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袆 《国际市场》2005,(2):24-25
成立于1943年的道康宁公司现已成长为硅基技术及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公司总部设在密歇根州的Midland,在全球拥有约8000名员工,公司为全球2.5万多家客户提供7,000余种产品及服务。道康宁自1973年开始进入香港,1991年进入上海,30多年来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变迁,以及持续扩充、增长,迄今已颇具规模。至今,道康宁在中国的投资已超过4000万美元,销售额也达到1亿多美元。  相似文献   

2.
香港的“加工贸易型”制造业崛起于50年代,经过40年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香港制造业有10多种轻工业产品(成衣、玩具、人造花、钟表、收音机、蜡烛、首饰等)的出口值或出口量居世界首位。60年代以来,除少数年份外,香港制造业的产值一直稳居各行业的最前列。但到1992年,由于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制造业已经降至第四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非常形象地道明了香港工业发展的模式。“两头在外”是指原料和市场不在香港本地;“大进大出”是指原料“大进”,产品“大出”。香港工业走的是“中间道路”,贮的是劳动…  相似文献   

3.
高力国际发表的环球写字楼市场报告指出,全球50个主要商业城市中,香港的写字楼租用成本之高占据首位,与2008年12月水平比较,香港写字楼每平方米的租用成本平均每年1915美元,东京为1382美元,占全球第三位;新加坡约1044美元,属全球第六高。  相似文献   

4.
《化工科技市场》2010,(3):46-46
刚刚借助在香港IPO偿还了20多亿美元债务后,全球最大的铝业巨头俄铝又尝到了中国需求的甜头。俄铝近期在公布的2009年生产数据中预测,2010年俄铝计划铝产量增长3%,氧化铝产量增加7%,为此公司将重启旗下一些铝厂的闲置产能。  相似文献   

5.
《信息与经营》2015,(4):144-145
预计2015年全球商业投资总额将上升10%以上,达到7000亿美元。在近日莱坊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资本市场报告》中,香港写字楼的价格高出报告涵盖的其他31个全球城市优质商业物业的两倍。在2015年的全球商业物业市场预测中,莱坊分析了32个城市的优质写字楼资本价格,结果显示香港的优质写字楼价格最高,以每平方米70,000美元居首位,比排名第二的新加坡(每平方米28,340美元)高出2.5倍,并高出伦敦优质写  相似文献   

6.
数据     
《中国对外贸易》2006,(7):16-16
14.4% 近日,美林证券的报告指出,2005年香港的百万富翁人数,按年上升14.4%,升幅之多在全球各地排名第六位。据悉,百万富翁数目增长最多的国家是韩国,其次分别是印度和俄罗斯。美林报告中,将“百万富翁”定义为:拥有100万美元(即约780万港元)或以上净资产人士,当中不计算持有的居住物业及各项消费品。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贸易》2004,(12):13-13
社保基金首批海外投资最高10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债仅1800亿、美元持续走弱对全球失衡经济是利好、2005年香港经济预计将增长3-4%、世界石油价格有望在今年冬季出现转折  相似文献   

8.
港澳财经     
香港人均财富净值超20万美元雄冠全球,穗港澳三地金融合作空间广阔,港币对人民币中间价创新低,港澳游元旦上涨500-1000元,香港9-11月失业率降至近6年最低  相似文献   

9.
《浙商》2005,(9):142-142
香港作为全球经受金融中心,是中国大陆产品出口的最大中转基地,全球最大的500家大企业超过60%在香港设有办事处,多选3000家的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分公司,有1098家境外企业在香港设立总部,并且还在不断递增。  相似文献   

10.
<正> 香港战后以来一直是日本资本流入的重点地区。自1951年至1989年间,日本在香港的直接投资累积总额达到69.8亿美元,占其全球投资的3.3%,排名第六位;在亚洲投资总额中占19%,列第二位。更值得注意的是,1986年后日本对香港的投资掀起新的高潮,短短几年对香港投资额达35亿美元,占近40年累计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这次新的投资高潮的动因何在?有什么特点?前景如何?正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02年底,全球银行卡交易总额约为57826亿美元,其中信用卡交易额28876亿美元,占49.94%,借记卡交易额29004亿美元,占50.04%。信用卡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及地区的银行卡市场占主导地位;而在法国、德国、荷兰、新西兰、巴西、墨西哥和中国,借记卡是主要支付工具,借记卡的交易量明显超过信用卡;  相似文献   

