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流通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国际竞争实力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日益加大.当前,我国流通业结构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流通产业行业结构失衡,物流行业发展不足,新兴业态的发展缺少管制,流通产业规模结构的不平衡性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流通产业空间结构失衡,东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差距较大;流通产业技术结构失衡,传统技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设贸易强国的进程,制约了我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为加快调整流通产业结构,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应推进流通产业政策与制度创新,做好结构调整的制度保障;建立流通企业对外投资审批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流通行业结构规划和方案;提高流通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多种业态结合的业态模式;加快企业集团化建设,优化流通产业规模结构;建立多渠道流通体系,优化流通产业空间结构;加快流通产业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流通产业技术结构.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完善流通法律制度的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流通法律制度的涵义提出了较深刻的见解,认为流通法律制度是从新的视角所提出的一类法律制度,它的提出是流通领域的社会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流通法律制度是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法律规范和法律部门构成的统一体;是商品交易规范与流通管理规范并存的法律制度;是调整商品流通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等。文章提出,应不断加深认识流通关系的本质属性和流通法律制度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流通法律制度的科学体系,以维护商品流通秩序,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雷  李辉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38-39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农村市场总量和布局缺乏合理规划和指导、业态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流通效率低下、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市场监管乏力等诸多问题,提出应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加强对农村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整合传统农村流通企业,发函新型业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通效率、建立健全农村市场法律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农村市场总量和布局缺乏合理规划和指导、业态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流通效率低下、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市场监管乏力等诸多问题,提出应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加强对农村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整合传统农村流通企业,发函新型业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通效率、建立健全农村市场法律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内贸与外贸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与滞后给内外贸一体化的实现带来了明显的障碍,深圳应加快流通法规法制建设,完善贸易规则,改善市场环境,防止垄断,保护公平、合理竞争,以促进现代流通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应完善流通规划布局,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流通业竞争秩序,制定地方性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形成适应内外贸一体化流通体系建设要求的地方流通法规体系,为内外贸一体化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6.
物美价廉及独特文化的产品、完善的产业链以及实力强大的流通企业是我国流通企业外向国际化的优势;观念、经营能力、业态以及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是我国流通企业外向国际化的劣势;外部环境的宽松,企业自身环境的改善为我国流通企业外向国际化创造了机遇;政策法律、宏观管理水平以及体制方面的不足是我国流通企业外向国际化必须面对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建立内部会计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实施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完善会计制度体系,改善企业经济管理.在制定时各企业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制度,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从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据新华社消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内向型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流通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流通企业进入之后产生了"鲶鱼效应",促进了国内流通产业的竞争及业态的多样化,优化了中国流通产业结构,提升了中国流通企业的管理与技术水平,但同时,也使国内流通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竞争的严峻考验.为此,应确立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取消外资流通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健全和完善流通法律体系,培育大型本土流通企业集团,保护本土中小流通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本土流通企业实施海外扩张战略.  相似文献   

10.
在不断健全的法制环境下,企业将面临诸多方面的法律风险。企业要防范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就要从根本上构建起法律风险防范的体系。根据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环境,以及国内企业发展的实际,应在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强化企业制度机制建设、实行决策法律论证的常态化,加强企业关键风险点的控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推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保障企业对法律风险防范进行有效的控制,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尚珂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6):105-108
我国市场流通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最初关注某一方面的、单项的法律制定,到以系统、全局的角度进行整体谋划,特别是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建立,体现了我们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日渐深入。从完善立法制度和注重立法实效的角度看,市场流通法制建设需要以相对稳定的立法指导思想和立法价值理念指导市场流通立法,这样有助于将各项法律制度整合为有机的整体,建立内在和谐的市场流通法律规范体系。另外,随着立法背景时过境迁和法律实施外部条件不断嬗变,对现有制度进行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立法后评估是法制建设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商品流通的管制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制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制模式,实现了国家对商品流通秩序的维护。我国商品流通相关法律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以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自由为基础的合同法律制度的建立,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应运而生,以及21世纪《反垄断法》的出台。这些法律法规的诞生是市场发展以及商品流通领域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政府干预程度不断减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任何一种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的产生均与其所处的外部条件相关,且与其所处的背景同构,商品流通法律规制的建立和发展与商品流通产业发展背景同构,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是脱胎于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制现象,并将随着流通产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丰富。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流通模式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枫 《商业研究》2003,(15):1-3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是我国流通模式创新的发展趋势。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广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必须不断创新流通模式,加速其向流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目标模式与实现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流通产业市场集中度低、过度竞争和企业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推动流通产业组织优化,必须优化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建立“政府——市场中介组织——流通企业”关系链,形成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目标模式;实施积极的流通产业组织政策,发挥政策的调节与导向作用;调整流通产业市场结构,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态势;规范流通企业市场行为,实现竞争与协作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为流通企业提供服务和自律性管理。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庆市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商品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商贸企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和新兴流通业态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市场功能单一,辐射能力较弱,市场主体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也愈加突显。应加快商业设施现代化、运营规模化、经营连锁化、服务功能多样化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深化流通企业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型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论中部商贸流通体系与市场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中,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中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战略地位。随着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明显,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自身及相关的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流通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并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也在不断加深。为促进中部商贸流通体系与市场体系建设,必须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为方向,从扩大商贸市场规模、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入手,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流通体系;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速度,发挥流通对生产的服务和引导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向低成本、低能耗、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转变,构建多元化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市场体系,形成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加快发展现代流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许多商品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卖”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流通的先导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在我国降低生产成本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降低流通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我国,现代流通可以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我们要进行流通体制的改革,重视农村流通和生产资料流通,改造和提升批发市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对GDP、优化经济结构、就业、市场一体化的作用日益增强。通过发展流通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些地区的共识。分析“珠三角”现代流通业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认识流通业的先导作用,对于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提高市场运行绩效及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过二十多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正在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但在改革过程中,粮食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衔接方式没有大的改变;在粮食收购方面,依然采用原有的国有粮食流通体系,价格手段并没有在粮食流通中发挥市场导向功能,按照市场经济调控和管理的经验及能力明显不足。本文借鉴日本粮食流通管理的经验,认为我国要建立市场调节的粮食流通体制,应放开粮食经营主体,形成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流通格局;做好粮食总量的控制,健全有效的储备调节体系;实现宏观调控与粮食安全;健全法律体系,以法律的手段管理粮食流通。  相似文献   

20.
制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度瓶颈及其消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春海 《财贸研究》2005,16(3):22-26
农村的流通现代化大大滞后,反映了流通制度创新很少考虑三农的利益和要求。本文仅就制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而探讨消减制度瓶颈的政策和措施。其政策含义是,消减制约流通效率的制度瓶颈,不仅有利于抵抗国外冲击力,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业食品链运转。同时,以市场机制引导国内分工,确认比较优势并加以利用,是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