤并后职工家庭的福利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模糊评价值从0.26提升到0.27。其中,职工家庭的居住条件及环境、家庭经济条件、社会保障及教育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社会资本没有变化,休闲娱乐水平有所下降。在研究的基础上得到启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进行抽样调查的524份调研数据,使用家庭消费总额作为测度家庭脆弱性的指标,采用Ligon和Schechter对家庭脆弱性的测度方法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进行测度,计算出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的脆弱值,并对测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期间,东北国有林区有将近1/3的职工家庭抵抗外界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冲击的能力不足或缺乏,其中吉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中脆弱性家庭所占比例最小,其次为内蒙古国有林区和大兴安岭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中脆弱性家庭所占比例最大,将近一半。最后,提出从消除物质资本脆弱性、人力资本脆弱性和社会资本脆弱性来提高其在改革转型期的自适应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22年重点国有林区87个森工林业局2014户家庭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对重点国有林区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抚养比、人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就业状况、教育支出比重以及负债情况均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对重点国有林区家庭储蓄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而家庭年龄结构、人均健康程度和家庭总收入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也符合正向作用发生机制。鉴于此,提出了森工企业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方面精准发力,确保林区家庭增收的同时降低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完善教育体制改革,抑制教育储蓄动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与覆盖率,减轻居民因养老、医疗产生的后顾之忧,进而降低家庭储蓄率,刺激投资消费,激活林区发展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