12.
香港金融管理局近日公布,截至9月底,香港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1228亿美元.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的6倍多.约占港元货币供应M3的42%。连同未交收远期合约在内.在9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资产为1228亿美元.较8月底增加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音像软件业已经发展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美国的视听产业(影视和音像)在国民经济中的排位已由1985年的第11位跃居到1994年的第6位,占40%的国际市场份额。日本唱片市场的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1996年唱片的国内销售额70多亿美元,人均年消费唱片高达60美元。我国香港人均年消费40多美元的唱片。国外的一些著名的国际集团公司:如时代一华纳、迪斯尼、索尼、贝塔斯曼、宝丽金等等,都把音像软件业放在公司突出的  相似文献   

14.
浅谈原产地规则邵治,杨玲一、原产地规则简介原产地规则是传统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在任何时候,一个政府要求识别产品的不同来源,原产地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香港贸易署宣布自1995年7月1日起实行修订的成衣原产地标准;墨西哥原定1996年1月1日起实行的...  相似文献   

15.
汇丰银行:从区域性银行发展成为全球性金融“帝国”。汇丰银行成立于1864年,是当时唯一将总部设于香港的英资银行。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在68个国家拥有3300多个分支机构和6万多名员工。1996年,汇丰银行以4016.86亿美元的总资产和257.16亿美元的一级资本成功攀升世界十大银行首位。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IPO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德控股”登陆纽交所,为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IPO画上了一个令人关注的句号。2005年的中国企业海外IPO数量为70家,较2004年减少了约14%.但筹资金额约为212.3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了约90%。建行成功在香港IPO募集资金超过92亿美元(行使超额配售权后数额),成为香港证券市场有史以来单一IPO集资额的最高纪录,也是5年来全球最大的IPO项目。由于建设银行成功上市.使得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平均IPO数额大幅上升。自2003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IPO的融资额已连续三年远远超出境内IPO的融资额。2005年深沪两交易所发行15只新股共募资57亿元,约6.84亿美元,是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最低的一年,比2004年减少了约35.86亿美元.而同期海外IPO的中国企业筹集资金比2004年增长了100.79亿美元。而且2005年海外新上市的公司数量是国内的4倍多.筹资额约是国内的31倍。2006年仍有相当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到海外上市.因此总结和研究2005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最多的香港、新加坡与美国三个资本市场的不同特色.并结合2005年三地新上市中国企业的统计数据对三个资本市场进行了比较。对拟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李可慧 《市场周刊》2005,(17):42-42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美国总统布什顾问、全球顶尖能源分析家西蒙斯前日警告,中东国家的石油蕴藏量可能远低于官方数字,国际油价可能在3年内冲破每桶100美元。触发石油危机。令全球经济崩溃。他又建议就全球石油蕴藏量进行独立评估,以防油价急升触发经济灾难。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世纪60年代,耐克公司创建之初,公司的两个创始人布沃曼和耐特都要身兼数职,公司没有自己的办公楼和完整的经营机构,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但是耐克公司却创造了一个快速“成长神话”:1985年耐克公司的全球利润为1300万美元,1994年公司的全球营业额达48亿美元之多,其市场占有率独占鳌头,是位居第三的阿迪达斯公司的两倍多,而到了21世纪,这种增长势头仍然是迅猛异常。  相似文献   

19.
《中国拍卖》2023,(5):66-68
<正>1973年,苏富比进驻香港,开创了在港举行拍卖的国际先河。苏富比的首场亚洲拍卖呈献中国瓷器,总成交额录得230万美元,《纽约时报》在隔天的报道中盛赞那是“全球历来最成功的中国工艺品拍卖”。事隔五十年后,苏富比始终如一,在专家团队的带领下,为亚洲藏家搜集顶级艺术品及奢侈品,继续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中屡创佳绩。2022年,香港公开拍卖的总成交额达11亿美元,连续七年蝉联亚洲市场龙头地位,是继前一年破纪录佳绩的又一斐然成就。  相似文献   

20.
2000年 9月 18日,世界第二大超市集团家乐福位于香港杏花村、荃湾、屯门及元朗的 4所大型超市全部停业,撤离香港。   法资家乐福集团在全球共有 5200多间分店,遍布 26个国家及地区,全球的年销售额达 3600亿元人民币,盈利达 63亿元,员工逾 24万人。家乐福在我国的台湾、深圳、北京、上海的大型连锁超市,生意均蒸蒸日上,为何独独兵败香港 ?个中因由,耐人寻味。 “一站式购物”服务 引入香港   1996年,家乐福进入香港,在杏花村开设第一家超级市场巨无霸,接着在将军澳、马鞍山及屯门开设分店,将“一站式购物” (让顾客一次购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