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要与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相适应、相契合,具有可接受性,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受教育者能动地接受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双向互动的过程,即:主体积极的教育过程中客体能动的受教育过程的统一,亦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过程的统一的过程,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新一代青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一种方法,不仅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灌输,而且重视受教育的接受过程。从受众视域来探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想状态,要求我们明确理想状态的涵义。文章从接受主体的接受心态、接受保真和接受速度三个层面,来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想状态。探析影响理想状态的因素,从接受心态角度分析接受主体的需要、情感和态度在接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接受能力而言,教育者要重视受教育者的理解力、内化力和外化力,提升接受主体的接受能力;从接受速度上看,接受主体的感知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力影响接受效率和接受状态。因此,要达到理想状态,就需要从接受心态、接受保真和接受速度上着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樊丁 《全国商情》2013,(23):27-28
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现实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育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观越来越得到推崇。如何让受教育者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如何让受教育者真正舞动生命教育鲜活的旗帜,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者真正成为鲜明个体,这些都是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积极把人本观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观的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定位,希望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回归到人的本身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人展开。作为教育者,想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条件,而人的积极主动性的最佳表现就是人在生活中对自身进行思想政治的自我教育。这种教育不是对传统"灌输"论的否定,而是将"灌输"论中的双方变成一方,自己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所取得的成就、闪光点等予以赏识和肯定,帮助受教育者获取知识技能、实现自我发展的教育活动。将赏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提高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人格、创新能力,提高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因此,应通过多种方式将赏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价值与个体性价值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性价值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两方面来体现的,一是教育者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二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面对虚拟网络的冲击,在家庭教育缺失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情感陶冶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来增强学生对于教师教育的可接受性,同时以构建可接受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根基,运用社会工作实务的方法,努力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其教育效果是不同的。当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效果不大明显时,若采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会收到奇效。本文着重探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借助显性教育形式以外的专业课程、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网络、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制度、师生关系等途径,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暗示、启迪和潜移默化,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无意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重要保障。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就必须正确把握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态势,增强预见性;深入研究受教育者的新情况、新特点,增强针对性;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它们的解决都服务于基本矛盾的解决,都是为了使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意识和实践行为。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系统中,强化和整合教育因素的作用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一部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要遵循渗透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创设基于问题的认知情境、人文关怀的情感情境、体验式的活动情境以及集体学习的合作情境来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为中心,通过对受教育者的生活内容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在精神和物质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引,从而提高认知价值和社会实践等素质。社会工作的目标理念和方式方法与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特征高度契合。在对参与主体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同时,应该在尊重社会工作的原则前提下寻找有效的措施,将有助于实现其生活化转向。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充满关怀的教育方式,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有助于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近年来开始逐步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对于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目前尚没有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理清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生作用的模式,对于进一步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需要的概念出发,阐明了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后,以教育方式、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与人的需求关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从需求的视角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创新方式方法;要因材施教: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受教育者的高级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校适应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依据当代教育的四个“学会”的理论创建起来的,在这种模式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起主动作用,二者互相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双主体间的关系具有平等性、互动性、可转化性。  相似文献   

17.
学生参与到会展志愿者服务中,学以致用,这可让他们自觉接受和践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这无疑是一条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或主体间性关系的处理都存在着困境,即教育中存在着对人的主体性的忽视,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缺失。教育实践中片面地强调双主体中某单个主体性的实现,割裂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之间多层主体间性关系的发挥,忽视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石——交往实践,离开了交往实践,空谈主体性的实现就像建房子没打地基一样不稳固。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对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人的主体性的丧失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成人高校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要以邓小平理论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注重实效 ,以期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理论研究欠缺、重视程度不高、教育资源开发不充分等问题。高校应注重显性思想政治课程的隐性渗透;提高教育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技能;重视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