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在为KJ公司设计改制工资方案中,受申报企业资质需要具备相应人力资源资质的启发,首创了岗位资质绩效工资制模式。"岗位资质绩效工资制",其核心突出了薪酬设计"按岗位定酬、按资质定酬、按绩效付酬"的三条主线。"岗位资质绩效工资制"方案框架构成的主要内容为:(1)通过岗位评价形成的"岗位等级表";(2)"岗位资质绩效工资标准表";(3)岗位资质绩效工资标准纳入办法;(4)岗位工资计发,包括岗位资质工资和岗位绩效工资的计发办法。由于把个人资质作为工资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相比单纯实施岗位工资制,能够在工资利益的驱动下,有力地促进资质分级企业资质提升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企业薪酬设计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薪酬内涵不断丰富,货币化工资已经演变为薪酬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企业薪酬体系更为广泛的包含着雇佣组织提供的福利、服务等非货币性收入和员工因为工作而得到的心理上的满足感、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就感,这对企业薪酬设计模式提出了更加复杂的要求,本文尝试将各种薪酬制度归纳为五种基本模式:岗位工资制、能力/技能工资制、绩效工资制、市场工资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三种组合模式岗位技能工资制、技能绩效工资制、岗位绩效工资制。并对各种薪酬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为企业薪酬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开始的新世纪新一轮企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改革,已经经历了包括"十五"期间和"十一五"前四年以来在内的近十年时间。与"十五"期间分配改革的理念、政策和做法相比,自进入"十一五"期间的内部分配改革明显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确定企业内部分配差距,由一味地追求"按市场定价"向"限高、提低、增中"转变;工资构成由单一的岗位工资制向岗位资质绩效工资制转变;纳入工资档次的条件,由单一的按本人资质决定向岗位资质要求和本人具有的岗位资质相结合转变;由不够重视绩效考核转变到极为重视绩效考核并细化绩效工资方案转变。  相似文献   

4.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90年代以来企业普遍采用的工资制度,与等级工资相比是一种进步,但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改革的方向是“一岗多薪”和多种工资形式,并参考市场价位。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产生的流入地效应和流出地效应,揭示出对流入地的"乘数效应"及对流出地的"扩散效应"之间的效率差异正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立足于劳动力要素流动路径下的理论分析,重点是发展落后地区的城市群,以落后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企业出口对员工工资的影响。采用OLS回归,加入选择性偏误项,以控制企业出口行为的"自我选择"效应。通过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存在明显的出口"工资溢价"效应,且出口"工资溢价"更多地体现在低出口密集度企业。运用Blinder-Oaxaca方法对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部分占比,内陆省份企业高于沿海省份企业,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这表明内陆省份企业出口"工资溢价"高于沿海省份企业,外资企业出口"工资溢价"高于内资企业,企业出口"工资溢价"效应具有异质性。因此,政府要根据企业异质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出口企业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企业效率,提升员工的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7.
实行协商工资制,是在企业内部劳动者个人工资的决定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一种做法。本文介绍了中原油田实行协商工资制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双重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多元回归、三次非线性拟合等方法,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和工业"三废"EKC模型,运用Matlab、Excel、SPSS等软件分析,得出了资本所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乘数效应要高于劳动力的乘数效应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与各环境效率指标之间呈现同增同减的趋势,并从GDP增长率的角度出发,得到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呈现高低格局转换态势。  相似文献   

