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最近,我看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的第二稿,其中删去了第一稿中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进行金融合作的内容。为什么不给农民经济组织金融合作的权利呢?有关立法参与者给我的回答是,金融部门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是;防止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应运而生 形式多样 前不久,记者从农业部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伴随中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推行,一种旨在为家庭经营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的农民自助组织,如农民专业协会(最早出现的是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相继诞生.这种新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满足了一家一户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来自云南省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云南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为“三农”服务为宗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截至2005年9月,云南省统计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共有5908个,会员总数143155人。出现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元谋模式”。发展模式第一种模式:农民自办型第一类“经纪人领办型”,即“公司 经纪人 协会”。这种模式的具体运作是:有的是经纪人依托公司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纳会员入会;有的是经纪人先办协会后办公司。经纪人既是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又是公司的法人代表,…  相似文献   

4.
“一化三改”即:服务三农,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供销合作社体制再生创造经济条件和组织基础;改革产权制度,加快社有企业改革步伐,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动力基础:改造传统网络,锻造和培育具有较强带动和竞争能力的品牌龙头,增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南通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 第一,发展模式以农村专业户和村干部牵头兴办为主体,形式多种多样。至2002年  相似文献   

6.
李勇 《农村经济》2006,(9):118-119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进一步创造宽松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加大政府扶持和引导力度,加强对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政策研究,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户与社会化大市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依托。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于80年代初,迎着市场经济的风浪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近几年来,它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机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形式,得到了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农业部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开展试点、示范工作。2003年国家财政部和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拨出了专款,扶持各地的这种经营体制创新示范。2004年全国人大开始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起草工作。目前全国运作比较规范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超过15万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实践的基础上,要不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从我国农业发展阶段来看,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也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赵耀 《农业经济》2007,(11):61-62
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工业化"的要求,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黑山县在"辽西县域经济群中率先崛起"的目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黑山县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王锋 《农业经济》2007,(11):65-6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大悟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纽织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制度安排规范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用服务创新、制度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和技术机制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在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下,我们要努力探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微观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2.
支持新农村建设是农发行的职能,扶持农民专业合作也是应有之义.近几年来,江苏农发行认真落实党和国家"三农"政策,对专业合作社中的龙头企业、农业小企业累放贷款8.90亿元,覆盖率为12%.当前,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是速度明显加快、农民领办比例明显提高、涉及行业具有明显优势、"四有"合作组织明显壮大、带动农户能力明显增强.2007年末,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7400家,成员260万人,带动农户380万户,占农户总数25%,年均总收入400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0亿元,拥有注册商标2000个.为推动专业合作社发展,农发行要主动介入,更新经营理念,改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WTO在即,随之而来的农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水平,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增强农业的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就显得日益重要,入世之后,我们面对的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农场不仅比我国的农户经营规模大,实力强,而且经过败坏上年甚至上百年的合作进程,几乎每个农场都加入到一个或几个合作社中,组织化程度非常高,面对这样的一支支集团军,我们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农户无疑将处于十分弱小、被动和不利的地位,所以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一侏事关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进程中,一定要赋予农民充分的自由选择权。解决“三农”问题要靠“非农之路”:只有让农民流动起来,进到城里,富裕起来,最终变为城市人,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农民的问题需要依靠城市化的发展,为农民多提供一条出路。使愿意进城的农民能进城,并且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研究存在着学科视角局限和研究内容单一的缺点.农民建立并参与专业合作组织可以被视为一种农民合作的过程,但当前中国农村普遍陷人农民合作难的因境.本文就是从分析农民合作难的原因入手,再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合作所应其备的特征,最后指出通过组建文化组织来启动农民合作、夯实农民合作的社会基础,是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一条可行的、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载体,靠的是在经济上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发挥这一优势的关键,就是实现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规范化程度越高,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越性就越能集中地得到体现。遵循在发展中探索规范,通过规范促发展的思路,从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和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协会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规范化两方面入手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2月7日,全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场会在盐城东台召开,副省长黄莉新到会讲话。  相似文献   

18.
实现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广大农民是主力军,大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军 《农业经济》2006,(11):44-45
1.人具有社会属性,并决定了人有归属感,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划归于某个团体;但人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并得到社会的认同。尤其是社会风俗上,追求人的个性化、独特性,已经成为社会时尚。在这种社会风俗的变迁中,不可避免地对农民造成影响,使农民既有参加团体的愿望,也有靠个体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心理。由此,造成农民对是否加入专业合作组织持观望态度。据统计,到2005年,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民为44.68万人,虽比2004年增加了77%,但仅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1%,总量没有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20.
高勇 《农村经济》2003,(11):1-4
“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党的十六大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若干重要方针 ,特别是关于“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的论述 ,为我们搞好“三农”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需要在思想上深刻领会其精神 ,在实践中认真探索和总结经验 ,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其发展。一、着眼于抗风险保增收 ,引导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增收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三农”问题中 ,当前反映特别突出的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全国而言 ,自 1996年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