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宿迁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千年运河历史,给宿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遗产。目前,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宿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需要深入研究宿迁大运河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加快宿迁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加强宿迁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文化带纵贯中国南北,跨6省2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城市综合承载力角度研究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通过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2010—2017年大运河文化带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演变情况。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所含8省(市)、大运河文化带所含87个城市三个空间尺度的综合承载力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大运河文化带城市综合承载力在2010—2017年呈"N"型变化,空间上呈现出沿海高内陆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并且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强市明显高于周围普通地级市。通过空间分析得到Moran′s I值发现,大运河文化带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以"高—高""低—低"为主呈聚类分布。最后,文章认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要从补齐综合承载力短板、加强城市间的协同作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等方面入手,提升发展潜力和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凌峰 《江南论坛》2012,(10):22-24
无锡是一座典型的因运河而兴盛富饶的城市,城市的建设、发展、变迁都与运河息息相关,运河已成为城市肌理的重要一部分。悠久的历史沉淀,在无锡老城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但在当前背景下,大运河沿岸的社会、文化资源与城区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沿线乡村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对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乡村振兴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无锡地方文化标识的确立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地方性文化的解码需要从大的时空尺度探寻其内在的推动力.解码无锡地方性文化的特质,应探寻在其文化基因中具有共同特征的属性,无锡的文化基因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受到水的润泽,而在水乡泽国起重要的沟通作用的是运河,正是运河的存在,无锡得以兴起并走向发达兴旺.因而,在无锡地方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老字号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是在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大浪淘沙而形成的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企业或品牌.无锡运河老字号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继承者.本文凝练了无锡运河老字号特征,阐释其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提出无锡运河老字号振兴策略,对于无锡提升城市品质、彰显文化标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无锡因大运河穿城而过和接受上海辐射而成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特别是近代以来,这里成为我国近代工商业的发源地,改革开放初,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继大包干后引领了中国农村进一步发展的潮头。伴随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便成为必然,可以这样说,无锡社会文化的发展是与经济的发展相始终的。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强烈感受到,无锡农村文化积淀的厚重,而这些,正是无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进一步焕发独特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厉建梅  单梦琦  齐佳 《经济地理》2022,(10):201-207
文章通过构建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11—2020年大运河文化带沿线36个地级及以上市域的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度和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来看,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各城市文化发展不平衡;生态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各城市生态发展水平差异较小;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地区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2011—2020年大运河文化带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协调度水平偏低,多数城市处于中度失调或严重失调。(3)从空间相关分析来看,全局方面,大运河文化带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正相关关系,即各城市之间呈空间集聚性,且集聚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局部上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以周解清、王立人为主编的《无锡文化丛书》第一辑共四册,《无锡通史》、《无锡人品》、《无锡明景》、《宜兴陶艺》已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丛书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无锡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无锡、认识无锡、研究无锡,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提高无锡知名度,促进文化大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大运河文化带由北向南贯穿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协同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其对助推长三角一体化的思路及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冷南羲 《江南论坛》2021,(10):10-12
大运河沿线遗产资源丰富,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保护的主要内容、传承的重点对象、利用的核心资源.文旅开发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途径,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如今,人们对馆藏展示、静态呈现等传统遗产保护方式愈觉乏味,对特征模糊、内容贫瘠的文旅项目望而却步.因此,本文从遗产旅游角度切入,旨在分析遗产资源与文旅开发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探询充分利用遗产资源打造精品文旅项目的路径,进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文化的传承与文化无锡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国内外学界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普遍重视和合力推动下,吴文化的研究广泛推进,吴文化的历史资源得到深入发掘,吴文化的精神不断得到彰显和弘扬,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推进吴地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无锡作为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深化对吴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好吴文化,对于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一、吴文化在吴地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发展吴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吴地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无锡的城市文化标识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化,从"小上海""无锡充满温情和水""太湖明珠"等文化品牌到"太湖明珠甜美无锡""太湖明珠魅力无锡""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文化标识系统,无锡城市文化标识走过了一段从自然生成到主动培育,从模糊到清晰,从零散到整合,从简单的品牌建设到开始系统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1995年以来,无锡文化事业迅速发展,文化投入增加,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市场日趋繁荣,为新世纪初的无锡文化名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看到,无锡的文化发展还不能完成适应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加的需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和利用的任务十分艰巨。文化体制改革进展较为缓慢,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不够,地域文化竞争力不够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宣传思想战线在建设和谐文化中肩负的历史使命,找准工作切入点,打造工作新亮点,扎实推进各项宣传思想工作,努力建设和谐文化,推动和谐宜人新无锡的建设。着眼于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在加快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至德名邦"是对江南人文始祖泰伯高尚品格与开拓功业的最高历史评价,是和谐文化品牌建设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无锡文化品牌群建设的主题词、聚焦点与顶层设计的核心理念。从历史看,唯无锡享有这一文化品牌殊荣;从现实看,无锡具有将这一文化品牌发扬光大、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各种优势条件。打响"至德名邦"和谐文化品牌,既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既承载着历代先贤的厚望,也反映了广大市民的心声。我们应该也必须以悠远的历史感、强烈的使命感,以科学的态度做好无锡文化品牌建设中这个极为重要的大课题、大工程。  相似文献   

17.
"和谐",本质上表现为一种文化精神境界,这就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深层次驱动力.而这种精神驱动力的建设必须依靠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理性认知.对构建和谐文化及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树洋 《江南论坛》2013,(10):50-51
仅局域于太湖新城一隅谈其文化建设.肯定是短视的。太湖新城文化建设的定位应当是:世界之无锡太湖新城文化建设。我们认为无锡在努力成为引领华夏经济潮流之都、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自足发展的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太湖新城作为整个无锡这条龙的点睛之笔予以建设.才能实现其应有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整体发展不平衡,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缺乏强大的农村文化队伍,缺乏完善的基础文化设施。努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要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强化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才保障;完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载体保障。  相似文献   

20.
刘润楠 《江南论坛》2021,(12):42-44
为促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全面阐释运河文化和生动展现美好生活,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的重点项目,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下文简称运博)于2019年9月正式开工,2021年6月建成并对公众开放.除发挥博物馆一般功能外,运博将立足保护传承、文化教育、对外交流等特色功能, 探索新时代下的发展路径, 以高定位谋求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功能优势引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升级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旅游服务,提高发展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