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发区问题多 1984年,为带动沿海经济发展,中央在沿海地区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启了经济开发区的新时代。此后,经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为吸引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划定明确范围,实行相对特殊体制和优惠政策的特定经济区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国家旅游度假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各级地方政府批准的各类园区等种种名义下的开发区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2.
汪俊石 《特区经济》1996,(3):8-11,15
<正> 一、中国开发区的独特之处 中国的对外开放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逐步展开:一是经济特区,二是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三是将开放地区扩大到沿边、沿(长)江地区和各省会城市。1984年,在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二波中,确定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作为开放沿海城市的配套措施,国家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比照经济特区实行一些特殊经济政策。为适应第三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国家又设立了13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并在一些沿江和省会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国家总共设立了3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对外开放、产业倾斜考虑,国家又设立了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国务院又在特区和开放城市特批了一些开发区。如海南的洋浦开发区、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等。另外还有台商、华侨投资区等。国家批准设立的13个保税区从其实际运作来看,也可以归入开发区的范畴。 国家开始对地方政府设立各类开发区没有明确的规定,许多地方政府也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立了地方级开发区。省级政府设立的一股也称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市)、县(区)乃至乡设立的开发区则名称各异。国务院1993年33号文件规定:“设立各类开发区,实行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审批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对外开放带在世界经济性开发区总体系中所具的独特地位 (一)世界经济性开发区与中国对外开放带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划出一定的范围或集结为一定的群体,采取特殊的经济政策,发挥特定的开拓作用,形成各种开发区的形式,我们概称为世界经济性开发区。按照世界经济性开发区的不同功能,各种不同的开发区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童文山 《开放潮》2006,(5):42-4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与发展,开发区已经成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与体制创新的重要区域。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与发达地区相比较,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在经济规模、规划布局、管理体制、产业结构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面对新的形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开发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对策思路,除了需要有好的外部环境、正确的发展战略外,还必须在发展模式方面有创新。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发展模式主要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泰国的四大经济区介绍泰国是东南亚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从1984年以后,政府十分重视其经济开发区的设立与建设。现将泰国湾海底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别开发区、南部边境五府经济发展区和泰北“金三角”地区泰、缅、老、中经济开发区进行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6.
张树安 《发展》2001,(11):77-78
在20世纪后半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4个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过了16年的历程,在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本世纪初,沿海开发区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从国内来看,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内地市场机制逐步走向成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沿海开发区与其他地区的政策差异逐步缩小;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投资不断增大,外资也会随之向西部转移,沿海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在弱化。从国际上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  相似文献   

7.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和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对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高新区步入了以二次创业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为高新区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上接第8期第56页)四、两类开发区的特征分析在对两类开发区进行共性分析和异点分析之后,我们再来对它们进行特征分析。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开发区的两种不同形态,其特征分析不仅要着眼于开发区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而且还要着眼于各自形态结构要素显示出来的整体发展特征。(一)开发区的基本特征所谓开发区,是指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制度的特定区域。由此内涵和属性不难看出,开发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一般都必须具有特定的区域、特…  相似文献   

9.
中国两类开发区:比较研究(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接第7期,第22页)三、两类开发区的异点分析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近20年来中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生机勃勃的两支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长点,虽然都是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但是它们毕竟属于开发区的两种不同形态,在总体目标、区位依托、主体结构、整体功能、宏观政策、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一)目标、依托1.总体目标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是为了顺应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潮流、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创办的。在这种历史背景和原始动机的导引下,国家…  相似文献   

10.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贯彻改革开放总方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和产业布局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地方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通过火炬计划等科技发展计划的组织与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似文献   

11.
1984年,为带动沿海经济发展,中央在沿海地区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启了经济开发区的新时代。此后,经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为吸引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划定明确范围,实行相对特殊体制和优惠政策的特定经济区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等种种名义下的开发区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快包头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赵清章稀土资源的世界优势在中国,中国优势在包头。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52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特别突出地区资源特色(即稀土特色)的开发区。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和促进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新疆乌昌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的国土规划工作空间开发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研究新疆乌昌地区区域承载力,其地区主体功能空间分为乌鲁木齐优化开发区、北部荒漠戈壁生态区和南部山水地水源涵养区为限制开发区,中部平原绿洲为乌昌地区的重点开发区。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在土地、资源、劳动力、口岸等方面有优势,考虑到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土地空间受限制越来越严重,但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要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园区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西部地区设立“区中园”、“园中园”,或联合在西部地区开发设立新的产业园区。西部地区的政府以优惠价格提供土地,东部地区开发区提供资金和管理人才,按照东部地区开发区的体制进行管理,按生产要素投入比侧分享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于1994年6月2日至21日在西安隆重召开,来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地方科委的60多名理事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16.
设立国家级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目前,全国有54个国家级开发区。2008年,这些开发区在仅占国土面积万分之一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国约5%的GDP和9%的工业总产值,并且无一例外地成为所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为各地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7.
理事名片     
《中国高新区》2009,(6):128-128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汹涌,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澎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6年以来。先后被国家列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批准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相似文献   

18.
王智 《辽宁经济》1998,(12):18-18
抚顺经济开发区建区六年来,经济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尤其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到1998年8月底,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36项,总投资2.2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1.06亿美元;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公司来投资,4...  相似文献   

19.
论开发区与区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热浪的冲击之下,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走向区域经济的规模化、协调化。有序化发展,不仅是开发区自身的光明前途,也是中国经济迎接挑战、拥有未来立身之本;这不仅是开发区跨入新世纪、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的又一历史性壮举,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伟大系统工程。一、从开发区建设到区域经济并发是开发区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所要探讨的经济区域不是单个开发区或者单个开发区所相对应的个别城市,而是开发区组合和城市组合,它以一个或两个大城市为中心,由若干次中心城市。若干个开发区,包括更多的…  相似文献   

20.
高新区发展中的土地使用情况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经过22年的发展,随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全国不到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上形成了超过全国十分之一的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