9.
工资差异的国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资差异问题实质上涉及到"公平与效率",因此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有关工资差异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工资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性别差异、行业差异、所有制差异以及对国外工资差异的考察等研究成果,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谋求区域平衡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能否发挥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关乎我国长期经济增长与稳定。因此,需要准确评估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现有文献利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估测财政政策乘数时忽略了我国特色的地区竞争机制。"锦标赛"式的地区经济竞争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区间的财政竞争模式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深刻影响,忽略该机制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差。研究发现:第一,当不存在地区竞争机制时,欠发达地区政府的公共投资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当地以及全国地区的产出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第二,当存在地区竞争机制时,欠发达地区政府的公共投资政策产出效应会被削弱,无法实现谋求区域平衡发展与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目标。第三,随着地区竞争程度的加剧,政府支出的产出效应出现分化,欠发达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投资乘数由4.09降为3.10,而发达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投资乘数由3.86升为4.86,会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中央政府如果试图兼顾财政政策的"效率"与"公平"目标,避免地区间盲目竞争,改革政府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投资乘数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介绍与总结乘数理论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投资乘数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我国投资乘数变动趋势与特点,进而分析指出当前提高我国投资乘数效应的关键在于启动国内消费需求,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在Krugman的国际金融乘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产品市场,建立了一个既包含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又包含国际金融乘数效应的两国经济依存模型.在该模型中,各国的资产市场与产品市场通过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建立互动关系,两国的资产市场之间通过国际金融乘数效应建立互动关系,两国的产品市场之间通过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建立互动关系.然后本...  相似文献   

13.
从反腐败改革与经济效率是否激励相容的角度,结合经济发展的二元特征,探讨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工资制度选择及其可能导致的"腐败陷阱"。研究表明:政府若选择效率工资制度,则提高腐败查处力度就会降低效率工资水平,进而提高社会总产出和相应的福利水平;若选择"姑息工资"制度,提高腐败查处概率就需相应提高官员的补偿工资,从而会导致更多的扭曲性税收。"姑息工资"制度会引发"腐败陷阱"。反腐改革在短期内可能导致经济下滑,此时减少腐败收入等措施更加有效。为兼顾经济增长,反腐改革的事前预防要比事后惩罚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从货币工资增长与"效率空心化"的联合视角来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利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生产率不断空心化背景下"工资-效率"增长的结构性缺口在中国复合型通货膨胀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工资-效率"增长缺口不仅在微观上使得中国制造成本越来越昂贵,而且在宏观上容易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的通货膨胀。该缺口在2008-2015年的影响显著强于2000-2007年,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显著强于中部地区,表明"工资-效率"增长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既存在明显的时期维度差异,也存在显著的空间地理差异,它与其他影响因素一道成为中国复合型通货膨胀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5.
固定资产投资乘数效应已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本文概述了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乘数的计量,分析了乘数放应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发挥固定资产乘数效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事业单位已经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空前的影响.绩效工资的实施真正地将考核与工资结合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本文以浑源县绩效工资实施情况为例,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绩效工资的实施效果、实施绩效工资制所产生的相应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一些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17.
八达岭分公司所属企业 ,一直沿用着过去分公司的工资制度 ,而对“临时工” ,实行临时工资制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规范企业工资制度 ,激励员工积极性 ,促进企业的快速和健康发展出发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对所属企业进行新的工资设计的重点内容是 :在岗位评价的基础上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 ;实行体现同等级岗位人员职能差别的一岗多薪制 ;建立起正常的工资调整与运行机制 ,使工资支付与个人的绩效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析了平衡预算乘数是否等于1多种矛盾结论的根源,分析了产生该乘数的税收机制,并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平衡预算乘数成立的条件:比率税制及其传导机制、平衡预算中政府支出与税收的关系、封闭经济,最后从政府支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角度揭示出乘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从长期来看,汇率与我国进出口之间的相关性不强,我国的出口乘数效应要高于消费乘数效应和投资乘数效应,出口相对于消费和投资更能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今后我国不必过多考虑汇率水平对进出口的影响,但要重视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为避免M2/GDP偏高解释的不完整性,通过引入"信贷"变量构建了一个能够反映货币结构、存款货币资产化、货币乘数和GDP/贷款变化的系统性分析框架。首先证明了GDP/贷款值的下降是造成M2/GDP偏高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原因是边际资本—产出比率的下降和投资在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出现的"沉淀"现象,还有投资乘数的持续走低和贷款余额过度积累所造成的乘数压缩效应,使贷款的边际GDP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