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关于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研究目的:研究和确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为落实占补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提供支撑.研究方法:根据耕地质量的内涵和国家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分析了影响耕地质量和生产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指标体系应该选择气候、土壤和田间工程条件;评价方法应该采用气候和田间地块质量参数逐级修正的方法.研究结论:应尽快出台<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用以考核耕地占补平衡,确保中国存量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目的: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为占补平衡考核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际调查法.研究结果:耕地占补确实存在"占优补劣"现象,按等折算可以作为全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结论:为加强中国国土资源管理,出台按等折算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相关政策显得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制度的发展以及目前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拟从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新机制要求入手,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此项制度的规范发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提出了由基础控制指标系统和综合评价指标系统组成的二级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指标体系,并以荆州市某建设用地耕地占补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现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尚待完善,建立严格、规范、细致、有效的考核体系是促进此项制度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由于耕地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因此省域范围内实现占补平衡是其发展的趋势.以不同农业生态区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为研究对象,依托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成果,以标准粮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桥梁,针对当前占补平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农业生态区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一套区域内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测算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耕地占补平衡信息管理系统结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从实际工作出发,研究<安徽省耕地占补平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步骤和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利用SQL Server、Visual Basic、Visual C 等工具可以实现系统的建立.研究结论:通过对耕地占补信息的结构和流程的分析,提出系统建立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及成果,分析浙江省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问题,探讨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并以浙江省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依据农用地分等规程,运用利用等作为划分耕地等别标准,以标准粮产量为基准计算等别之间折算系数.研究结论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折算体系,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保持耕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评价耕地质量占补平衡实施效果,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提供建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域2011—2013年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质量基本持平,建设占用水田面积小于补充水田面积;不同类型区的建设占用和补充耕地质量、占水田补水田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质量和地均GDP都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与年度GDP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论:研究区域基本实现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严格执行以补定占,科学选址,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质量在可实现范畴;可通过补改结合、异地占补等多样途径落实占水田补水田要求;盘活存量,控制和优化增量,继续提升土地集约节约水平,减压占补平衡同时,改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效果。  相似文献   

8.
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否解决占补平衡问题,直接涉及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土地利用的总政策。传统“等质等量”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在实践中无法得到长期保证,应从农产品产出总量上去重新认识和理解“占补平衡”,认真研究和探讨实现占补平衡的新对策,加大对现有耕地的整理力度,并作为实现占补平衡的重点工作;在未利用地的开发工作中,应把水产养殖用地视为耕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对耕地占补平衡的发展阶段与政策绩效、存在问题与逻辑根源进行分析,对改进方式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管理创新建议,为新时代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城乡融合、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耕地占补平衡存在实质性不平衡、时空性不平衡、政策性弱化等微观、中观及宏观层面问题;(2)在数量方面,通过盘活宅基地增量、存量和完善易地调剂方式,统筹城乡和区域平衡来实现数量占补平衡。(3)在质量方面,通过优化建设用地约束指标、完善耕地质量评价、规范耕作层保护与再利用等促进耕地质量占补平衡。(4)在生态方面,通过完善指标调剂的价格内涵、扩大耕地补偿标准范围、转变耕地补充途径等实现耕地生态占补平衡。研究结论:建议做好顶层设计,抓好规划引领,构建耕地占补平衡与城乡要素流动的平衡机制,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后续生态管护长效机制,提升软硬实力等。  相似文献   

10.
省域范围内实现占补平衡是将来占补平衡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不同农业生态区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占补平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不同农业生态区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土地整理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针对土地整理工作实践,分析目前新增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措施,通过加强农村土地整理管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保有量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已利用土地资源和后备土地资源状况.以及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途径.提出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肯定了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中,耕地占补平制度重要意义,提出了在耕地占补平衡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过程中,应结合各自行政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技术规范、规程,建立补充耕地工程质量指标体系;并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占补平衡理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分析农用地分等定级体系的特征,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理论进行了解译。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与耕地占补平衡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数量型、数量-质量型、数量-质量-生态型、数量-质量-生态-人文型四个层次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管理逐渐升级的层级关系,指出了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管理的重心正处在由“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平衡相结合”管理升级的时期;提出耕地占补平衡是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评价,是以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评价模块和土地利用系数为连接桥梁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等别和粮食产能的影响,通过在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对原有荒草地进行综合整治和配套设施优化,整治为可重新利用的耕地,柿沟村土地利用面积增加了34.226 1hm^2,并通过田水路林的合理规划,既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又优化了区域内经济结构,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并将耕地等别提高了一等,创造了193.59t的粮食产能。该项目的实施对渭北旱塬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将有力推动该区域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16.
再议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新土地管理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该制度有效地保护了耕地,但由于制度发展时间不长,仍然存在“重开垦,轻整理”、“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本文在分析现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最优开垦规模的分析框架权衡生态成本和经济效益、整合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激励机制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放入社会大环境考虑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研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边界,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研究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模型,通过建立边界分析函数确定耕地资源占用的经济边界和停滞时间。研究结果:在维持目前相对稳定高速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强度不变的前提下,昆山市经济发展正逐渐向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方向发展,单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发展角度来说,昆山市耕地数量将在250843.7—24637.8 hm2间达到边界值,此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提升将不再依赖于耕地占用;达到边界值的时间大致为2011—2012年左右,且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边际耕地占用比地区生产总值的边际耕地占用更早达到边界值。研究结论:耕地面积的变化存在着类似环境的库兹涅兹曲线,曲线拐点出现时刻即为达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时间,该时间点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有关,同时受到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力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核心问题是片面强调数量平衡,缺乏新增耕地的质量衡量标准和检验机制,而导致我国的新增耕地质量总体趋于下滑,某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确定耕地质量的衡量标准,建立耕地质量检验机制已成为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以广东省粤北山地丘陵区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区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针对两区的实际情况,分别在两标准耕作制度指标区内建立了耕地利用等指数与单位标准粮之间的函数模型,并以此为测算依据,换算了相同或不同标准耕作制度指标区的耕地占补平衡比例系数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开发区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研究目的:探讨完善开发区土地管理体制的途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手段.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尽管充裕的土地资源是开发区得以设立和发展的基础,但开发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确实存在严重的闲置和浪费;开发区的过多过滥,以及开发区独立于所在行政地域之外的土地管理体制是导致乱占耕地与土地闲置的主要原因;开发区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改变并完善开发区的土地管理体制,实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严格保护耕地的法定内容,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践和耕地占补平衡的清查,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和补充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对补充耕地的严格审查,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