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
4.
5.
双城关联度指经济圈内地理位置邻近的两个城市及其内部不同区县之间,在人口流动、产业协同、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政策互动等方面互联互通、耦合协同的定量测度与评价。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针对经济圈内部双城的不同发展模式,构建出多层次、可量化的关联度指数,可为进一步提升双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研究表明,双城内部不同区县应根据自身交通环境、产业布局、人口分布规律以及市场需求等,确定双城关联度空间结构优化与耦合发展的优先次序。鉴于此,唱好“双城记”,城市管理者需拥有更为全面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应加大优势产业发展力度,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良性竞合关系;发挥空间关联中心外溢效应,带动周边县(区)加快发展;增强优势规模效应,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外部经济韧性,形成开放、创新、共享的贸易格局;加快培育内生性创新动能,同步实现空间联通和经济联通;打造良性竞合机制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和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成渝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物流运输能力、增加物流人力投入以及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物流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1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中央高度重视的区域发展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瓶颈制约及其体制障碍.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治理更加科学高效,政府、市场和社会都应作为区域治理主体参与其中,交通、产业、环保、民生和公共安全是区域治理的重点领域,应形成涵盖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治理主体和交通、产业、环保、民生、... 相似文献
11.
区域物流一体化和产业经济带协同发展有关理论认为,区域物流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具有耦合机理,能实现价值链增值和产业链扩张.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成渝"双核"城市物流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逻辑.依据物流产业发展的内生规律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13.
14.
广安市致力于推进深广合作十余年,广深产业园的建设将深广合作推向了高潮。深广合作发展经历了“以在广东省创业有成的广安乡友为主—由商协会、行业协会组织引导—党政推动,以规划为引领”的阶段,为广安发展开辟了新的合作机制,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促成了一批项目落地,但广深产业园面临着融入成渝元素不够、先进的发展理念在广安略显水土不服、规划与本地产业基础切合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在党中央做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后,深广合作应主动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分工,用深圳经验结合广安现状促进高质量发展,保持发展定力,集中力量培育一个产业。 相似文献
15.
16.
定量研究城市群景观格局的碳汇效应能够从低碳城市群的角度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效参考。基于2000、2005、2010、2015、2018年5期土地利用与植被固碳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神经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景观和类型2个尺度,从形态、构成、分布和结构4个层面探讨了成渝双城地区碳汇用地的景观格局对植被固碳的影响及空间差异。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以重庆忠县为例,预测并对比了2035年不同县域景观格局方案的碳汇效应。结果表明:(1)碳汇用地的景观形态、构成和分布对植被固碳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地区差异,景观结构没有显著影响;(2)景观形态层面,景观形状指数与植被固碳呈正相关,边缘密度与植被固碳呈负相关;(3)景观构成层面,林地和草地的景观类型比例与植被固碳呈正相关,混合用地的散布与并列系数与植被固碳呈负相关;(4)景观分布层面,混合用地的聚集度指数与植被固碳呈正相关,耕地的聚集度指数与植被固碳呈负相关。为了提升景观格局的碳汇效应,在开展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重点加强碳汇用地的形态、构成和分布研究,形成形状复杂和适度规整,分区明确和比例适宜,连续集中和差异串联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7.
房价在区域城市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差异化预期理论,利用2012-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房价的面板数据,探求成渝地区城市房价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构建住房均衡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解释了不同预期下各因素对房价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得到的主要结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房价在空间上已然形成体系,并且具有联系性和中心性的特征,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房价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房价溢出效应明显。另外,预期是影响房价变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虽然经济规模庞大,但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均衡发展问题,成都平原对四川省其他地区的资源虹吸是主要原因。成渝经济圈的建设,让成渝两地的经济增长得到更多的活力,但同时也让四川省其他地区面临更加强烈的资源虹吸。川南地区作为四川省经济增长的第二极,在成渝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一方面要谋求融圈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应对来自成渝两地的资源虹吸。要解决此问题,川南地区应该将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在成渝两地重点发展产业的上游供应链上,让成渝两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成为带动川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20.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土地资源作为经济发展活动的载体,其优化配置是促进城乡关系进一步融合的关键纽带。通过成渝地区土地资源配置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配置对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土地资源配置对城乡社会融合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农用地边际收益的提高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非农用地边际收益的增加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较小的抑制作用;在政府干预下,土地资源配置、农用地边际收益和非农用地边际收益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明显缩小。在城乡融合发展和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加大的新形势下,提高土地市场化配置,增加农用地边际收益,是切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